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社会调查读后感

时间:2021-11-23 18:18:4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社会调查读后感

  《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作为一本社会学著作,它的意义已经超出本学科之外。

社会调查读后感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此书为何里面的内容貌似已经陈旧,却仍为世人所读呢?笔者觉得作者的学术追求已超出内容之外,总是启人深思。社会虽已变化,但所揭露的问题仍然换着面孔重复出现。所谓新问题,也不过是“传统的发明”罢了。

  单就此书来说,作者讲到了前些年的收提留款和查账过程中的问题,其中的冲突让人触目惊心,看《中国农民调查》就可知道。现在虽不收提留款,还给农民农业补贴了,但是总是感觉有点不对劲。乡镇负债累累,一取消皇粮国税,这些债务都怎么样了?仍然背着还是转嫁到别的地方或者有没有从农业补贴里面变相扣除?这些只有做过调查的才会知道,所以我也只是猜测。收提留款时期紧张的干群关系,到现在有了缓和。村民似乎和干部们少了更多的接触,也就无所谓矛盾了。领农业补贴也就是隔着银行的玻璃和业务员验卡收钱就行了,没事谁去找干部啊!其实不然,矛盾由普遍矛盾变成了个别矛盾而已。如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强制,超生多生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但是还是有的。这时候计生办的作战对象就不是整个乡村妇女,而是个别妇女。笔者的家乡打工的妇女定期要去计生办交孕检证明,这给她们带来相当的不便却无可奈何。

  贺雪峰将荆门农村归结为“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的村庄,认为因为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导致缺少村庄精英,村庄社会关联较低等(贺雪峰,2003,22页)一个村庄是怎样的分层状态又有着什么样的记忆?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村庄精英的产生可能有宗族因素、个人性格原因及其关系网络、经济因素、村民的实际需要等原因;村庄社会关联性的相关因素有:个人与村庄的紧密度、生存方式、地理区位、生活预期、宗族文化、个人安全感、民俗传统、村落规模、官民互动、政策(如拆迁、移民)、村民自治等有关系。所以农村问题研究需要细化,这样才能发现本质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继续就缺乏记忆问题进行思考。他认为村落共同体由三种边界构成:一是自然边界,二是社会边界,三是文化边界(贺雪峰,2003,30页)。国家的.行政设置对自然边界的划分是比较清晰的,社会边界就是农业户口,文化边界就是村民对村庄的心理认同,对农民身份的认同问题。村庄一般会有前两种种边界,但文化边界却不容乐观。当前中国在大学生中搞“农转非”,就被人认为是变相侵吞土地。据新华网报道,在义乌,如果本人户口在农村,可以在旧村改造中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还能盖起四层半的楼房,因此出现大批公务员将户口迁入农村的现象。村民在拥有第一种和第三种边界时,对于第二种社会边界的认同终究还是和自己的利益挂钩的,但国家政策时常不明朗,所以只有在脱离农村后的现状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他们才会离开农村。只有前两种边界,而缺乏文化边界的村庄,就是作者说的“原子化”村庄,村民离心离德,在此情况下,前两种边界也就无意义了。他们就如无根的人,至于转入城市以后如何建立新的文化边界,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社会调查读后感】相关文章:

社会调查的高中作文06-22

社会调查自我鉴定07-21

社会调查读书笔记06-12

作文:社会调查助我成长07-02

社会调查实习报告08-12

社会调查报告06-18

社会调查实习报告07-07

社会调查报告07-16

行政社会调查实习报告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