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9-09 09:57:14 维泽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哲学书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哲学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哲学书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哲学书读书笔记 1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触其它生命的时光,与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样,遇见它们,你才真正的活着。”这是《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的封面语,正是由于这段话,我买了这本书,用两个晚上读完。

  艾迪,在小时侯受到过家庭创伤,在青年时期参加战争受到更大的、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上的创伤,因此而成为一个自己所不喜爱的人,一直以为被别人束缚在困境里,找不到自已生活的价值,自已在痛苦与沉默中度过一生。

  艾迪死后,在天堂中遇见了与他生命相关、然而在他活着时或许并不认为这样的五个人,带着艾迪重新经历了他人生中一些或许简单或许复杂的事情,并让艾迪看到了这些发生事情的真正原因,以及这些事情对他人的影响,从而使艾迪逐渐明白,逐渐释怀,并走向真正的天堂。

  生命,不是能独立存在的东西。生命是因为与别的生命或非生命相互而存在,整个世界如些相互依持而存在,整个宇宙因为每个生命/非生命的存在而存在。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一个女人,你是她的丈夫;是因为父母,你是他们的儿子;是因为国家,你是她的公民;是因为工作,你是创造者;是因为儿子,你是父亲;。。。,是因为这世界的一切,你才是你,你才存在。

  同样,因为有你,这世界才存在,因为有你,一个女人才有丈夫;因为有你,一个父亲才有儿子;因为有你,一个儿子才有父亲;因为有你,一个国家才有如此一个公民;因为有你,才会有某一项工作成果;。。。,是因为有你,这世界才完整而真实的存在。

  你永远无法知道你对别的生命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你唯一能做的是珍视自已,珍视自已所做的一切;你永远无法知道这个他人为你付出了多少,他人对你有多么重要,所以你唯一能做的是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并为这个世界及他人付出你所有。

  艾迪的人生是痛苦而孤独的,因为他认为自已是独立存在的生命。在天堂,蓝肤人让他知道——生命不的独立存在的,所有人是相互关联的.;小队长告诉他——你的付出、你的牺牲,对这个世界的有意义的;老妇人告他——你不可能理解整个世界上事的原因,只能对此抱以宽恕与感激;玛格丽特让他知道——爱,没有终点,爱,是最真实的存在;小女孩告诉他——不管你感觉如何,但这个世界因为你而精彩。

  因为这个世界,才会有你;因为有你,这个世界如此精彩。

  本人曾阅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可说是读后感,也可说是笔记,现供你参考: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对于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等同的。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第二版为基准,本人阅读的就是第二版单行本(译本)。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对哲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康德著作的汉译,有多个版本。目前社会上流通的版本,以韦卓民先生的汉译本较多,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校订版。同时,也有李秋零先生的汉译本和邓晓艺先生的汉译本,常见于书店内,除连接词有些不同外,整体内容是一致相同的,可以理解为是康德原著的含意内容。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思考与观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论的纯粹推论进行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定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实费心费力,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那康德式的语句非常拗口,其涵义要连贯性的去理解才能懂得康德的原意与思路。由于是作为一本在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作为爱好哲学的研学人,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阅读、去理解,反复又反复的思考,花去的时间比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多至三倍。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者一条思维主线,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通性和必然性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由此可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性质,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但是,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式导论。

  哲学书读书笔记 2

  犹太人赚钱的哲学是一本很不错值得学习思考的书籍,犹太人赚钱的哲学一书读后感。以前也看过这类有关的书籍,但最看好就是这本书了。反复的看了几遍,总结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这本书讲述的不单单是金钱有关的还涉及到理财,信仰,交友及商业道德和个人尊严。里面讲述了许多经典案例值得我去借鉴。

  比如一位孩子父亲有十个儿子,跟他10个儿子说过死后每个孩子可分到1000美元钱的财产,但现在只有9500美元。最小的儿子只能得到500美元,还要花掉200美元的安葬费,最后只剩下300美元。父亲对小儿子说,但我有10为很好的朋友留给你这远比1000美元 价值高的多,小儿子就答应了父亲的嘱咐。200美元用来安葬父亲,剩下300美元招代父亲给他说的十位朋友。在朋友的教导下最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有大大小小50场演讲帮助,安利,波音公司等著名企业起死回生,

