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大全

感谢我的导师

时间:2021-11-27 19:34:28 感谢信大全 我要投稿

感谢我的导师

陈先生是我攻读博士学位的指导教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陈先生创建的管理学系工作。古人强调“天、地、君、亲、师”,先生离去,心中自然不舍,但我最想说的是:感谢先生!

认识陈先生是在1983年,那年我在先生恢复创建的管理学系读本科,陈先生给我们讲“管理学概论”课程。先生讲什么是管理时打了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两个人抬石头,一个人喊号子,喊号子的人喊‘一、二、三,起!’抬石头的那两个人抬起了一块个人根本无法撼动的石头。”先生说这就是管理,喊号子的人就是管理者。先生进一步说,管理也可以比喻成一个乐队,那个指挥也是管理者。1998年,先生因病眼睛看不见了,作为学生,我们经常去看望先生。先生和我说,他认为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学问。这是我听先生对管理的两个解释,一直记得。

我说要感谢陈先生,是因为我是先生管理教育理念的直接受益者。高中时我选择了文科,但我更喜欢理科。来到南开后,我发现系里为我们开设的课程有很多理科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还有机械制图、计算机原理、机械制造、电路原理,当然也有今天继续开设的管理类课程——管理学概论、管理经济学、市场学、生产管理、会计学等。记得上机械制造课程,老师还领我们到天津大学的制造工厂参观实习。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只是觉得有趣、喜欢,后来才知道陈先生倡导的“四结合、三不断”的管理教育理念,而这些理念的形成来自先生对管理学科本质特征的准确认识。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问,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科学,先生在他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的《管理学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教材中就是这样写的。

我要说感谢陈先生,是因为先生心中有学生,并真心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先生1987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在先生的名下有40多位博士生毕业。这40多人,没有两个学生的'研究问题是相近的。“本科生学重点,研究生学难点,博士生要研究空白点。”哪里会有相同的空白点?先生指导的博士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记得每次与先生讨论博士学位论文,先生最常问两个问题:“找到了什么空白点?”“有什么创新?”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先生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几篇文献,先生学习,然后和学生交流。论文初稿写出后,先生用铅笔逐字修改。以前写东西,习惯写“XXX是XXX的”,把“是”和“的”去掉,多数情况下也成立而且简洁。先生在我的论文初稿中用铅笔划掉了不少“是”和“的”。病重期间,先生不记得两个儿子的年龄,却记得每一届的博士生以及这些学生论文大体的研究问题。心中有学生,才配做教师!我们呼唤大师,对大师的标准和条件各有不同理解,凭先生对学生的负责,我就认为先生是大师。

我要说感谢陈先生,是因为先生不仅教学生知识更传授做人的道理。先生结合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提出了“智圆行方”的育人理念,并亲自撰写了具体阐释这一理念的48个字:“管理学子,重任在肩;敬业乐群,勇往直前。茹古涵今,通权达变;执经问难,推本溯源。允公允能,行方智圆;光前裕后,立地擎天。”“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以前只知道先生有名但不知道为什么有名。十多年前,我参加了80年代出版的《企业经营管理》教材的修订工作,了解到在改革开放初期,管理学科刚刚恢复重建,陈先生曾主持了管理系列教材(北方本)的编撰工作,这些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来自多所学校。为了推动学科发展,先生突破了本位的做法,广泛吸纳人才,集中多方力量出精品,当时出版的《市场学》教材现在还在畅销。后来参加全国MBA考试改革工作,认识了南京大学的周三多先生、复旦大学的郑绍镰先生等老一代中国的管理学家,他们总是会问及陈先生,赞誉先生超前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团结合作的精神。创新、开放、包容、合作不仅没有影响南开管理学科的发展,而且使我们的管理学系走在了前面。在负责MBA教育管理工作期间,我和同事以及学员们一起把“创新”和“团队”融入了南开MBA项目中。再后来,组织安排我担任管理系的系主任,每次看望先生,先生都会询问系里的情况,鼓励我大胆开展工作,嘱咐我要团结同志,关心老同志,多给年轻的老师创造机会,支持老师探索和发展新的领域,令我受益良多。

先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恢复创建了管理学系,并使这个以学科名称命名的系一开始就突出了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既关注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注重古代管理思想的挖掘,“南开-约克”模式的创建以及大批学生的外派,使南开的管理教育一开始就强调国际化。先生为发展南开乃至中国管理学科和管理教育的贡献,人们没有忘记。2010年,几位院士还在向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建议授予陈先生管理科学奖。

改革开放已历30余年,我国又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谐社会构建,对管理研究和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会记得先生有关“四结合、三不断”的教育理念,更会记得先生求新求变、服务社会的精神,以及先生开放、包容、合作的品质。先生一心要创建一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的夙愿会激励我们不断努力。

面对先生的遗体我深深鞠躬,心中默念:“感谢先生!先生走好!”

【感谢我的导师】相关文章:

感谢导师的信06-06

感谢导师的作文10-28

感谢导师的话08-06

导师感谢信06-23

导师 感谢信06-24

给导师感谢信06-24

感谢导师的话语07-06

给导师的感谢信08-02

对导师的感谢信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