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作文

生态作文教学

时间:2021-11-29 19:11:58 关于生活的作文 我要投稿

生态作文教学

“生态作文”的实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涵盖很多方面,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参与作文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作文时不痛苦、抒真情是其研究的基本内涵之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够丰富其生活经历,为写作提供生动的素材,比较好地解决学生胡编乱造的问题,同时也为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提供了可能。在这一方面,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一堂作文课《考试》(《人民教育》2006.5)。课上,于老师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考试的看法,接着安排学生进行了一场5分钟的考试。考前,于老师反复提醒学生注意两点: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一份试卷,共九道题,于老师故意把本次考试的有关说明放在最后: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题。结果全班只有一位学生看清这一条。也正因为如此,全班同学对这次5分钟的考试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大家有感而发,写出了精彩的作文。只从学生所命的题目看,就令人拍案叫绝,如:《到底怪谁》《智力陷阱》《粗心的惩罚》《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看来,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作文,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关键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正如于老师在《考试》这堂作文指导课上所说: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触动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的好作文不在于字数的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

生态作文教学

我们的“生态作文”实验基地学校的一些老师,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探索。孙艳老师曾上过一堂生态作文展示课——“立意的升格”,课堂上,她先让学生做“玩纸”的游戏,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可能好久没有在课堂上痛快地玩过,我们今天就尽情地玩,玩的过程中,也许会灵感顿生,有感而发,就请同学们把玩纸的启示写出来。同学们听说“玩纸”,个个都很高兴,大家迅速玩起了白纸。有的撕,有的揉成一团,还有的同学将纸对折,一会儿折成正方形,一会儿折成长方形,一会儿折成三角形,有的折成了纸飞机。不少同学玩过以后,感受也就产生了。当课堂进入交流环节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现摘录三位同学的发言:

生1:我把纸揉成一团后,再展开,还是一张纸,虽然它有很多折痕。人生就像一张纸会经历种种打磨,只要抚平伤痕,展开后还是一张纸,这就是人生本色。

生2:人生就像折纸那样,一不小心就会出错,但这并不要紧,只要再折一下,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生3:生活有时像折纸一样,很细心地想把它折得方方正正,但还是有些不平整,有遗憾。

尽管这些学生的感悟不够深刻,但都是有感而发,都是他们独特情感的自然流露。

2007年11月15日,我们组织全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在南沙中学进行了一次“生态作文”的专题研讨活动,青年教师周喜悦借该校初一(5)班开设了“与喜悦同行”的作文研讨课。课堂上,周老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自己:从语言到外貌,从神态到特征,从动作到细节。还让学生对自己进行现场采访,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人的作文训练。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写作的积极性高涨,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摘录李春亚同学课后交给周老师的作文:

活泼文静的周老师

周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泼开朗,文静大方。她那和蔼可亲却又不失俏皮的微笑,使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周老师很漂亮:明亮清澈的眼眸,柔和得犹如一弯流水,却又显得有些羞涩;一头清爽的马尾辫清新得犹如一缕清风。

周老师说,她爱看书,爱听音乐。她喜欢蓝色,就是天的颜色,纯净静谧。在我的感觉中,老师就和蓝天一样,亲切甜美。在某个安静的午后,周老师捧着书坐在僻静处,阳光柔柔的,书里弥漫着淡淡的油墨气息。她总爱安安静静地坐着,细细品读那一本《徐志摩文集》,仿佛周围一切都不存在。哎,周老师多会享受,淑女就是淑女!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要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要让学生写作时不感到痛苦,并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或者说设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使他们在经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然后再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由此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能扣动心弦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生的亲历亲感。这种体验的直接效应就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自然,作文中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李吉林老师就指出:“照理说,作文应该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然而,儿童的思想淳朴无华,他们不会无病呻吟,故作姿态。要求他们表达自己无动于衷的事物,便甚感苦恼,因此,作文很可能成为望而生畏、极力回避的课业。由此看来,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做法指导的详荆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呼之欲出,一挥而就。”(《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卷四第33页)

叶圣陶对学生作文曾经有过精辟的阐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对中学作文教学颇有研究的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也曾说过:“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现。”(《蔡明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7.8,第123页)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比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一些生活经历和阅历,然后再指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这既能让学生作文不痛苦、不虚假,又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写作的心理活动规律,这就是“生态作文”所追寻的基本内涵。

【生态作文教学】相关文章: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12-03

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08-16

生态校园作文06-30

生态节作文01-22

关于生态的作文11-28

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06-19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12-08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11-26

关于保护生态的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