  读后感《犹太人赚钱的哲学一书读后感》。成为受人瞩目尊敬的著名演说家。这点也充分说明犹太人认为可以失去所有但绝不能失去最信任朋友。他们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还有个故事也能充分体现犹太人聪明。故事是这样的.有3个人在监狱服刑,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可以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烟,希望得到3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希望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狱中陪伴他。而犹太人却说,他希望得到一部可以随时同外界联系的电话3年很快就过去了。美国人率先从监狱里出来,他忘记要火了,着急着要抽雪茄。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拥着美女,手里各抱着一个小孩。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握着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遥控我的公司,生意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300%,现在我已是10亿美元的身价了。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可见犹太人生意在任何角落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做生意本领。案例太多就讲这两则故事吧。

  犹太人还比较会理财,他们认为近期是花在自己需要的地方。即使在便宜的东西我不需要我就会买,在贵的东西只要我需要我就会去购买。即使在穷也不会卖掉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知识才能引领他们费的更高。他们会每周定期在家里带一些饭菜去公司上班。会把节约下来的变成投资基金。有以为很有钱犹太企业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节约也可以说是很吝啬。每当朋友聚餐结账时候他就走在最后面把手放在口袋里,直到其他人买单其他才把手从口袋里掏出来。最后他也成为很有钱的人。这就是犹太人赚钱智慧上所说,吝啬和节约一样也是一种美德。很多人不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我也不理解。太晚了就说到这里了。

  哲学书读书笔记 3

  如果你问100个人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会得到100个答案,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

  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格雷琴·鲁宾都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她拥有美满的家庭、爱她的丈夫以及两个可爱的女儿;其本人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法学学位,曾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担任助理,也曾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担任顾问,目前是位知名的作家。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作为幸福领域的专家,《幸福哲学书》是她的最新力作。她的多部代表作都是幸福相关的,比如《幸福计划》,《比以前更好》等,都曾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名列前茅过。

  即使这样,她还是经常这么对自己说:“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么?是的,就是这样。”这源于她总是在潜意识里才能试图突破自我,比如她想经常逛逛博物馆,吃的食品每天换换花样,或者是挑战一下自己恐惧去学驾驶执照,但现实中的她很显然都没有去做。

  有一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格雷琴突然想明白了两件事情:我本来可以更快乐;生活不会自己改变,除非我做点儿什么。于是她决定花费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更加快乐,为此还制定了一个“幸福计划”。

  格雷琴研究过很多追求幸福的人,发现他们往往会彻底脱离或者改变现在的生活,那样不仅要有很大的勇气,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格雷琴并不打算这么做,所以在她的幸福计划中,每个月关注一个主题,共定下来12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比如说多交几个新朋友,适度的挥霍一下,或者是挑战自己动手写一部小说等。

  在《幸福哲学书》中,共分了12章,从第1章到第12章分别对应了从1月份到12月份中,每个月里要达成的总体目标,而每个总体目标中又按照她要挑战的具体事情分成四五个小的章节。例如第1章描述的是1月份的总体目标:让自己活力满满,让后又通过5个小节,分别阐述了其具体要做的事情,包括早点儿睡,多锻炼,经常清理保持整洁,完成一件苦差事,充满热情乐观积极等。

  按照上述的逻辑链条,全书结构非常清晰,并且每一小节的内容相对独立,如果我们不能严格按照格雷琴的做法去完成她的全部目标,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做法单独拿出来阅读,也可以从中完整的看到,她在挑战这个事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我们也可以作为参考,也去完成相应的挑战。

  除了上述1月份要做的事情,这里列举一下接下来的3个月中,格雷琴都做了什么。

  2月:用心经营婚姻:停止唠叨,不要总是期待爱人的赞美,用正确的方式争吵,不要当对方是情绪的垃圾桶,表达你的爱。

  3月:设定更高的职业目标:开博客,享受失败的乐趣,寻求帮助,高效地工作,享受当下。

  4月:做优质父母:早起唱首歌,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度过更多温馨美好的时光,别急慢慢来。

  严格来说,上述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有的只需要做出些许的具体行动,有的甚至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就可以了。后面的8个月要做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很简单,但真正要实施起来往往就会很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很“懒”,懒得作出哪怕是一点点改变。

