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重门读书笔记
假读书名目一长串。读《三重门》是计划外篇目,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
先读的前言和后记。再版前言是韩寒惜墨如金的介绍发行情况,俨然一股傲气。
专家的后记,可谓高度评价:“《三重门》果然很棒,它的行文似有《红楼梦》的格局,它的用笔又有《围城》的韵味,它的语言藏龙卧虎、吸古纳典,语言本身有细节、有性格、有生命,充满灵性。它写的是一部校园小说,但却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17岁的少年对社会、对人生、对世事、对周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深刻独到、直抵要害的见解来,那份智慧、那种敏锐足以让成年人都汗颜。”
于是我抱着极大的希望开始读此书。事与愿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三重门》的人物、格局怎能与《红楼梦》相提并论?《红楼梦》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有血有肉——有外貌有性格。《三重门》唯一有象样外貌描写的就只有Susan了。先是写“那头长发耀眼无比,能亮彻人的心扉,让女的看了都会自卑得要去削发”,然后“船上的女孩子慢慢回眸,冰肌如雪”。如此描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小龙女中学生版隆重出常书中有关Susan的性格塑造严重不足。尤其是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衔接不够紧密。全文一直以林雨翔的成长为线索,其它的最多是暗线。作者对林雨翔性格的定位比较到位,可是在外貌上几乎只字未提。难道是留给广大读者的想象空间?还是因为带有些许自传性质,看不清自己,而没有触及林的外貌?
《三重门》的确做到了“吸古纳典”。对于通晓典故的读者,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同时,这也显示出韩寒古文阅读猎涉范围之广。在半文不白的文字中还躺着一些晦涩的英文词汇,且大多在人物争执时的对话中出现,起着同样晦涩的意义。问题是用的相当不地道,有明显的汉化痕迹。读过余秋雨的《上海人》(《文化苦旅》)后,可以抱着理解的态度忽略不计。
《三重门》里见不到应有的简洁明了,这点不能“忽略不计”。韩寒笔下的“忽略不计”会这样写:就像大气阻力对做自由落体的物品——忽略不计。可以说这是一种风格,可以说这是一种幽默。然而,幽默过后让我有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既然,都想“忽略不计”那为什么还要如此埋下一个包袱,博读者一笑?
专家说《三重门》“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暂且算“各个层面”都被他折射到了。不过,我最想欣赏的“深刻独到、直抵要害的见解”却是打着灯笼也寻觅不到啊!于是有评论或是fans说了,某某处是在批评社会中的某某现象;读不出深度是你没思想云云。但是,我分明记得某人转述说,韩寒做用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时一头雾水。韩寒的BLOG我也光顾过,他在写批评时绝对是实话实说。没有什么“掘地三千尺”的隐晦含义。
《三重门》是一本有个人风格的书,是一本20世纪末风格的校园小说。现在看来,它缺少21世纪的元素,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思想。时下的高中生会一个上午发短信用掉一张百元冲值卡;会在QQ上与同学朋友聊天;会在BLOG上记录丰富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爱慕之人的消息要等很久,也不是冒着酷暑去教务处查中考成绩。如果让韩寒到时下的高中里转转,与高中生们接触一下。他也许会感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果不是抱着怀旧的心情去看《三重门》,可能就会像我这样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三重门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重门读书笔记02-01
三重门读后感02-05
读《三重门》有感9篇01-06
《阿q正传》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09-30
经典读书笔记02-17
读书笔记03-02
美文读书笔记11-07
经典美文读书笔记11-07
假期读书笔记08-05
读书笔记感受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