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开汇报材料
公开汇报材料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有关规定,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六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时限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成立了由张波局长任组长,康伟民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长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吴学臣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信息公开工作。,我局的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申请公开信息要求。
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
我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申请公开信息要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公开的政府信息都是免费信息。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我局未接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复议、诉讼和申诉。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将不断完善和深化,目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信息发布数量少、质量低现象。
对上述存在的有关问题,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通过宣传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信息发布的监督,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按条例规定及时将政府规范性文件、法规等属于公开范围内的信息,利用多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发布,提高信息的知晓率,不断提高信息编写质量,提高我局信息的社会认知度。
(三)积极争取资金,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设备,适时完善我局门户网站。
公开汇报材料 2
我代表Xx村村支村两委,热烈欢迎各级领导到我们村来检查指导工作!
为积极探索党务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统一安排,我村党组织把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长效措施,进行了认真研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Xx村总面积2.89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285户1193人,其中党员24人,农村党务公开汇报材料。其中女性党员有2人,高中以上学历党员13名。我村连续两年被评为“Xx县经济环境十佳村”、“Xx县经济建设十佳村”和全县“五个好”村(社区)党支部。我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安全工作、依法治村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均走在全镇各村的前列。
一、积极推进党务工作 认真落实监督评议
1、加强载体建设,注重硬件配置,保证党务公开工作“看得见”。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更新和计划更新部分硬件设施。一是添设公开栏。二是对党务公开办公室的资料盒、文件夹资料柜进行了配备,为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开形式多样化,常态化。
2、明确党务公开内容。具体内容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党委开展活动情况;党委成员岗位职责分工情况;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党员公开承诺书,群众评议表;群众测评表;特困党员帮扶情况、党员干部奖惩情况;发展党员过程中包括申请入党人、团组织推优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三个主要环节和审批结果公示;明确职责,分工情况以及工作落实结果等情况,工作汇报《农村党务公开汇报材料》。
党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在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和决议后才能予以公布。村党组织设置和人员分工,党委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等内容为固定公开;民主评议党员情况、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困难党员扶贫结对情况等内容为定期公开;党务公开栏设在村务、财务公开栏旁边,党务公开以方便、实际为原则,不强求一致。同时要求党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公开栏公示与会议公开、文件公开结合起来;即时公开与长期公开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公开及时到位。
二、我村党务公开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党务公开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党务公开一方面可引导村干部增强民主意识、转变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做到了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要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了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观能动性。
党务公开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它增强了党员的工作责任心,也激发了农村党员自觉争当模范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党务公开对于推进了我村村民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公开,通过公开入党申请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基本情况,将发展党员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下操作,进一步把严了入口关,对被公示的对象有了一定督促力、约束力,新发展党员的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党务公开,有效遏制了“近系繁殖”现象,使申请入党的人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党务公开消除了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神秘感,拉近了村民和村党支部的距离,增加了党的工作的亲和力。通过党务公开,村民知道了村干部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已做了什么;通过党务公开,关心村里工作的人多了,支持村干部工作的人多了,党支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并由此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我村以后的工作计划