  大扫除之后,各种用过的东西因为“懒”得花上10秒钟把其归到原位,很快家中又变得乱糟糟;早上的闹钟响了之后,因为“懒”得爬起床,每次都要挨到最后一刻,让吃饭、上班的时间都变得很紧张;下班坐在沙发上拿起手机之后,因为会“懒”得从沙发上再站起来,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这样的懒散,每个人都会有感受过,说白了就是在舒适区呆的太久了,哪怕踏出去一步都不敢。而从《幸福哲学书》中,我读到的却是要想幸福,就要学会从现有的生活做出一些改变,改变那些僵化的思维方式,改变那些固有的生活轨迹,逐步建立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习惯。。

  计划执行的一年后,格雷琴的生活慢慢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她觉得自己更幸福了。一年里她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出版了一年来写的博文,参加了更多的公益活动,尝试了新的酸奶食品……多彩而又充实的生活,的确可以让人感到更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哲学,愿你也做出积极地改变,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哲学书读书笔记 4

  《幸福哲学书》这本书是作家格雷琴。鲁宾一年的幸福计划以及实施记录。里面记录了作者在不改变生活环境下为了幸福所做的尝试,很有参考性,备受启发和鼓舞。坚持这个幸福计划让作者以及家人在平常生活中感到更加愉悦。

  特别喜欢作者的几个人生信条。“做自己”我理解的就是不要迷失在他人的光环之下,总认为别人的是好的优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一定要注重自己真实的感受,了解自己的乐趣,明晰自己的处境,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力,不人云亦云。

  “按照我想要的感觉去行动”这一点对自己的'启发最大。的确行动和感觉是互相影响的,想要好的感觉,就立即做出好的行动,这之后的感觉一定不会差。

  “做该做的事”不要被困难吓倒,着手一点点处理总有完成的一天。这个主要是应对那些矗立的像高山般的难题,不想进行的事情。真的去直面它,只要开始做一点点,也就很容易解决了。重要的是开始去做。

  “享受过程”现在的生活节奏确实太快了,人们容易被大环境裹挟着前进,总是想着以后要如何如何,极其容易忽略眼前的一分一秒正在度过的一秒,尤其是孩子,成长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好好享受每一次和他在一起的时光,过了三岁之后,他不再只属于父母了,也会有自己的小天地了。

  作者的成长的秘密也提醒我们一些应该注意的常识性误区。如“幸福不总是让你感到快乐”“让别人高兴的事并不一定会让你也高兴,反之亦然”“唠叨或者送孩子上培训班是无法改变他们的天性的”“每天做一点最终会有大收获”。

  作者制定了12个幸福行动计划,每个月实施一个,下个月在原有任务中加入新的。

  哲学书读书笔记 5

  《十三叔的哲学》内容概要:通过细腻笔触从五部分内容剖析成长的历程,水泥森林里无邪的童年时光、职场中从青涩到干练的奋斗与拼搏、成长的迷惑与思考、爱与哲学……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来自新华书店网友:有一种哲学叫做艰涩,有一种哲学叫做生活,这本《十三叔的哲学》就属于后者,在平实中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来感悟生活的本真和高远。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读过这类的文字,总是沉浸在小说制造的各种氛围中,习惯了那种浓墨的渲染,再拿起这样有几分沉寂的书的时候真的给人莫名感,初读很有散文的`味道,具备了“形散”的特色,但是几篇下来还是觉得没有找到“神聚”的代表,但只这片语的安宁也算是美好的阅读体验吧,耐下性子继续,原来真的可以在这种宁静中波动内心久置的心弦,有那么些触动,也有那么些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不长的篇幅文字中也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给这份纯白中增加了一抹鲜亮的颜色,而在这种色泽中又透露出了博深的清澈,一些生的意义和活的真谛,就好像书中序言中所说的:“我们总是像门卫一样问自己: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什么叫一本好书,或者值得读的书,其中读到一些我们能够深有感触的话和一些能够记下的句子。”的确,读书要的就是一种快感,不管散记体也好还是任何文学性质的文字也罢,其实除了生活外还应该从生活中延伸到生活外,之后再回归到生活中,这就是完美,这就是好,这就是值得。

