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1
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些富有童心童趣的人。
童心童趣是艺术家内心情感世界的最原始的东西,是一个人的性灵的根本。一个艺术家如果散失了童心童趣,变得世故老成可能未必是什么好事情。齐白石老先生的成名作品都是在六十岁后画出来的,老先生的画作基本上反映的是一个主题,画些花草虫鱼,信手拈来,相映成趣。比如,老先生画的两只小鸡抢食的画,就很有意味。
这幅画很简单,就两只毛绒绒的小鸡,一上一下,稍稍的有些错位,两只小鸡埋了头在抢食一条蚯蚓。蚯蚓被两只小鸡紧紧地啄住,被拉扯成一条直线。白石老先生通过画面渲染了一种来自童心的童趣。对这种画面的捕捉,对这种画面的表达,如果不是心存童心童趣,是不会把眼光和心理投向这些小玩艺儿的。但这些物事小吗?我认为它一点也不小,通过这两只小鸡的抢食,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童年,看到了我们的童心和童趣。更可贵的`是,这些童心童趣未泯,对我们今天超负荷的心灵,又是一种自然有趣的释放。看了之后,我相信,谁都会释然一笑,内心深处都会有那么一点点轻轻地颤动,有那么一丝丝温暖掠过,有那么一些曾经的想念流溢而出。哦,多有趣啊,我们曾经可能也象两只小鸡那样“蛮不讲理”的争抢过什么,但那不是你死我活的格斗,而是一种生活情趣的再现,是一种真我和本性的表现。白石老先生的画真是厉害,它能透视我们的心灵和性情的空间,直指我们心窝的那个本我。
姜还是老的辣啊。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2
齐白石对点、线、面的构成极其重视,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动。当齐白石临摹八大山人的鸭子时,将册页变为四尺条幅,上部三尺皆为纵向题跋,已显露了齐白石在构成上的奇思;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作品
雏鸡一画,仅在下方五分之一处画三只小鸡,左上方五分之一处落穷款,三个点与一条线遥相呼应,把那大片空白化为有生命的空间;莲蓬蜻蜓中,四尺长的一条纵向线与一尺长的一条斜线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韵,已简到不能再简,这是齐白石的奇思妙构。在鱼、虾的画面中运用同向线的排比造成运动的节奏同样体现出齐白石的.构成思想。作品小鱼都来中“向心”的节律,荷律群鱼中两个圆(荷叶)与一组斜 线(游鱼)的组合,是齐白石内心生命律动的迹化。在松鹰、紫藤、牵牛花这类作品中,齐白石善于运用复杂的线型变化以造成复杂的旋律。题松诗句"虬枝倒影蛇行地,曲干横空龙上天";画藤题句“乱到十分休要解”,“老藤年年结如蝇”,表白的都是对特有形象的审美感受。将嫩荷、夏 荷、残荷作比较对照,清晰地发现,齐白石善于运用笔墨,也擅用线的节奏、组合方式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气氛。这种奇妙的构成,有齐白石的技巧,而这独特的技巧又与齐白石对内在美的独特追求有关。构成柴耙作品中的一根篆书般的大线与七根短线,是柴耙的形象所提供的,是以柴耙入画的齐白石这个“乡巴佬”本质的体现,是“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的愿望刺激下的产物。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3
今日下午,陪朋友到朝阳区法院执行庭的立案厅办理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事,在取号机拿了号后一看,只有两名法官在接待,前边还有十个人在等。其间看到一位女士申请执行给付金钱的判决,判决生效后发生的利息有5000多元,法官要求:申请人除了按要求提交申请书和法院生效判决书外,还得从网上查询到同时银行利率表,并把这网页打印出来,然后列出本人申请利息的计算方法或公式和计算结果,不能差。不这样提供申请材料,法院执行庭不受理强制执行给付利息的申请。这位女士说她已经跑了好几趟了,这次还是无功而返。本来我觉得申请执行很简单,有生效判决和申请书就行,现在觉得还挺麻烦。朋友的申请书上没有写利息的数额,也没有事先打印好带有银行利率的网页,只好回去准备,改日再来了。
从那儿出来,执行庭的街口,是北京画院,朋友和我都喜欢看画展,看到现在展览的是齐白石作品,就买了门票进去看看。存了包,到了三层和四层的展厅。三层展厅中央,是齐白石和徐悲鸿及另两个人的合影,属齐白石的年龄最长,可是看上去,觉得齐白石的眼睛最有神,令人有超凡出道的感觉。
虽然小时候在中国美术馆年看过部分齐白石的画,但是那时的印象和感觉已经不深了。现在看到这些真品,虽然有些旧,但是仍然令人觉得非常有个性。人说齐白石六十岁才开始画画,而且多画些虾蟹和农家所见类的景物,但是却画出了水平,也成了名,风格自成一家。使我觉得,人只要学于某事,不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人不论做什么,只要做到精致,都会有成就。独有的一幅画稿,是一幅荷花图的画稿,荷花的'枝叶和花的轮廓都已经定了,而且在每个轮廓内,都已经标写了颜色的种类,并且注明了颜色的深浅。这画稿不但让人对齐白石作画的程序和手法有些了解,也体现了齐白石做事的风格,当过钳工和车工的我觉得,他作画如同他作木匠活,画稿类似一张加工工序图。
