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建议

时间:2024-09-05 12:30:06 嘉璇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孩子的建议

  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小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以及环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孩子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建议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提高。他认为,智商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某种有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加德纳因此提出了“多重智力”的概念,并将其分为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自然学智力、情绪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等几大类。

  尽管一些人认为,情绪智力(情商)与其他各种智力相比不太重要,但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们85%的决定是凭感觉作出的。家长的情商可以传达给子女。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势必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孩子的情商,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2、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4、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忌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5、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高智商能让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或者是运动技能都被认定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不能被列入衡量智商高低的范畴。

  培养孩子的善良建议

  一:让孩子远离自私自利

  不自私就是为他人着想,一个经常能为别人着想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因为他不但不会给人带来麻烦,反而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欢迎、受尊重、受爱戴。那么,父母就首先把爱心示范给孩子,让孩子看到该如何爱别人。

  林则徐是清朝的政治家,他曾在中英战争中坚决抵抗西方侵略、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他的民族气概深受国人的敬仰。他能够有这样为人民为祖国的大爱之心,源于他父亲的熏陶。

  他的父亲林宾日为人善良,富有爱心,平日以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父亲收入微薄,但每当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时,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救助。

  有一件事,给小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家因贫寒揭不开锅了,父亲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送给自己的三哥,为此林则徐一家只能忍饥挨饿。父亲为了不让三哥知道实情后难过,再三叮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不要说出去。父亲的这一举动,林则徐铭记在心,从小就树立了扶弱济贫的仁爱思想。

  如果林父为自己家庭考虑多一点,为自己考虑多一点,相信他不会有如此的行为,更不可能培养出后来的林则徐。平时,父母应对周围的人多说关心的话;当别人有需要、自己有能力时,请给予及时的帮助;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对待老年人和孩子,请表现出慷慨大度,比如:给老年人让座、帮着扶住电梯的门、客气地回应他人的询问……当父母为孩子示范出榜样时,孩子的爱心品质就会渐渐被养成,孩子也会从中体会到:不自私一定比自私更快乐。

  二:别让孩子在溺爱中丧失爱心

  如果孩子时时处处都在为自己考虑,是不可能想到别人的需要的。而且,孩子考虑自己越多,他索取的心就越强,而付出的心就越微薄。这样,孩子会生活的很痛苦,因为他的心情总是处于不满和抱怨中。“爱心”既然是孩子本能所拥有的,父母就一定要保护好它,别让孩子在家人的溺爱中变得自私自利。

  一位母亲对儿子可谓是关爱有加、百依百顺。一年夏天,天气很热,孩子吵着要吃西瓜,母亲就赶忙到菜市场去买,当母亲满头大汗地回到家时,孩子居然因等待时间太长而发起火说:“妈,怎么这么慢,我快渴死了!”

  母亲看心爱的儿子已经等急了,就赶忙到厨房切瓜,刚切开,母亲顺手拿起一小块吃了一口,看看甜不甜。此时,儿子大喊起来说:“谁让你先吃的,我都快渴死了,谁让你先吃的?”母亲当时就感觉心口被一把锋利的刀恨恨地扎进来,泪水夺眶而出,没有想到自己心爱的儿子居然说出这种话。儿子发现母亲哭了,就说:“算了,这次就算了,下次不可以。”

  当这位母亲哭诉儿子的行为时,殊不知,是她的溺爱让孩子变得如此冷漠无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尚且这样,哪还能指望他对别人付出爱心?母亲先吃了西瓜,他就怒火中烧,可想,这孩子是随时准备着发火的,因此,他的内心也是痛苦的,他父母的感受也不可能是幸福的。

  所以,父母在给予孩子的爱心时,一定要有所警觉。首先,要弄清孩子是父母的晚辈,父母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和教育的义务,但这绝不是说要对他百依百顺,孩子不是我们该“孝顺”的人,父母和孩子角色的颠倒,就会把孩子的爱心磨灭在萌芽里。

  三:让孩子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的意识。当家里做好的饭菜、新买的水果,都要让孩子知道“或饮食,或座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并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礼让长辈,渐渐孩子养成习惯,就不会自私自利地只顾自己的饥饱和喜好。

  平日里,父母要让孩子多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小件的衣服、帮父母端茶倒水……父母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平常的小事,如果孩子不间断地去做,他自然会在付出中体察到他人的需要。那么,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爱心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四:给孩子理智和正面的教育

  当孩子受到伤害,父母让孩子学会原谅就是在培植孩子的善良。善良的人总会换位思考,会原谅他人的过失,而原谅本身就是一种轻松。一个总是把怨恨放在心里人,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无形而惨痛的。