  这本书中就有很多的片语哲理(也就是十三叔的哲学),汇聚了做人做事的自古以来和今朝之后,历经十年的心血之后有着年代的交替性,也有着时代的跨越性,从40、50过度到70的人,兼顾80、90的行为思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人,也是一个生活的思考者。能够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看到哲学高度的大思想,也该算一种人生智慧了吧! 虽然很有一些天马行空,但是比较便于阅读,可以随意翻开一页看看,里边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感悟,也是紧跟时代步伐的。

  哲学书读书笔记 6

  每一天,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时间就这么静悄悄地流淌,岁月就这样一点点地过。我们对于幸福不幸福并没有太多想法——没有太大的期望,也没有太大的遗憾,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简而言之,“嗨,就是老样子嘛!”

  《幸福哲学书》的作者,和我们拥有同样的感受。往好的方面想,她有英俊的老公相爱、有可爱的儿女相伴,住在喜欢的城市,身体健康,可是,她也有不开心的事情:工作中也会不顺心,和老友们渐渐失去联系,很容易发脾气,也经常萎靡不振。作者说,自己没有抑郁症,也不算遭遇中年危机,但确实有一种不适感——对周围的一切感到不满,甚至不信任,而且这种感觉是周期性发作。

  你可能想说,这就是生活。但是作者却开始沉思,然后想明白两件事——1,我们本可以更快乐;2,生活不会自己改变,除非我们做点儿什么。,从那一刻起,作者决定花一年的`时间,为自己设定一个幸福计划,通过每个月关注一个不同的主题,12个月后的实践后,让自己更幸福。

  本书作者格雷琴·鲁宾,是一位高知女性,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法学学位。曾经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担任助理。同时,她也是一位美女作家,是习惯、幸福研究领域中很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写过很多本畅销书,在国外很受欢迎。

  《幸福哲学书》是格雷琴·鲁宾继《比从前更好》后的另一本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格雷琴·鲁宾不仅列举了自己的个人幸福计划,也指导我们如何设定目标。下面,我们一起跟随格雷琴·鲁宾,去看看她在幸福计划。不论你是在何时何地读到本书的,相信现在,就是开始幸福计划的最佳时机。

  如何制定幸福计划?

  幸福计划是什么?

  这个是作者格雷琴·鲁宾,制定的一份长达一年的计划。每一个月她设定了不同的主题,之后不断实践。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了解,她是怎么考虑这12个主题的,又是如何监控执行这12个幸福计划的。

  首先,关于如何设计这12个主题,作者格雷琴·鲁宾的思路是这样的:经过之前的研究发现,幸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社会联系,所以格雷琴将“婚姻”、“做父母”和“友谊”列为三个具体目标。又因为幸福建基于个人的价值观,于是格雷琴又在列表上写下“永恒”和“态度”。工作对于达成幸福也是至关重要的,休闲同样如此,所以格雷琴又增加了“职业”、“玩乐”和“爱好”。“精力”是决定整个计划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而“金钱”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命题。另外,为了进一步探究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概念,格雷琴又在列表中加上“正念”这一项。最后的12月将是总结所有目标完成情况的一个月。就这样,格雷琴制定好了12个具体目标,并决定先从“精力”着手做起,毕竟,保持精力充沛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接下来的所有目标。当然,每个人在意的事情不一样,你完全可以自主决定你想改善的12个具体的目标。

  哲学书读书笔记 7

  拜读了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从中学到了一些智慧。

  1、坚信持久的愿望必将实现。不管现实状况多么艰苦,都绝对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公司的未来抱有悲观态度。而是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虽然现在面临艰难困苦,但我的人生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我们公司今后必将发展壮大。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气馁,不放弃。以“水滴石穿”的精神,誓要达成目标。

  2、正如京瓷哲学强调的:“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要不断思考创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通过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不成功决不罢休。

  3、京瓷一直在不断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重视独创性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亲身实践。

  4、不模仿他人,一直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对手一决胜负的“泥绳式经营”方式,重视独创性,所谓困则变,变则通。

  5、京瓷哲学:心灵是一切的根源,是万事万物生长的种子。不管是企业经营,还在研发工作,都以“是善还是恶”,是“利已还是利他“为基准进行思考判断。

  正如京瓷哲学中,“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相信我们只要在平常的工作中,细心发现,用心积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我们就有无限可能性。

