红楼梦前五回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22 15:47:2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前五回读书笔记范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部著作很值得我们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红楼梦一到第五回的个人读书笔记,欢迎收藏哦。

红楼梦前五回读书笔记范文

  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红楼梦【第二回】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红楼梦【第三回】

  中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就非同一般:在肃穆静寂的氛围里,先是凤姐那放纵无忌的笑声使黛玉在心里奇怪:“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让人一看便知凤姐在这个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着写“恍若神妃仙子”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使人初次见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驯服。只见她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奖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欢心。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鬟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示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步,因为这“只管”两字以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写到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话时,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这功夫确是常人所不备。一个虚伪、玲珑、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面目已昭然如在眼前。

  可见,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大权独揽,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长于阿谀奉承,被家庭统治者所赏识,这就造就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也一天天助长了她新毒手狠、口蜜腹剑、玩弄权术的本领。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封建社会正是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四起,人民遭殃了。王熙凤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的产物。通过这个人物,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

  当贾瑞在凤姐得闲时来相探望,以慰淫心。在其与凤姐的几句话中,颇值得回味。  “只因素日闻得人说,嫂子是个利害人,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所以唬住了我,如今见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我怎么不来 ...

  当贾瑞在凤姐得闲时来相探望,以慰淫心。在其与凤姐的几句话中,颇值得回味。

  “只因素日闻得人说,嫂子是个利害人,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所以唬住了我,如今见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我怎么不来,死了也愿意!”

  这是贾瑞的话,从侧面体现了凤姐平时的毒辣程度,这也正是凤姐在丫头下人眼中的印象,从贾瑞的嘴中说出,也体现了丫头下人对凤姐的畏惧和憎恶,不然她们不会到处诉说主子的不好处。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也伏下后来凤姐“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在封建社会,贾瑞竟能说出“死了也愿意”,其淫意不言而喻。这样越轨的行为是大错特错的(此仅限当时,今日则成为男人的口头语了)。而贾瑞说出的“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则暗示自己的悲惨结局。

  后面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胡涂虫,一点不知人心。”这样的话与第六回贾蓉来借炕屏时凤姐的暧昧表情相比,可略窥其与贾蓉有染,是否是焦大称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未可知!

  红楼梦【第四回】

  第四回作者写了一件人命案子,并由此引出了一张“护官符”。人命案写的是薛家公子呆霸王薛蟠喝令家奴把一个和他争买丫头的小乡宦之子冯渊活活打死。对这样一桩人命关天的大事,薛蟠却“视为儿戏”,事发之后,只管带了家眷扬长而去。新授应天府尹的贾雨村,一上任就遇上了这件无人敢管的人命案件。开始他并不了解这一案子的原委,因而当他听了冯家的起诉之后,不禁勃然大怒,便要发签拿人,以此显示自己的威风,也为他日后“升迁”捞取资本。但是站在一旁的门子(衙役),却使眼色不让他发签,并告诉了他做官的诀窍:“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随之,就拿出一份说明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名单。当贾雨村明白了他要发签去拿的杀人凶犯正是“护官符”上所说的薛家公子时,就立即改变了态度,以至全然不顾冯渊的被屈死和他恩人甄士隐女儿被薛蟠所霸占,拘情枉法,胡乱地判了此案,事后又急急忙忙地向杀人凶手的姨父贾政和舅舅王子腾邀功,以博取他们的赏识和提拔。

  第四回写的这桩人命案件和由此而引出的一张“护官符”,无疑是有它深刻的意义的。它向人们揭示了金陵四大家族的富贵和权势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国家机器的实质:不过是封建贵族地主阶级肆意压迫人民的工具。

  揭示了金陵四大家族的富贵和权势,它预示封建贵族阶级已面临必然衰亡的命运,更没有很好地触及到导致贾府趋于败落的各种原因,特别是封建叛逆者和正统势力之间矛盾冲突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红楼梦【第五回】

  此回一来便说“贾母万般怜爱”黛玉,似乎是为了衬托之后那两句描宝玉与黛玉的关系“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特别是“略无参商”这四个字,曹说的如此的肯定,以使人毫不怀疑,以便衬托宝钗之多余吗?