  洋洋是家里的独子,难免被宠爱有加。随着洋洋的长大,父母发现他有蛮狠、爱动手大人的毛病,于是就采取严厉措施制止。洋洋只要被发现动手打人,父母就会惩罚他,包括不和他说话,不给他讲故事,不带他出去玩……时间一长,他的这个小毛病就改掉了。

  有一次,洋洋在幼儿园和同学玩的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对方在洋洋胳膊上咬了一口,疼得他满头大汗。回到家,被咬的地方一块明显的淤青,家人都很心疼。但是,父母没有在洋洋面前埋怨和责备老师及那个同学,而是正面教育他:“咬人不对,很疼。所以,你以后不能咬别人,伤害别人,要善待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

  第二天,双方家长和同学一见面,小洋洋就对咬他的同学说:“昨天是个误会,我们还是好朋友,对吗?”听到孩子这样讲,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欣慰。

  父母理智和正面的引导,会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处理纠纷,孩子表现出的善良和宽容往往是父母意想不到的。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把孩子教得太善良会吃亏的。其实,孩子可能会吃一些小亏,但一定会占“大便宜”,因为善良会在孩子立身处世、与人交往、成家立业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而且,善良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恶,他的判断力会因自己道德的建立和越加明确,越善良的孩子越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所以,请父母放心地去教给孩子善良吧!

  五:支持孩子的善行

  当孩子自身的善良散发出来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表示肯定和支持,孩子会感受善待他人的喜悦。助人为乐是一个真理,当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人得到帮助时,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这种高兴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

  一个成年人这样描述他小学一年级时内心的记忆:

  “那是南国的初夏,老天随心所欲地下雨。那时的伞,可以跟我的肩膀齐高。中午上学的时候,突然倾盆大雨,我急忙撑伞,一步一跳避开满地的水洼。然后,我看见有一些大人们正在屋檐下躲雨。我想也没想,便要为人撑伞。

  我记不得那叔叔的脸了,我的记忆很模糊。但当日,叔叔载着我奔往他家时的感觉至今还回存在我内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亲情以外的幸福。是真的,仅仅是一点儿微微的付出,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那份伴随而生的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因为为了叔叔挡雨而把自己淋湿,一点也不像看图说话里那些图画描绘的故事。

  不过,所谓秘而不宣的快乐我是尝透了!”

  这种“秘不可宣”的快乐只有用行动做到的人才能体会。而喜悦之后,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价值的存在,孩子也会更加踊跃地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如果父母说:“你真傻,如果你帮助的人是骗子怎么办?如果他是坏人怎么办?”当然,父母帮助孩子分清善恶是非很重要,但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善行,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

  可能,正是因为父母否定孩子多了,社会才会变得冷漠,当孩子需要陌生人帮助的时候,却看不到伸出的援手。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可悲可叹,然而,又是加速推动了社会的冷漠。所以,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善行。

  六:让孩子学会回避不良事物

  孔子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也不要做。人都是会受外界影响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懂得让孩子回避不好的东西,就会最大程度上保存孩子的纯净与善良。

  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孕的时候,眼睛不看不正经的颜色,不听淫秽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语。古人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一名20岁的青年,因玩网络杀人游戏过于“入戏”,以至于突然产生了“杀人”的疯狂念头,最终找来一把菜刀,向网管猛砍了70多刀,致其死亡。

  在法庭上,这名青年说:“玩游戏时很冲动,也很兴奋,不知怎么地就突然有了杀人的念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想其他东西,但杀人之后突然就清醒了”。他多次说自己非常后悔,并奉劝广大网友一定要“以自己的残酷教训为戒”,远离网络游戏,尤其是暴力凶杀型游戏。

  这是一个过于极端的事例,但充分说明人是会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当这种影响过于频繁的时候,环境就完全会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弟子规》言:“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不良不善行为做正面引导的同时,也要懂得回避,比如:让孩子远离暴力电视电影,远离大街上打架斗殴等场面,不要去营业性的游戏厅、网吧、迪厅、歌厅等等。孩子纯净纯善的心灵是要靠回避恶行、增加善行来维护的,父母责无旁贷。

  【小结】

  善良是每一个孩子本来具有的品质,而且,只有人性的善良得以发挥的时候,生活得才会踏实和安宁。父母对孩子的善良,不需要刻意培养,但一定要精心维护。而最好的维护就是父母本身挖掘自己善良的本性,把它完完全全、源源不断地表现出来。父母对周围任何人的关爱、理解、体贴、帮助,将成为孩子“善良”小苗成长的最好土壤。