  哲学书读书笔记 8

  幸福哲学告诉我们:贪婪的人永远不会满足。

  真正的幸福是身体健康,灵魂安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需要保护好完整的天性,不要用物质去损坏它。物质的满足永远都只是暂时的。

  经历过许多种快乐的人,到最后会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周国平先生说了他人生中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个是他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碍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年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的欣赏。在大学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称这段时期是青春期的阅读,没有目的,只是一种饥渴,一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人生谈恋爱的冲动。他形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感觉为艳遇!“艳遇”这两个字让我想起钟立风,想起去现场听他唱歌的感受,想起他的《像艳遇的一样忧伤》。周国平先生说艳遇的时候是一种精神得到刺激与满足时的惊喜。这种感觉,每一个深夜阅读过的人应该都有过的,在你没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感觉,都可称之为艳遇。

  今天没有争取到机会告诉周国平先生,我的青春期阅读可以说是从他的书开始的,一本一本,认真的读,跟随着书里的思想成长。现在虽然不读他的书了,但我知道,我写文的风格受他的影响很深。因为有那么久的时光,每天都在阅读他的书,感受他的世界。

  他的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他说,当女儿降临之后,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婴孩,他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小生命让他的生活回到一种动物的最纯粹原始的状态。他喜欢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等一起琐碎的事情。他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甚至戏称自己是大奶瓶。他以为男性不能怀孕,孕育生命,喂奶,实在是遗憾!让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对女人的珍爱。说完这段话,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是在做的女同学自发的。他对女性的肯定,对女性智慧的评价,是他书中很大的一部分,熟读他书的人,都是知道这点的。很少有作家这么直白这么诚恳的夸赞女性,写出女性最宝贵的品质,并且发自内心的欣赏女性。

  在他的孩子会说话之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孩子的秘书,记录孩子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说,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想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宝。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不舍得让孩子的妙语就这样白白流逝。

  每个人生来都是简单的,复杂是后来造成的。在迎来这个小生命,他开始反省美好的人生。在讲这段的时候他引用了一位哲学家的话,大意是说,婴儿是最干净的,婴儿的孕育是为了让人们看清楚生活的本质,让生活回到最简单的状态,让生命恢复纯粹,而天国是需要怀有婴孩儿的心的人才能进入的。他说这个小生命让他重返天国。

  曾经有一个读者给他写了一封信,落款是“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你是,我是……”后来他用“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句话做题目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我有印象。人生来就没有名字,是纯粹的个体,至于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份,权利,财富,都是社会的堆积物。人不能摆脱社会生活,但我们应该对身外之物保持客观的态度与一定的距离。

  保持单纯很难。有一个说法是动物自己需要多少、需要什么,动物清楚,因为动物仅仅是要生存。但是人不清楚,人除了生存以外还有很多需要,精神的需要,物质的需要,这里面就包括了许多假的需要。为了过的幸福,人生需要两个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假如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好好的做人,社会就能太平许多。

  作为人,要想幸福,就需要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因为所有的不平凡都要回到平凡。不论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到最后是否幸福都是需要用平凡生活的`好坏来衡量。在这其中,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是个重大成就。有野心的人把心思都献给敌人,自然就少了好多时间献给自己的家人。

  有三样是幸福的根基: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试想想,在外奋斗回到家中,如果没有笑声,该多么的悲惨。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多么的孤独。

  第一点,生命的简单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讲的是第二点,精神的丰富。做人的幸福,是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思考的能力。作为高级的生灵,享受老天给予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品质。总结了一下人的属性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智力,思考能力。第二是情感,也就是感受力。第三是德,是实践能力。

  智力,换句话说是自由的头脑。人要有好奇心,对事物、对世界有了解的兴趣,对知识有深切的渴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动脑子。在周国平先生眼中,知识分子,不光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的习惯,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并且执着的追求知识。他还讲到丁肇中先生的故事,说做科学研究,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世界、对宇宙感兴趣,对我们身边的所有存在感兴趣。而什么是合格的学生,他说是有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跟着老师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离开学校忘记那些公式与解题方法之后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羡慕所谓的专家,专家就是训练有素的狗。