经过前阶段的党务公开工作,我们深刻感受党务公开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党委的意见和指导精神,积极探索并制定能够充分体现党员对村党委、村委对党员的双向监督机制,着力构建严格的组织领导机制和科学的运行操作机制,形成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效进行的长效机制,使我村的党务公开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公开汇报材料 3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公开课,应该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很熟悉,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这几年的公开课活动搞得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随着2000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公开课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宠儿,但凡与教学沾上点边儿的活动都少不了公开课。翻开杂志是公开课课例;看看新书,不少是公开课实录;专家学者分析的也是一个个公开课的片断……公开课垄断了我们关于课堂教学的视与听,影响面很广。这样被热捧的事物本身就是吸引研究者的很好议题。
但我们选择它来研究的目的缘于公开课自身表现出来的矛盾。名义上,公开课是教研活动,而且是被当作教师的教学实际来公开的,公开课是独立于日常教学之外的另类课堂。原国家督学成尚荣有这样的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阅读还处于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总之,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呈现着与公开课不同的状况和问题……”
不难想见,公开课是另类于日常教学的课,它有一套另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概括地说,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尝试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剖析公开课现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公开课:
一般地说,“公开课”是学校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俗称。追溯公开课历史,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是职前培训的一种方式,是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80年代初,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公开课的范围扩大到中小学的教师。示范课、研讨课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
通过访谈教师和查阅资料,我发现人们日常所说的公开课,内涵不统一,界定也模糊。所以我们从公开课的功能这个角度把它分为三类:
(1)示范型(一般称示范课、指导课、观摩课等)。这类公开课大多以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名教师,或是在教学岗位上有创新的崭露头角的年轻骨干教师承担,起示范引领作用,有很强的观摩价值和指导意义。
(2)探索型(如课题研究课、网络课)。这类课的目的在于探索,是“反传统”的课,是体现“新流派”、“新运动”、“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课。
(3)汇报型。多以教学研讨为名,功利性较强,或为宣传学校吸引生源而设,或为职称评定获取通行证而设,有些展演性的比赛课也属于此类。
三类公开课中,我认为,第三类汇报型公开课中表演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本研究中所指。具体界定为:公开课是指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带有功利性质的,脱离或违背教学及研究本质的汇报展示活动。
2.公开课文化:
首先,“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个时髦词,从“文化”一词繁多的定义上便可见一斑。据我了解,文化的定义有一千多种,仅学者提出的可检索的就有三百多条,各有其指向。依据定义权威性原则,鉴于本研究领域是教育,所以选用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一书中的定义,即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公开课文化可以界定为:在以汇报展示为主要目的的公开课活动过程中,师生、教学相关人员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系统。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以“公开课”为关键词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很难找到国外的有关内容,国内的一些杂志上开展过一定规模的讨论,许多教师参加论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学者专家也发表文章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我的文献综述就集中在国内这个范围。
对公开课的态度,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持肯定态度的一方分析了公开课在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三方面的价值。
在教学研究上,公开课最大的特征是示范性,它为常态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它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形式最为深入人心;它唤醒了教师强烈的成长意识,是教师“自助式”成长的重要支撑环节(吴勇,2005)。它是反观日常教学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教学有提升作用(郭华,2003)。
在教师的发展上,它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王永成,2003)。它让执教者在精心选课、反复磨课、个性化做课中,经历了难得的专业成长(吴勇,2005)。它提供了许多集体教研的机会,使每位参与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韩艳红,2005)。
在学生的成长上,它营造了一个最为美好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感(吴勇,2005)。
持否定态度的一方指出了目前公开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的看法主要可以概括为假、空、玄三个字。
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展现课堂的理想,人们做足了“预设”之功,如精心设计导入、过渡,精心安排提问,精心制作课件,细化到一举手一投足(管宏斌,2005),甚至于精心导演好学生的表现,以至于不惜牺牲课堂的真实性,把教学当成了“秀”(王淦生,2003),公开课成了“公演课”、“拔高课”(封锦,2003),忽视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茅雅琳,2003)。所以说其假。
“空”说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也绝非易事。有的公开课为了体现新理念,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结果形似而神不似(顾青山,2000),成为贴了新理念标签的“翻新课”,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玄”说的是有一些公开课可以称之为“概念课”,意识很超前,教学手段很独特,比如基于网络的语文课、数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这类课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特别高,前期的准备工作量是同等课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效果却往往不如日常的教学好,付出与收益有很大的反差。即便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听课的老师也只能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了(李永进,2003)。
有人指出了公开课活动本身的问题。学生在公开的场合下,很少有不认真听讲的,坐得端正,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教师在众人的期待中,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教学,态度友好而积极。教学时间可自行掌握,延长20分钟缩短10分钟都是正常现象。内容可以选择,要便于操作,易于体现当下流行的教改思想,便于展示先进的教学媒体。日常课的生成的,公开课是预成的,“一切尽在掌握”。公开课成了匿名化的教学,几近完美地体现着教学形式化、抽象化的(即非具体的)特征,凸显出被日常教学所掩盖的教学观念(郭华,2003)。