有张画,是农家用的竹耙,在农村劳动了七年的我对它很熟悉,这竹耙是用来搂草和搂麦子青苗用的。看了这画,觉得大师画的耙子有个漏洞。这种耙子在荆条编成后,在荆条所编的部分的上端和下端,都应当有窄竹片或细木棍做的夹档,既防止荆条散乱,也防止耙齿抽出。大师画的耙子却没有这夹档,呵呵,大师画的这耙子使不了几下,就会散了架的。看来不论什么事物,看是看了,没有亲自做过,或者没有熟练地做过,对此事物的了解,是不同的。由此看来,大师没有熟练地使用过这种耙子,虽然除了这个漏洞,别的部分,他画得很像。呵呵,想起小时候听过个故事,就是一老农指出一名画家画的马不对,说这马的腿画得不符合实际。马的腿在走的时候,是每侧的腿同时向前迈的,并且是后脚要踏在同侧前脚的脚印上。由此使我感觉到,事物有时候,就得实践才能体会的。以前拍农家类的电影,演员们都要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一段时间,就是这个道理。看来,不是大师没有体验过使耙子的要领,就是给大师找道具的人,找了个偷工减料的货,才让我有今日的感觉。
有幅字,对我启发很大。那是大师在1930年写的,字体刚劲,“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我想,大师可能不苟与人讨价还价的,自己出价也是自以为合理的,所以就写来挂在他卖画的房中,省得自己一遍一遍地提示那些来买画的人。想来,那时假借交情想占大师便宜的人不少,不然大师不会写这幅字。这种态度,使人联想起古代的仕的风格,我是有才华的,我为人用,必有所值。想到《冯谖客孟偿君》这篇文章,就是讲这种风格的。我感到,大师虽然是木匠出身,但是却有古代仕的风骨。这幅字之于我的启发是,我是有经验和一定水准的律师,不能出于交情,总是少收律师费。呵呵,以后得常想想大师这幅字。
还有幅画配字,使人觉得有味,一个市井平民之像,字为:人骂我,我也骂人。看似简单,含义却深刻。想来,为人处事,是得不卑不亢的。如果对付小人,也得用小人之道。否则,用君子之心对小人,小人就得志了。当然,前提是,人得先骂我,我才如何的,我不会先如何的。
展览大厅,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在看,虽然是工作日,也觉得冷清。看来人们的兴趣,已经非常广泛了,以至大师的作品展览这样门庭冷落。突发奇想,如果哪天在这,说大师的作品无偿赠送,会是什么场面呢?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4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了解到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186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小的.时候砍柴、放牛……虽然他只读过一年书;虽然成年时他只是一个木匠,但是后来通过刻苦的钻研与学习,终于成了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画绘画大师。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为齐白石爷爷提供了数不清创作题材。为什么他会画得那么好呢?因为他热爱大自然,把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当做有感情的生命来画。齐白石爷爷真伟大。
齐白石爷爷不仅是一位画家,还史一位书法家、篆刻家与诗人。由于他的勤奋而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5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画家,他的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今天,我欣赏了他的一幅画——《荷花》。
这幅画很有特色,中间用墨色画出大片的荷叶。尽管荷叶是黑色的.,但是也能从墨的浓淡变化中想见它应有的风韵。老叶色深,嫩叶色浅。老叶像一把大扇子,扇底有习习凉风;新叶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带着一点羞涩,照着水面。
荷花着意染成了红色,与大片的荷叶形成鲜明对比。花瓣仿佛刚经过一场细雨,有两片将落未落。花瓣怀抱的莲子探出脑袋,绽开了笑脸,大约是在向金灿灿的秋天张望呢。
最妙的是画面上方有一只飞翔的蜻蜓,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只蜻蜓大概也被荷花与荷叶陶醉了,不知在哪朵花瓣上降落。
看着,想着,好像有一阵微风吹来,我闻到了花的绵绵芬芳。原来,这是荷花发出来的。仔细分辨,花香里还夹着一丝丝荷叶清香。
这样一想,又仿佛看到荷叶上的露珠纷纷从大滑梯上滑下来,次第落在水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你听,那声音是多么欢快呀!