  在现今社会中,谈幸福的工作很难。大部分对工作的要求就是工资多一些,待遇好一些。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快乐最重要的领域就是快乐工作,也就是拥有自己的事业,至少要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快乐工作的能力。仅仅想谋生,就不会快乐。他说了一句话,我非常的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养活自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能够让他们也感到幸福。”这两句话,概括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真谛。

  第二点是情感,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善于感悟世界的美,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感受到做人的快乐。一个人内心是丰富还是贫乏,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有的人只能看到利益,看不到其他。这样的人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要如何使内心丰富呢。周国平先生说,一个方法是通过阅读来熏陶心灵。丰富内心,让内心有财富。关于阅读,他说了三点:一是养成读书的习惯,读无用的书,与专业无关。二是选择书,读大师的书,第三把大师的书当做闲书。读的多了,就有一定的沉淀。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有作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的感觉。这是自我发现、自我觉醒、自我丰满的过程。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写作。记日记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美好,让生命有回味的资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是思考感受。留住感受与思考,生命里一件重要的事。写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是辅助人进行独立思考的。夜深人静,独处。心灵的账簿,全是收入,没有支出。写日记是与自己的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在生活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投入。人有两个朋友经常被忽略,一个是好书,活在好书中的伟大的朋友。另一个是自我,跟自己交谈,发现身上更高的自我。

  第三点,幸福最高点是道德。做好事最快乐。人应有善良高贵的品质。善良让生命和灵魂都处于应当的状态。生命与生命之间要有同情心,能够体会他人的不易,从而爱人。做人是有尊严的。而人残酷起来比任何动物可怕。

  哲学书读书笔记 9

  读了郭林生编著的《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一书,收获颇多,这本书共十讲,阐述了季羡林老先生安身立命、做人处世、治学态度、家庭伦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安身立命,要从修养自身开始,做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对他人要有恻隐之心,要始终将仁爱存于心间,要心存善念,勤奋好学,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要学会以礼待人,要遵守社会公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知之明、谦虚、仁爱、礼貌、善良、拼搏奋进等等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学会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也好,得到也罢,必须持有正确的处世态度,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要诚信做人,学会宽容,虚怀若谷,要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善于听取逆耳忠言,要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学会适应环境。人只有学会了水的存世哲学,该曲折蜿蜒时就曲折蜿蜒,该坚持的时候就坚持,该后退的时候就后退,不能迁就的时候就奋起,那么人必能适应社会,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伟大宏图。

  要在处处皆有剑影刀光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三缄其口、宠辱不惊,正确对待世态炎凉,正确看待得意与失意,谨防两面三刀的小人,有“难得糊涂”的情怀。做人都要经历人世间的各种磨难,要想没有事态变迁之快,有追之不及的感觉,若不想为之而无比痛苦,唯有“淡视”,才能为三界内匿藏的“剑影刀光”所不动。

  要看清人生种种奢望,仿如镜花水月。人世间有名利、金钱、虚妄、缺憾等各种虚幻的镜像,要看清,不能深陷其中。要用旁观者的情怀做当局者,不为一时的表象迷惑;在生活中要克制贪欲,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对名利应该保持平常心,为学者应该遵守“吾日三省吾身”的谦恭与真诚;要正确看待人生的缺憾,淡看得失,珍惜短暂岁月,填补人生方圆的缺口;在自然万物中生存,要对自然表示尊重,适量索取,享受生活,安然度日。要走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迷惘之局,为自己找到一个理想之地,潇洒地活。

  要有身似浮云心似海的坦荡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心似浮云,纤尘不染,身如大海,坦荡自然”的境界,是快乐之道。在做人上,有时忍耐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艺术;老马再无识途日,应变得须变;要潇洒看待当年勇,不受过去羁绊,恬淡自如生活,是勇者中的智者所为;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心如明镜、意如止水的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在做事上,要做到尽人事,知天命,身似浮云无羁绊,心如大海宽无垠;长命百岁的.不二法门是养身不如养心。

  要学会珍惜时间。时间匆匆如流水,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尽相同。它的脚步从每一个人身边走过,千千万万的人却不曾注意过,然而回过头来再想挽留,却为时已晚。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寸光阴不可轻”,才不致让弹指间的光阴变得索然无味。我们不能惶惶终日,要让每一天都充实起来,用尽全力,勿令手闲。多活一天,就一定要有所收获,把所得到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多价值,这才是一种最好的生死观。做人做事要懂得“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道理,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要懂得为自己负责。要懂得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无法替代的至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用金钱买不来,只能靠自己争取。