  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的建议有哪些

  一:要做坚强的父母

  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教课书,父母面对任何不顺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会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是靠替人开钱庄来维持全家生计。蔡元培11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周氏身上。

  亲友看到周氏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便纷纷募款济助,但都被周氏谢绝了。周氏没上过几天学,但性格倔强、勤劳坚韧,她有信心独立把孩子培养成材。

  为了家庭的需要,周氏自己省吃俭用,辛勤操劳。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袜都是靠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为了省钱,她还学会了给孩子理发。等孩子大些后,她以给人家做零活赚钱贴补家用。

  周氏经常利用理发、吃饭时或睡觉前的时间,给孩子讲古人读书做人的故事,激励他们奋斗。母亲的勤劳和坚韧在蔡元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致使他一直好学上进,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强面对。

  近代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像蔡元培一样的家庭背景,更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坚强无比的母亲,而且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力是一生的。所以,要想使孩子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坚强面对的话,父母首先具备坚强的品质。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意志力薄弱,原因在于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与包办下。孩子从小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经历,自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就更谈不上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坚持不懈的毅力。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艰险会比别人更多,因为有能力的孩子不认为那是困难,可对于没有能力的孩子处处都是困难。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就要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任何一个物种里,恐怕只有人类会剥夺孩子自理的权利。除人类之外的任何一种动物,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会它如何独立生存,如何躲避天敌,如何获取食物……所以,孩子学会自理是一种天性。

  而生活善于自理的孩子很容易流露出坚强的品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不会无所适从。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父母应该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很多事看起来很小,但是对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是很有益处的。

  三:不过分地心疼孩子

  坚强的品质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没有经过磨练的孩子,不可能具备坚强。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磨难时,父母不要过分心疼而阻止孩子继续锻炼。在有适度保护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去锻炼。

  10岁的小超活泼好动,一天他缠着妈妈要学骑三轮车,在妈妈的监护下,小超就开始了他的学习经历。刚开始,他怎么也骑不好,一定要妈妈推着他才行。后来,妈妈把他带到有小朋友骑三轮车的场地去,先让他看别的小朋友骑三轮车。

  看到其他孩子骑得那么自如,他又一次想自己骑骑看,可是,他怎么踩也踩不动,急得直叫:“妈妈,妈妈,帮我推一下。”

  妈妈并没有赶快上前推,而是说:“你用劲往下踩就行了。”小超只好拼命踩,居然真的动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就翻车了,他摔在地上疼得大哭。

  看着小超坐在地上哭,妈妈也很心疼。但是,妈妈想到的是应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意志,就狠狠心对他说:“男子汉是不能哭的。快站起来,继续骑吧!”这样,小超只好自己站起来继续学,这一次妈妈站在旁边保护他,但并不帮他推。一来二去,小超使劲一踩,三轮车就动了起来。这次,小超和妈妈都很是高兴,小超不仅学会了骑三轮车,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面对孩子跌倒就马上去扶起来的父母,是不是该三思而后行?当孩子要在烈日炎炎下参加军训,父母是说:“嗯,就是应该锻炼锻炼!”还是说:“这么热的天,学校怎么考虑的,孩子中暑了怎么办?”

  奇怪的是:当父母支持孩子锻炼,孩子自然觉得没有退路,只能坚强面对;而父母替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反而从心底不愿接受锻炼,内心的不乐意真的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而中暑。所以,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成败。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建议

  阅读,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毕淑敏说: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是父母做的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阅读像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窗口,会带孩子进入更广阔、丰富的世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其实,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也很难喜欢。试想一下,如果你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他们怎么可能喜欢阅读?

  亲子时光很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

  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多融入这样的氛围。

  在家里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

  当然,书当然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2、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

  《朗读手册》引用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它们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

  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3、经典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阅读不能强迫,要有适当引导。

  家长可以有选择性给孩子看一些教育性的电视,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

  如果孩子能直接读原著是最好的,但如果他不乐意,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现在的动画片越来越多,但是又教育意义的却很少,家长要选择性给孩子看!

  4、鼓励孩子看完听完后有什么看法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

  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一味地阅读,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家长多鼓励引导孩子说出读后感,能够让他经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表达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他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5、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等花开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

  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不要觉得孩子近期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

  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天底下最伟大的事业,不过为人父母。而最辛苦的事业,也不过为人父母。想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就要先做好榜样,加以正确的引导。

【培养孩子的建议】相关文章:

怎么培养孩子自信08-19

怎么培养孩子的胆量10-29

如何培养积极的孩子03-02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03-16

对孩子精细培养方法11-23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11-23

培养孩子胆识的方法12-02

培养快乐的孩子的方法12-02

培养孩子的特长的方法12-03

培养单亲孩子的方法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