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体育工作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全市体育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振杰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讲得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的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从刚才振杰局长所作的全面回顾中,可以看出去年的工作有三个好:一是全民健身势头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广大市民中形成了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浓厚氛围,得到国家四部委的好评。二是竞技体育成绩好。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取得了8金6银1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涌现出谌龙、戴小祥等一批新的世界冠军。三是品牌赛事效益好。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连续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海峡杯帆船赛、厦金海峡横渡等大型赛事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给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商机,也为两岸体育融合互动提供了有效途径,更是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体生活。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区、各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体育战线的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全市体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理解、支持体育工作的各区、各部门、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体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建设体育强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发展已经超越自身的一般功能,成为聚人心、鼓士气、惠民生、促经济、展实力、树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在经济社会建设全局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情和期盼前所未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与厦门城市发展水平、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有待提升,缺少优秀年轻选手、拔尖运动员,后备人才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体育产业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还不够协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等。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推动体育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一要从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窗口。体育是一种艺术,能够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体育文艺以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文明程度。弘扬和发展体育文化,能够彰显追求进步、勇攀高峰,崇尚法治、规则至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以及团结合作、和谐共荣等文化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的深入人心,能够为特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奥运会带给中国的变化、大运会带给深圳的变化,大家都记忆犹新,这种变化不仅仅在于体育设施,还在于城市旧貌换新颜,市民的精神风貌也有根本性的变化。
二要从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角度,进一步树立体育工作新理念。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是体育工作的三大任务,实现三者协调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市的基本要求。这其中,群众体育是基储是民生;竞技体育是精华、是形象,是体育水平的最高体现;体育产业是支撑、是活力,是调整经济结构、服务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应当成为体育工作的新理念。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战略,加大措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健身权益,努力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相互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体育工作新思路。发展体育事业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市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平衡,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要把满足基层群众体育需求作为基础工程,以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为主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设施和优质的体育服务产品,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体系覆盖率。市里正在研究制定岛内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体育设施的差异与资金投入的不均衡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要将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基层倾斜,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体育协调发展。
四要按照勇于开拓、先行先试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落实体育强市新举措。当前,我们既面临长期困扰体育发展的老问题,也面临社会改革和转型带来的新挑战。比如,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加大投入,科学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体育资源;如何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如何加大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长流水、不间断的机制;如何加强"体教结合",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墨守成规,简单地、一成不变地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而必须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不断探索新时期体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在创新举措上下功夫,在不断探索中推进问题的解决,扎扎实实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2015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科学谋划,凝聚力量,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努力推动厦门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做好群众体育文章,推进政府民生工程
全民健身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是政府推进"民生工程"的根本要求,也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进一步贯彻落实《厦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5-2015年)》。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各方共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大群众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各区政府也要相应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尽快完成本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的工程项目,纳入本区的民生工程。各区分管领导分管的工作可能有很多,但千万不要忽略了群众体育的重要性,不要看轻广大人民群众对健身场所的强烈需求,群众体育工作必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示它的旺盛生命力。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点活动等时间节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带动基层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要结合我市实际,突出抓好“三个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竞赛和表演活动。
3、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贡献率。继续在社区、公园、广尝农村再建设一批质量好、功能齐全、方便群众的“全民健身工程”,完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的体育服务。各区要抓紧推进区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没有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区,要尽快制定体育场馆建设规划,早日开工建设,达到每个区都有一个综合性体育馆。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善群众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此项工作提出已有一段时间,执行效果似乎不是很理想。既然要做,就要有恒心、有毅力。体育局要与各区协商,破这个局,须有一些政策扶持措施的,可以加以研究。
4、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通过不断整合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各方面体育资源,增加市级体育协会的数量,规范体育社团的运作。要积极开展体育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骨干作用。完善区、街道、社区、乡镇基层体育组织,我市还有三个区至今未有成立区级体育总会,要抓紧成立。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使之与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5、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关系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使广大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二要积极为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创造条件。我市各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仅思明一个区已经建成,其他区要加快进度并争取早日完工,尤其湖里、翔安两区要抓紧开工建设。三是要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要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游戏和竞赛活动,经常开展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多层次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二)做好优势项目文章,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竞技体育是体育水平最显著、最直观的标志,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是竞技体育永无止境的追求和生命力所在。上个周期,我市在省运会、城运会、全运会、亚运会等大赛中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捷报频传。但也要看到,竞技体育竞争激烈,要保持高水平,还需要在项目结构布局、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1、加强项目管理。2015年我市没有直接的大赛任务,要充分利用此机会,继续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加快项目结构战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抓精品、讲重点、挖潜力,形成合理的金牌项目布局。要抓住我市的优势项目和潜力项目,实行重点支持、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使强项更强。市、区财政要坚定不移加大投入,为我市竞技体育不断出成绩、树形象提供有力保障,还要创新机制,采取冠名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打造品牌项目。
