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管理类优秀读书笔记赏析

时间:2021-11-25 11:09:2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管理类优秀读书笔记范文赏析

  管理类的书籍是很多的,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管理的世界,关于管理的读书笔记的有哪些呢?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管理类优秀读书笔记范文赏析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一)

  一、校长对教师态度“四要”与“四不要”

  1.对教师的进步要“惊喜”而不要“惊讶”;

  2.对教师的失误要“指导”而不要“指责”;

  3.对教师的要强要“打气”而不要“打压”;

  4.对教师的牢骚要“反思”而不要“反感”。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21日第7版)

  二、“双四”校本研修模式

  1.“四人一课”:四个平行班的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集体备课,再依次在各自的班级中上课,其他教师依次听课、评课。是四人、四上、四评、四提高的一种群体教研模式。注重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双四”教研模式其本质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以“四人一课”为例:①选定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②各自备课,集体交流,形成集体“一度“教案。③第一位教师用”一度“教案在他的教学班上课,其他三位教师听课。④对第一位老师的上课进行点评后再次修改教案,形成”二度“教案。⑤第二位老师用”二度“教案在他的教学班再度上课,其他教师再听课。⑥依此类推,第三位老师、第四位老师上课、评课。⑦在此基础上写出课后反思。

  2.“一人四课”:一位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四个平行班中依次而上,其他教师依次而听,依次而评。是一人、四上、四评、四提高的个体校本教研模式。注重的是教师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四课”的流程:①选定研究内容,集体备课形成“一度”教案。②一班张老师用“一度”教案在一班上课,其他三位老师听课。③评张老师的课,形成二度教案。④张老师用“二度”教案在二班上课,其他老师听课。⑤对张老师的课再评,形成“三度”教案。⑥依此类推,张老师继续在三班、四班上课,其他老师继续听课、评课。⑦写出课后反思。其他老师依此上课、评课。

  本书共五章内容,分别为导言、公民参与的涵义、公民参与的理论基储理想的民主治理模式、公民参与的实践与发展和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等内容,围绕“公民参与”这一主题而展开。本书特点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也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因此,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同时又将我们引向政府与公民关系、公民参与等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些研究论题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首先,关于开展公民参与研究的缘由。与其他人观点不同的是,作者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研究,得出了“公民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重点,他认为,“20世纪前半叶,公共行政主导性论题一直以来都是行政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而当代国际公共行政学界关注的话题,已经转为行政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共行政僵化的以‘等级为中心’的形式,如今正在转向‘公民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变革,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上的变化,而是在政府所扮演社会角色上,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发生的本质变化。”[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版,第1页。]这一分析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进行简单而又清晰的阐释,也点名了公共行政学在当代的研究重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呢?简言之,这是现实的需要,一方面,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相似的“行政民主”趋势,全世界都已经感受到它的影响和潜在的力量,“如果说,20世纪前半叶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所表达的主要是政治民主中的公民资格问题,体现的是间接民主,那么,20世纪下半叶行政与公民所表达的`行政民主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突出体现的是直接民主。”[ 同,第2页。]另一方面,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长期以来,公共管理主体一直是政府垄断,但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复杂度和数量的扩增,正在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而政府自身已经感到越来越无力应付,单靠政府的行政能力根本承受不了社会需求的负担,与此相对,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失望,政府正遭受“管理性危机”。对此,吉登斯超越了“把国家当着敌人”的右派和“认为国家就是答案”左派,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作者将“第三条道路”与治理理论进行了有机结合,认为,“第三条道路”实质就是“新治理”),公共管理活动需要外力的“融入和参与”,在作者看来,新治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公民的参与”。“这就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学理论长期存在的二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家社会的划分模式,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看着是两者的合作过程。”[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版,第4页。]在治理模式下,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不仅包含在一般意义上的“对公众的承诺”,也包括了在具体意义上的“对公民或公民团体的回应”,就像作者所说的,“公民参与在许多方面培育了更积极的国家和政府”,同时,“现代民主行政也造就了更积极的公民和公民组织”[ 同,第9页。]。作者的这一观点还是很有新意的,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进行清晰的阐述。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民地位正在提高,公民应有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显现。正如作者引用的美国政治学家马克·彼特拉克所说的,“公民参与是民主的希望”[ 同,第16页。]。可以预见的是,政府将不得不放下身段,回归公民之中,这恰恰是我毕业论文所探讨的“公共权力”与“民意”对接的主旨。