  应当将季老的人生八鉴引以为人生之鉴。实话实说,无须掩饰,言为心声,此乃谦;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物,此乃仁;不提风华,不畏老矣,闲且适之,此乃勇;事理广达,怀纳万物,厌弃自封,此乃容;不贪富贵,不屑逢迎,心明意净,此乃厚;不求沽名,不奢捷径,刚直不悔,此乃真;莫守成规,莫陷陋习,心存乾坤,此乃泰;孝顺恭敬,诚心正意,不求愚守,此乃德。通过学习以上人生八鉴,要掌握好谦虚与虚伪的距离,做到谦虚而不虚伪;要谨防绝顶聪明绝顶痴,留心赔了夫人又折兵;要留意阿谀奉承的小人和不齿曲意逢迎的君子;做人不沽名钓誉,做事不求终南捷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愤世嫉俗,也不要自我封闭或固步自封;要走出固执这个人生的围城,要学会区分道德中的“珍珠”和“糟粕”。

  哲学书读书笔记 10

  看到《艺术哲学》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这一定是本偏理论化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介绍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种族,风俗习惯与艺术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去品味它们的艺术生活。

  《艺术哲学》是法国的伊波利特。丹纳所著,我看的是张伟所译的,据译者介绍,丹纳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就连他也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以及精辟的见解所折服,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一共有三篇,分别是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大致都是围绕时代,种族和风俗来写,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然后用意大利的绘画史来证明和应用这条规律。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等,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条规律同样适用。艺术确实源于生活,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甚至是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必须投身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拿意大利和尼德兰来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意大利的目光转向了健康、有力、活泼的人体,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美丽的人体;而尼德兰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

  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在佛兰德斯,景物的色调总是随着日光和周围水汽的变化而变。说到这,我又想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下,使得文化具有了差异性,也正因为不同的环境,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在丹纳的条件里,‘种族’是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种族的不同,日耳曼族与拉丁族不仅在艺术上的本性对立在风格与趣味上也形成了类似的对比。“后者与前者相比,虽没有那种塑像般的`美妙形体,情趣粗俗一些,性情比较迟钝,但精神的安稳,气质的冷静,使他们能更坚实地把握住理智”。《艺术哲学》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等因素谈起,到其艺术形式的产生于发展,向我们论证了开篇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发展的空间。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单单要有强烈的自发的,独特的情感,更需要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风土民情的细微差别有着高度敏感的心。

  在欧洲的诸多文明古国中,意大利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在加上本人对这个城市的偏爱,我更喜欢谈谈我眼中的意大利。关于意大利画派的特征,其中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意大利画派轻视和忽视风景,却把人物作为主题。书中也提到过“艺术从质朴走向完满所前进的一大步,便是创造了完美的形体,这是理想的慧眼而非寻常肉眼所能发现的形体”。之所以特别提到这点,是因为想到了顾凯之提到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物画也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于山水画,直到隋唐才独立出来。两者相比,有共性,也有异性,相同的是都重视人物,不同的是对人物的偏重点却大有不同,前者表达理想的人体,后者以形写神,更注重人物的传神。关于他们之间的不同又恰巧说明了之前所提到的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

  可想而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怎会与接受了文艺复习洗礼的意大利创造出同等风格的艺术作品呢?对于轻视风景,重人物的思想我也是能接受的,谁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呢?书里也解释了意大利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我认为那些例子太过于黑暗,免不了背叛,仇恨和杀害,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来说,尽管未曾身临其境,却仍不想多提。现在的时代背景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产物,要想同样的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再度出现,除非岁月的车轮退回到有那样一种环境的年代。

  此书着实令我受益颇深,只可惜我才疏学浅,无法用自己的拙笔体现丹纳艺术的灵魂深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定刻苦钻研,交上更令人满意的答案。

【哲学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01-28

哲学的句子11-27

哲学的语录02-02

哲学的格言08-02

自学哲学需要看什么书好10-19

尼采哲学语录10-25

哲学爱情的名言10-29

富有哲学句子11-18

德国留学哲学02-22

经典哲学的名言警句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