也有人指出了一些隐藏在公开课背后的问题。比如,公开课的执教者在接受任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全身心投入到公开课的打造中,无暇顾及本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公开课通常借班上课,班里总有一部分沉默的学生被忽略。公开课的评价标准随潮流而动,专家的评课不少是无效评价,客套与赞美多,批评与建议少,听课教师越看反倒越茫然(李陈荣,2005)。
有教授对公开课现象进行了道德上的审视:公开课首先公开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谎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其次是公开将学生工具化,学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博取名利的手段(高德胜,2005)。
我认为,以上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公开课活动现象的描述上,大多以短小的杂文样式出现,缺乏对这一现象较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没有能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对于公开课的发展及改造方面,未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公开课文化现象的分析及其成因的揭示,对公开课文化进行合理改造,以期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分析公开课活动的现实状况,包括组织者、执教者、学习者、听课者的述评和公开课课堂实录评析。
2)分析公开课文化现象的特点和作用。
3)分析形成公开课文化现象的条件、背景、过程和主要因素。
4)对比公开课应然与实然状况间的差异,提出公开课文化现象的改造目标和方法。
3.研究的关键问题:
分析、综合和概括人们对公开课的种种讨论,借用教育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剖析现象。
五、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基本遵循这样一条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追因,从探究到实践的思路,解释现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公开课朝着更为健康有效的道路上发展提供例证。
具体分解为以下五个部分:
研究的思路文化分析的进程
1.公开课是什么样子的现场描摹——走进公开课。
2.公开课是怎样打造出来的现象透视——潜藏的冰山底座
3.公开课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价值追寻——在预设之外
4.公开课为什么是这样的审思追问——公开课文化成因
5.公开课该怎样回“家”未来召唤——公开课回归与走向
先用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公开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从公开课的台前走到幕后,如同影片花絮一般把种种不为外人道的东西呈现出来,说说公开课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公开课的问题和弊端。再本着有一说一的态度,从公开课的有利方说它的存在价值。接着就事实追问,看看公开课为什么是这样的,公开课文化何以形成?最后,试图通过实例说出公开课该怎样回家,回到教研,回到师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来。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以“公开课”为核心词,搜集范围包括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
2.政策分析:
选用部分城市优秀教师评选和职称评定的文件,比照优秀教师成长经历,分析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3.观察法:
在公开课现场感受执教者、教研人员、专家、听课人、学生的状态,观察教师的教学语言、方法、手段,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的发言、参与度、情绪状态;师生的关系、互动方式;专家的评课内容;听课人的反应及与上述行为相对应的教学效果。
4.访谈法:
公开课文化主要关系到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同事群体、教研员和教学方面的专家,其中主体是教师。本选题按教师的年龄、职称、性别、职务上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进行了分层目的型抽样访谈,并抽取通过公开课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代表进行典型个案访谈。了解执教者在公开课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了解学生对公开课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听课者对公开课活动的需求,了解以公开课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现状。
七、研究进展及实践反思
1.明晰本研究中“公开课”的定位
“公开课”这个概念看似平常却很难说清楚,在前期所作的访谈中,大家都说公开课的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之所以说不清楚,主要的症结是公开课表现形式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它进行分类。经过访谈、查找资料、反复思考,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这在本报告概念界定部分已作了叙述。
2.观察公开课
课题确立以后,我们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公开课现场,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审视上课、评议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执教情况、听课者小声讨论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在课后找了上课学生、听课老师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做好观察记录。
3.开展访谈活动
根据开题报告的设计,我先草拟了一个提纲,利用工作间隙开展了此项活动,先后分别对教育官员1人、教研人员1人、学校领导3人、公开课执教者听课者7人、学生9人进行了访谈,用录音笔记录了访谈内容,整理了近2万字的访谈记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分析相关政策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各地教育局(包括常州)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把与公开课相关的政策收录了下来,做了粗浅的分析。
除我以外,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进入文化分析这个领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许多见解还很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特别让我们感到困惑想求教于各位的是,在分析公开课利弊之后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行动,谢谢!
【公开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厂务公开汇报材料06-14
农村党务公开汇报材料样本11-25
2024学校校务公开汇报材料06-12
李家铺校务公开汇报材料06-12
白沙中学校务公开汇报材料06-12
中学校务公开先进汇报材料02-18
监检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集体师德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锦石中学校务公开汇报材料修改版06-12
汇报材料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