我回过神来时,才感叹齐白石的画竟然给人带来那么多快乐的享受,真是名不虚传呀。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6
一说到齐白石,我们就会想到虾,因为“虾”已经成为齐白石的标志。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欣赏了齐白石的《虾趣图》。
图中共九只虾,只只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通俗地说就像活的一样。别看每只虾都只有几笔,但每一笔都是别出心裁的。正如齐白石自己说的,“看似简单,实则难”。
虽然,图中没有小溪,没有流水,也没有水藻、沙石,但从虾的触须、尾巴都能让人觉得虾在游动。特别是它们的身体,有的拱起,有的凹下去,简直就是一群活虾扭动着身体,摆动着尾巴,顺着水流的趋势前进。
齐白石的虾为何画得如此之好?那还用说,整整画了七十年,能不好吗?他二十岁左右开始画虾,大概六十岁时,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可他对自己的成果并不满足,觉得虾还不够“活”,于是,每天把虾捉来养在碗里,边画边观察,日积月累,碗里的活虾终于跳到他的'画里去了,他也因此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能像齐白石这样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人,世上能有几个?
欣赏了齐白石的画,了解了齐白石的经历,我想我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坚持梦想,追求完美。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7
如果谈起中国画,那么一定不能绕开齐白石笔下的虾了。齐白石的虾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今天,我就有幸一睹“虾”画的芳容。
你看,那虾须又细又长,好似一根根长头发,又似银线,轻盈缥缈,十分逼真。再看虾头,作者用浓墨重笔来画,显示出虾旺盛的生命力。画得最好的是那两只突起的黑眼睛,虽然是画家以墨水画成的静态画面,但却活灵活现,就像在转动着,格外引人注目。在我看来,这两只虾的虾钳更是点睛之笔,钳子虽细,但也不“飘”,而是立住根基,十分稳健,柔中带刚。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齐老先生的画技的高超和观察的'细致。虾的身子则是一笔而成,那弯曲的线条则充满了动态美,让人觉得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扭动着身子,灵活极了。虾的桡足是用短小的点描画的,仿佛在奋力地划动着。值得一提的是虾的三片尾巴,上粗下细,线条流畅,十分自然,就像一柄打开的摇扇。
这幅画特别的真实,没有丝毫的夸张,以恰到好处的细节勾勒,将粗犷与细致相结合,使画中虾竟像水中虾。没错,画中的两只虾仿佛在水中嬉戏,像是在玩捉迷藏,又像在水中翩翩起舞,最有趣的是,有人说那两只虾像是在玩“石头剪刀布”,它们只能出剪刀,永远分不出胜负。
齐白石小时候曾为了观察蚱蜢跳,而在草地上趴了很久,有人问他为何不用线把它拴着来仔细观察,他却说要把最真实的,最自然的跳跃记下来,拴着就不真实了。
我想,正是有这样精益求精的痴劲儿,作者才能画出这幅艺术瑰宝——《虾》。我们也应当以齐白石画虾的勤勉激励自己,在人生这条路上精益求精。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8
齐白石以画虾闻名,画虾几乎成他的“象征”和“符号”,最近读到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的一篇文章,其中记载关于齐白石画虾的一件趣事,读来颇值得回味。
文章中写到,诗人阮章竞曾有一幅画虾图,虾画得一般,但上面的一段文字却很有意思,大意是说有一次阮诗人吃大虾,酒足饭饱之际,他低头观察盘子中的虾,无意中数数虾身上的节数,忽然大吃一惊:齐白石画中的虾是五段,而实际虾的节数是六段!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数又数,甚至特意回家查百科全书,都说虾是六段,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都说齐老先生画画以实物为对象,观察非常细微,不料却画错虾,可见权威也有错,千万不可迷信!