2、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兴体之要,人才唯先。要积极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制定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政策,努力培育一批较有知名度的“金牌教练”和一批在国内外赛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尖子选手,为全市竞技体育新突破提供坚实保证。财政在这方面多投入一点资金是值得的,但一定要精心策划,选好真正的好苗子。要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加快发现体育后备人才,科学合理选拔苗子运动员,充实人才储备队伍。要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2010年,国办转发了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部门要尽快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我市的贯彻实施意见,为每个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对于体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定要保证必要的文化课学时和教学内容,决不能因参加体育训练而荒废文化学业。
3、积极备战几项大型赛事,力争多出成绩、出好成绩。
一是伦敦奥运会。我市有望入选伦敦奥运会的选手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届,能否最终获得参赛资格并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社会关注、群众期盼。市体育局要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对我市重点项目、重点队员全程跟踪掌控,做好思想、家庭和生活等各方面保障。
二是全运会。2015年的辽宁全运会,也要积极备战,争取有更多厦门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参赛,为下一届省运会带入更多金牌。
三是第八届城运会。将于2015年在福州举办,这将是我省承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城运会上我们不仅要和各城市竞争,在省内也有强劲对手,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情况,一定要早做准备。要及早组建参赛队伍,积极争取在厦门承办我市优势项目,以便发挥东道主优势,取得更好成绩。
四是第九届市运会。明年,四年一届的厦门市第19届运动会将要举行,这既是对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验,又是对各区近几年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合理制定竞赛规程,保证各项比赛公平、公正、公开。要通过市运会发现新苗子,推动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市直各大系统、各区都要组织代表队参加,并从组织领导、工作人员、参会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将其办成全市的体育盛会。
(三)做好体育资源文章,发展壮大体育事业和产业
一是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体育基础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竞技体育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广大群众健身利益的高度,切实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体育设施利用问题。近几年我市集中建设了不少大型体育活动设施,已建成的有工人体育馆、嘉庚体育馆等,在建项目包括海沧体育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市训练运动中心等。因此,新规划的体育设施场馆,既要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又要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现在场馆开放、利用不够与群众健身锻炼场地不足情况同时存在,要出台相应的机制和办法,引导管理单位延长场馆开放时间、规范收费标准、引进演出和比赛,既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又可满足市民健身和锻炼的需求。
二是体育赛事品牌塑造。体育赛事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人气、促进对外交流、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凸显出其他活动难以比拟的优势。适当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单项赛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必须确保首先是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项目。要精心打造本土品牌赛事,继续办好马拉松赛、海峡杯帆船赛、厦金海峡横渡等大型赛事活动,把品牌赛事办出新水平,发挥品牌赛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巩固“一区一品牌赛事”的格局,鼓励各区积极承办和举办各种有影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实现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旅游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是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2010年,全市体育相关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0.89%,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广州的1.4%相比就有明显的差距,更不要讲美国的2.34%、欧盟的3-4%。我们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体育事业发展改革的契机,大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以适应人民群众对体育产品的多元化需求。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我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体育产业,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体育发展投融资机制,有效扩大体育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化水平。
(四)做好体育交流文章,推进两岸融合和区域一体
要全面贯彻落实《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每年举办海峡杯帆船赛、厦金横渡活动等已形成品牌的传统活动基础上,积极创新两岸体育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两岸竞技体育技术的合作,利用台湾的跆拳道、棒垒球等项目的人才优势,合作培训竞技体育专业人才。二是积极寻求两岸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用品方面的对接,促进两岸体育经贸往来,丰富“对台体育合作与交流基地”的内容与内涵。
深化厦漳泉区域体育合作。一是设施共建。从更宽泛的领域开展体育设施规划,探索三地共建或者是合理规划的分建重大体育设施,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二是信息共享。逐步完善区域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和技术平台,实现厦漳泉体育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待遇互认。三是活动共办。探索三地联合举办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做法,促进体育交流和融合,丰富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四是产业互补。加强体育产业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区域性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很好的产业链;联合开发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项目,共同促进体育产业壮大。
三、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切实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体育事业、造福人民群众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一要强化领导。发展体育事业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体育事业纳入发展规划,把体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统筹安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把必须确保的体育经费和设施建设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把体育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城乡建设、小城镇建设一并考虑。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扩大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多方筹措体育事业经费,引导社会对体育事业进行捐赠和赞助,为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二要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重视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工作格局。发改、教育、财政、规划、土地、市政园林、统计等部门,要积极关心与支持体育工作,共同研究解决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市直机关党工委、民宗局、老龄委和行业体协等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群众体育的组织、指导工作。人事部门要对体育人才给予倾斜扶持,新闻媒体要做好体育宣传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全力支持,密切合作,多为体育事业发展出良策、解难题、办实事,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我市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体育人才队伍。在全市体育系统进一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强化队伍建设,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思想保证。有不少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体育工作者,既要使用他们,也要爱护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同志们,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开拓创新,务实求进,团结奋斗,努力实现厦门体育事业的新跨越,为增进全民身体健康、建设幸福厦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体育工作讲话】相关文章:
体育工作规划07-31
体育工作总结09-21
校园体育节上的讲话03-11
阳光体育国旗下讲话09-16
体育科教学工作总结-体育工作总结07-06
小学体育工作自我评价12-29
体育馆工作职责10-07
体育部工作职责09-28
体育馆工作职责【经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