  描宝钗也不过用了“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样虽为赞美却没什么创意,稍嫌潦草且不够用心的描写,特别“人多谓”这三个字的口气,他是想人多这么觉得而已,并非宝玉这么觉得,或者也有其他人不那么觉得。“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那“不比黛玉。”四个字,结束的如此随便。我认为他这里明为赞美钗,却不过想以她反衬托黛,“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几个字,倒写的象用了点心。然之后曹又利用对这二女一个“悒郁不忿之意”,一个“却浑然不觉的”的描写,来衬托宝玉对女儿的态度“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这里说到钗“却浑然不觉的”,倒写的活灵活现,你仿佛看的到她脸上故意天真的表情及身资。可见这句是她的正面。

  “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句很绕,到底是亲还是不亲呢?跟读者捉迷藏似的,又怕读者真找不到,后面又补上一段吵架的情节。不过提这些,也不过为了后面写宝玉初识云雨打个底子,感觉作者可能不喜欢把宝玉的这个场面安排在荣府,偏要安排在宁府,所以由刚吵完架的少男少女突然转到要去宁府赏花,有点突兀。

  “秦氏”前面未曾提过,这里第一次提,一出来这两个字你都不会去注意的。但她一说出话来,有点很费了工夫的,想说最初引起宝玉的性意识的,再也不能是个普通的吧,象她这样美而妖娆的倒正常。而且安排她也很是牵强,故意说是贾母愿意的:“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这里说她“生的袅娜纤巧”是形容她的美丽,很下一翻工夫的形容,难道她的身资比西施还美?接着说:“行事又温柔和平”这句很平常啊,李纨不也这样?只是这两句又何来安稳之说,而且贾母一开始就说她“极妥当”“第一个得意之人”,说的非常的强势的肯定,所以读者未免觉得别扭,在加上袅娜纤巧,让你如何也不觉的她妥当了。

  “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这句话你听了,似乎看到这美女正可爱的故意的挑逗这个美少年是不是?挑逗的结果是:“宝玉点头微笑”,连一边的嬷嬷都看不下去了,出口阻拦:“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氏马上巧语驳回。你看,为睡个觉,一来二去的,理由找了一大堆,写的够精彩的了。曹还觉得不够,这可是男主角认识性的重头戏,也涉及到整篇小说对性的概念,而由性生出男女之差别及男女命运的差别的概念,所以这章的后面才别扭的加上了女子的命运的诗句吧。

  所以曹后面加大了香艳的描写,什么“《海棠春睡图》……嫩寒锁梦因春冷……”那样的场景布置,加上那个涉嫌勾引他的美女,宝玉能不做那个梦吗?不做也太辜负这些布置咯。“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这句可不把神仙给引来了嘛,其实曹写神仙不过是个幌子,不过说他梦到的是美女罢了。

  书中把美女,女子比做最好的,可做仙人。因为梦里出来的这位仙女的描述,一点仙气也无,倒象是一位清纯而迷人的凡间女子,比如:“靥笑春桃……唇绽樱颗……榴齿含香……纤腰楚楚……宜嗔宜喜……”感觉就是男子对美女的大-片感叹。接下来那仙姑答他:“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说的既滑头又悲凉的引出了曹最想告诉读者书中这些女子命运的结论“《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当她提到“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这几个字时,不是曹替女子觉的最惋惜的一刻吗?

  至于后面十二钗的诗词,许多红学家都研究得很透彻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写到仙姑跟众仙女介绍宝玉时:“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算对宝玉写的很不错的个性总结。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前一句不过是普通的描写,有点象在形容女子,后一句才是曹的感触。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句令曹无限悲伤的结尾把。

  说到这里,曹想交代的正事交代完了,于是仙姑一句“痴儿竟尚未悟!”转开话题,回到宝玉认识性的话题上来。

  总觉这一章无论是12钗的诗词命运还是宝玉认识性为何物,都有牵强之感。可见其重要性了。

  这里曹又开始杂文起来,开始跟读者讨论性,创出“意淫”的说法,“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这段感觉恐怖的迷津估计是在劝说世人。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这句也叫读者很纳闷埃曹肯定是故意的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千古情人?曹的自称么?

  这一章和前面几章内容及重要性相差都很大,可见是小说的某个转折处。

【红楼梦前五回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11-29

《红楼梦》读书笔记11-02

红楼梦读书笔记11-05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08

《红楼梦》读书笔记05-08

《红楼梦》读书笔记05-22

红楼梦读书笔记06-12

《红楼梦》读书笔记06-13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