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大师演讲
佛法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真正修学的是士大夫阶级。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当时的政府派人到现在的新疆阿富汗一带聘请外国法师到中国来。朝野都非常欢迎。(宗教这个词是100多年前从日本传到中国来。)释迦牟尼放弃了王位(中国周朝时),终身从事教育,与孔老夫子类似。
宗教的定义里一定要有一个主宰的神。佛教里没有。佛法里面不崇拜神。有神,但我们并不崇拜它,并不依靠它。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也就是创始人。我们与佛是师生关系,地位是平等的,并不卑下。佛陀是释迦牟尼三个教学阶段里面的学位的名称。最低的学位是阿罗汉,然后是菩萨,最后的是佛陀。所以佛告诉我们,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可以作佛。宗教里不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当上帝,人神的不平等的。佛跟一切众生都平等。平等这个术语是从佛经里来的。博爱也是从佛经(无量寿经)里来的。
中国佛教有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相当于现在的专科大学。佛法分很多宗派,某一个宗派它有它一系列的典籍,专攻的东西。一个丛林只的一个主席,就是方丈;和尚是校长的意思,叫亲教师。校长决定教学的政策,其他为执行人。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一个是首座(教务长),一个是维那(nuo4,管训导),一个是监院(管总务)由此可知,佛法确确实实是教育。只是最近200年来才变成宗教了。释迦牟尼本来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我们把它变成神了。观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的学长,现在也变成神明看待了。这就是佛教变质了。从寺院名称看,寺是汉朝时代政治制度组织的一个名称,直接由皇帝管理,共有九个寺,其长官称为卿,明帝后增设一个佛寺称白马寺(翻译经典、讲解经典、指导修行),于是有了十个寺。庙是供养祖先的,是祭鬼神的地方。
佛法说的是什么?人生宇宙无所不包,也就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环境的.一切真-象。真的明白了,就叫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菩萨就是明了真-相的人。明白了,你这一生就会很快乐,很幸福。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来自迷,乐来自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那个人就叫做佛。学佛就是求智慧。佛有没有欠缺的智慧。这是佛法的本质。
学佛就从受三归下手。就是归依三宝。三宝是佛法僧。最怕归依佛像。唐六祖讲三归是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佛是觉悟。佛是印度梵语译过来的,意思是觉。觉有三个含意:有自觉,有觉他,有觉行园满。佛弟-子供养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报恩的意思,对老师念念不忘;第二个意思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觉而不迷。第二,法就是正,正就是正知正解。从错误的见解、思想中圆规过来,这个就叫归依法。要正而不斜。僧是清静的意思。归依净,我们的心要清静。身体要清静,身心要清净。不能让妄想、烦恼(贪痴是最严重的烦恼,称“三毒”)洗心易行,离开一切污染。这三条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学佛的法门非常多,但要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
纲领明白,有目标了,怎么学,就要讲缘份了。最重要的是亲近明师。真正善知识,可遇不可求。感动好学真诚的心才能感动善知识。有三个条件:拜师,独从;看书由善知识指定,独从;从头学起。
【扩展阅读篇】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演讲稿特点
主要区别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
见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主要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
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
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
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
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
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第六、临场性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讲。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学家朱光潜的演讲《谈作文》,讲了作文前的准备、文章体裁、构思、选材等,使听众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识。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
第二、“使人信”演讲。这种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它从“使人知”演讲发展而来。如恽代英的演讲《怎样才是好人》,不仅告知人们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条衡量好人的标准,通过一系列的道理论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旧观念。它的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
第三、“使人激”演讲。这种演讲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你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如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用他的几个“梦想”激发广大的黑人听众的自尊感、自强感,激励他们为“生而平等”而奋斗。
第四、“使人动”演讲。这比“使人激”演讲进了一步,它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的演讲《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行动起来,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
第五、“使人乐”演讲。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这种演讲的事例很多,人们大都能听到。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
【净空大师演讲】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语录06-25
励志演讲大师06-23
销售大师演讲11-26
顶级大师演讲01-18
励志大师演讲语录07-08
杨光大师的演讲12-03
国内著名演讲大师12-28
净空法师经典语录语句05-13
净空法师精华语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