舒乙读到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因为他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一幅齐白石早年的.《虾》,他特意数数,虾身上的节数分明是六段,而不是后来的五段!他还记得母亲说过,她亲眼看见齐白石老人为将虾画得逼真,特意用笔洗来养活虾,每天都对着它们默默观察,一看就是老半天。一位这样热衷于观察实物的大师,怎么会弄错虾的节数呢?
后来,舒乙多次揣摩齐白石的作品,从他最开始的写实画法到后来的简化九笔法,直到最后的“透明”法,画作中的虾变得越来越鲜活,就是这样重要的三段变法之后,虾身上的节数才从六段变成五段。
由此,舒乙也得出自己的结论:齐白石先生一定试验过多次,发现画虾时六段或者四段都不理想,只有五段的虾在比例和视觉效果上最合理、最好看、最美。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才是一位艺术家创作的美妙境界。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9
齐白石以画虾闻名,画虾几乎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最近读到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的一篇文章,其中记载了关于齐白石画虾的一件趣事,读来颇值得回味。
文章中写到,诗人阮章竞曾有一幅画虾图,虾画得一般,但上面的一段文字却很有意思,大意是说有一次阮诗人吃大虾,酒足饭饱之际,他低头观察盘子中的虾,无意中数了数虾身上的节数,忽然大吃一惊:齐白石画中的虾是五段,而实际虾的节数是六段!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数了又数,甚至特意回家查了百科全书,都说虾是六段,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都说齐老先生画画以实物为对象,观察非常细微,不料却画错了虾,可见权威也有错,千万不可迷信!
舒乙读到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因为他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幅齐白石早年的《虾》,他特意数了数,虾身上的节数分明是六段,而不是后来的五段!他还记得母亲说过,她亲眼看见齐白石老人为了将虾画得逼真,特意用笔洗来养活虾,每天都对着它们默默观察,一看就是老半天。一位这样热衷于观察实物的大师,怎么会弄错虾的节数呢?
后来,舒乙多次揣摩齐白石的作品,从他最开始的写实画法到后来的简化九笔法,直到最后的“透明”法,画作中的虾变得越来越鲜活,就是这样重要的三段变法之后,虾身上的节数才从六段变成了五段。
由此,舒乙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齐白石先生一定试验过多次,发现画虾时六段或者四段都不理想,只有五段的虾在比例和视觉效果上最合理、最好看、最美。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才是一位艺术家创作的美妙境界。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10
在“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流传着一个“齐白石画算盘”的故事。
算盘入画,自古有之。但无论是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算盘都仅作为画面小小点缀物而已。将算盘作为画幅主体,并出自名家之手的`地道算盘图,大抵只有齐白石的《发财图》了。
那是1927年丁卯年五月初的事儿,时年65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这位客人与其他求画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说道:“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
客人答道:“麻烦先生说几路听听。”
白石问:“要不要财神爷赵公元帅图?”客人摇头。
白石又问:“要不要官印、官袍之类?”客人又是摇头。
白石再问:“那就画张能够猎取不义之财的刀枪、绳索之类?”客人还是摇头。
客人见白石实在无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盘托出自己的心思:“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闻言连连称妙:“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时,白石老人回想刚才与客人的对话,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纪实的风格将这些对话题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满意而归。
客人离去后,齐白石仍然未能从刚才的对话和话趣中拔出,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于是展开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每次展出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 11
厉归真自幼酷爱绘画,善于画牛和虎,也兼画些禽鸟花卉。由于自小生长在农村,经常接触许多牛,对牛的形态习性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把牛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深受人们称赞。可是牛只是乡村山野常见之物,一般权贵名门都不太愿意把牛的画挂在自己厅堂,把牛视为不,人们认为在厅堂里只有挂上一幅“老虎图”才显得府第威严大方。所以厉归真画的牛很少有人问津。除了在下等酒肆换杯酒暖暖身外便无出路。为了适应一些上层权贵雅士的需要,厉归真只好开始学画老虎。可是开始时画的老虎总不大像老虎,没有虎威虎气。画来画去反而有些像牛,因为他长期以来画牛画惯了,人们称他画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厉归真为此事十分苦恼。