  其次,关于公民参与的涵义。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定义,而是将这一概念相关的问题,比如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参与范围、参与限度、参与的发展、参与途径等,进行了梳理性的分析,力图更全面的把握这一概念。就作者的分析而言,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过作者引用的一些学者的观点似乎更有说服力,比如,陈振明对公民权利、义务与民主关系的论述很有见地,“个人与国家互负义务,从而避免了暴-政;个人之间的权利是平等的,从而排斥了特权;个人作为治者与被治者的统一,表明政治的民主化。”[ 陈振明:转引自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版,第28页。]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二)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较为早期的作品,而作者是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分析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教训来作为研究内容的管理学派。

  德鲁克的书读起来是生动形象的,较之其他的管理学著作而言。书中比比皆是各种公司的管理案例,虽然本书出版于1954年,但是其中的言论对于管理的通病仍旧是一言中的,发人深省。这源自于作者对于管理案例的充分收集,以及对于管理问题的系统总结。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大数据理论的应用,大量的案例之中蕴含的就是规律。

  本文的逻辑尤为清晰,这也是外国作者的特点之一。全书448页,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虽然是学术著作,仍旧不觉枯燥。而且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人能够有强烈的共鸣。时代在进步,但是管理的问题仍旧是想通的。唯一的隔膜来自于翻译,毕竟语种有别,翻译总有生硬之处,如果读读原版英文理解定能更深一步。作者擅长行文铺垫,上下文之间联系紧密,虽然书中系统的介绍了管理学种种,但是因为文章组织缜密,故而观点虽多,但是十分清楚明确。

  最后,作为本文的引言,对书中最为突出的观点做出总结:

  1、管理并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研究的内容,而是一门实践的工作。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并不是通过照本宣科的科学研究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实践。

  2、管理并不是为了适应经济环境,被动的进行任务的完成。管理的真谛在于对恶劣环境的预测、控制以及对困境的解决。

  3、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所在,企业首先应该保证的是生存。那么利润的目的首先在于使得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4、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分别是:对企业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工人和工作的管理。全书的章节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开展的。

  5、雇佣的工人并不是机器,而是一个完整的人,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工人的自愿参与、主动参与。

  6、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主要工具。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三)

  《管理学精要》此书结构简单明了,对管理学原理的阐述有着深入浅出而又充满思想的火花,引用大量的案例使之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内容新颖。大量的案例激发了学习者的研究兴趣。在阅读此书时我感觉案例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这些具体实际的实例开拓了我的眼界,而且它们给了我创造思考的机会,通过对信息进行思考则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并能长时间地记住。

  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管理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在每章开头都有“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列出了每一章中重要的主题,并且将这些重要主题相关的内容融合进正文中。每章结尾的“本章提要”以本章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对关键点进行总结,归纳出本章的中心思想。用“开篇案例”阐明每章所要讲述的重要主题。“管理实例”等栏目展示了每章中特定的个体或者组织是怎样在管理方面进行实践的。每章结尾的“复习题”和“思考题”鼓励读者复习并回顾本章的学习目标,还有“技能训练”、“网络技能训练”可以使我们通过因特网扩展管理学知识。有趣的“自我测试”使我在测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所擅长和不足的领域从而取得进步,在这些自我测试中受益。另外案例也位于每章的结尾,它们综合了每一章中所讲述的概念并模拟了实际的管理行为。

  另外本书中有很多与这个新时代相紧密相联系的部分,例如,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差异,里面涉及对人权侵犯问题的进一步描述、全球化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跨文化技能和态度的自我测评;还有第三章讲述了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因特网的影响有对顾客和其他外部关系的影响和对内部运营的影响,还谈到了一个在当今网络普遍存在下的很现实的问题,即无线环境对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影响;还有第四章中作为道德研究的一个部分,有部分内容讲述了计算机道德和网络礼节……这些内容是新形势下作为一个成功有效的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美国学者写出的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唯物辩证地看待书中的观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比之下《档案管理学基础》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环环相扣,里面包括了档案、档案工作概论以及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两部分的内容。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有关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有关历史档案的专论,第四部分是关于档案管理自动化问题。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专业

  上的收获,使模糊的档案管理变得逐渐清晰,使我了解了真正的档案管理中的各个步骤,和工作中的原则、方法和内容要求。这本书的知识较为综合,里面涵盖了《档案学概论》、《文书学》还有计算机基础理论中的部分内容。


【管理类优秀读书笔记赏析】相关文章:

《复活》优秀读书笔记赏析08-23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1-29

读书笔记的花边优秀句子赏析07-05

小学生读书笔记优秀范文赏析07-11

简爱英文版优秀读书笔记赏析07-05

管理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03-26

范蠡读书笔记赏析06-18

简爱赏析读书笔记12-25

诗经的优秀赏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