厉归真受了这样大的打击,反而激发他下狠心,一定要把死老虎画成活老虎。此后,每天一大早就备足干粮和笔墨纸砚,深入猛虎喜欢经常出没的荒山野岭,可是一连跑了好多天,连老虎影子也没有见到。后来山民告诉了,老虎习惯白天伏在密林中休息,只有晚上才出来捕食。这样,他便找了一棵较大的树,在上面搭了一个隐蔽的棚子,自己便在棚子里住了下来,等待每天太阳落山后,观察老虎出没情形,仔细地观察老虎的各种动态;坐的、伏的、蹲的、扑食小动物的种种动态和神貌,特别观察老虎发威时的威猛雄姿。把观察到的形象画成白描记录下来,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积累了大批老虎的画稿,同时为画好老虎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更进一步结合老虎的运动姿态,专门向猎户买了一张虎皮,在画虎前便将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种种动作,在家里跳跳扑扑,仔细琢磨老虎神态特征,以便增强对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画虎心中有数。厉归真经过一段艰苦的深入老虎生活后,画虎的技艺大有长进,画出来的老虎无不栩栩如生,有猛虎下山,有饿虎扑羊,有仰天长啸……昔日认为厉归真画的是死虎的人们,已转为刮目相待,大家都争着要买他的老虎,真是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古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厉归真为了把死虎画活,不惧艰难和危险,深入荒山猛虎出没之丛林,获取老虎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把老虎画得超群出众。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大有裨益。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虾是非常有名的。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齐白石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写到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吕宜园自幼喜爱书画。上大学时,他对齐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吕宜园住在北京石驸马大街,距离齐白石所住的跨车胡同很近。有一天,吕宜园随齐白石的同乡应邀到齐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到达之后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里就准备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还摆满了画,墨色淋漓,并没有干透,正在那里晾着。这是吕宜园第一次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见这么多,真是大饱眼福。
吃完饭,吕宜园开口向齐白石讨要一张画,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随后,齐白石凝神定气,濡染大笔,饱蘸西洋红,先画了两个大桃子,再换笔蘸墨,很快画好了桃枝。吕宜园仔细观瞧,只见桃大如斗,鲜艳圆润,非常饱满地悬挂于枝头,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感谢齐白石慷慨赠画,还略带遗憾地说道:“久闻齐先生画虾精妙,可惜我没见过,殊为遗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烦了。”听吕宜园说完,齐白石也不答话,又拿出一张纸,抄起大笔,先在调色盘中把墨调匀,再从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笔头和根部――他要演示虾的画法。齐白石让笔尖向左,笔头与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给冲淡,所以纸上便现出了一个极淡的圆点,他又随手在圆点的右下角补了一笔,一半压住前一笔,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虾的头部,并在两侧各点了一下;画完这些,他握着笔,一节套一节,以向上隆起的形状画了六节作为虾的身子,再趁势向前一拉,又侧着笔上下两抹,就画好了虾尾,接着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浓的墨画上虾眼,又在背部点了一下。至此,虾的主体就画完了。齐白石换成小笔,开始画虾须。眼见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从虾头的前部向后撇了几条长须,一个大虾就画好了,前后所耗费的时间真的还不到一分钟。
后来有一次,吕宜园又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把自己从那个弟子那里听到的话告诉了老人,正在画虾的齐白石当即把纸一翻,在纸的另一面画了一只头朝左的虾,再翻过来,虾头就朝右了。两人相视而笑,而齐白石的敏捷思维和幽默也给吕宜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齐白石画鉴赏观后感】相关文章:
齐白石名言12-27
齐白石励志故事01-30
齐白石的虾作文08-16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05-04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3篇)05-12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3篇05-04
金缕衣鉴赏09-09
忆秦娥鉴赏09-10
《菊花》鉴赏03-01
《秋夜》鉴赏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