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班主任工作案例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每个学期一开始,班级布置总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新校舍的教室后面一块雪白的瓷砖墙取代了黑板报。
这是因为历年来的黑板报存在的一些弊端:首先,这块园地锻炼的是部分学生(书写漂亮,绘画有功底,习作优秀的)。其次,它内容局限(一块黑板报上无非只三四篇文章)。再次,更换要两个星期一次。最关键的是久而久之,变成了为了检查才更换。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基于此,新校舍的教室后面取而代之的就是一面宽大的墙,希望以此给学生一片自由广阔的展示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习惯了黑板报的书写,偌大的一面墙的布置和设计确实给了师生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和创造性的任务。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布置,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
A类:时间已是放了晚学,教室里的墙上布置已经完毕,教室里也已经没有了老师,一切静悄悄的。
B类:时间放晚学过后很久了,教室里仍旧灯火通明,老师还在努力地忙活着,这下子变成了专业设计师了。
C类:时间已是晚上十二点,教室里还有老师一个人默默地在布置着。
看了这三组镜头,再来看看学生的表现。当我们走过一个个教室,发现:
A类班级的学生兴奋异常,自豪万分,还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布置和设计的过程,特色等。
B和C类班级的学生同样高兴,可是并不激动,也没有同学想要介绍的欲望。
原因:A类教室的布置,学生做了主角,从设计到策划到布置,全部是学生齐动手。B和C类教室的布置,老师承担了“全部责任”,既很累又忙到很晚。
[评析]
看到这则案例,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的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葡萄种植园的园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原来她觉得其他园主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又无法满足游客尽情参与和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在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老妇人只是准备了一些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轻松地收收钱,然而她家葡萄园里的葡萄却是第一个卖完。
老妇人的经营策略正是抓住并利用了人们渴望参与的心理。试想,如果去路边购买葡萄,五法郎就只是换回等值的葡萄而已,钱货两讫之后,只好提着葡萄走路。而同样是五个法郎,在老妇人那儿,则可以自由自在地走进园子,可以随心所欲的选购葡萄,可以纵情饱览园里的风光。这种经营方式让每一个游客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在采摘中,体验到乐趣,满足了内心需求。它的高明之处岂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所能相比的。
这位老妇人卖葡萄的成功经验在于,她多给了游客一个参与的机会。
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A类班级的老师在进行班级设计和布置的时候,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有快乐,有满足,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开发了潜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室是我们的家的主体意识,一种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才会为此乐而不彼。同时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
B类和C类老师,我们在佩服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的同时,不免要思考,他们少了一份机智,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知道自己默默的付出,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师生的合作互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思维,尝试,体验的权利,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思考]
1、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我国课程实践中资源意识的差距在哪些方面。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
2、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类似资源?你打算怎样更好地利用?
劳动,可以如此美丽
[案例]
下午照例又要进行全校性大扫除。中午在校吃完饭后,我踱到班上,看着脏兮兮的走廊和教室,不禁皱起了眉头。得先把走廊擦干净,下午把桌子搬到走廊上,然后才能彻底打扫教室。正寻思着,一抬头看见班上几个在校用餐的男生正在走廊上追逐打闹,我灵机一动,试探性地问:“和老师一起把走廊擦干净,行吗?”听了我温柔的命令,几个男生尽管不太情愿,还是拿起劳动工具,和我一道干了起来。
在我的带动下,大家先在地面上洒了些水,继而倒了点洗衣粉,便开始拿出板刷、清洁球之类的工具擦起来。虽说是水磨地面,却磨得极为粗糙,因为很难把嵌在凹缝里的污迹擦去。我也半蹲着和孩子们边聊天边吃力地用铁丝球擦拭。这时,小胖子孙浩人叫起来:“周老师,我家洗浴缸的塑料刷子最管用,轻轻一擦,污迹去无踪。”“真这么神奇?”孩子们纷纷围上来,要拿手里的铁丝球跟他换。我笑着说:“没想到工具也大有讲究,只有擦了才知道哪样工具最好使,这就叫劳动出真知。”孙浩人则洋洋得意,带着他的塑料刷子干得更起劲了。不用我指挥,他专拣最脏的地方擦,看来他挺能干的,平时还真没看出来!
中午的太阳还挺猛的,我和孩子们脱去外衣,依旧边擦边拖。这时孙浩人给我两个橘子,我轻轻剥开它,塞进孩子们嘴里,多出的.两瓣给了翟正,这孩子平时父母极少关心他。孩子们一改往日动嘴不动手的习惯,地面渐渐白了,亮了,露出了浅蓝、淡绿相杂的水磨花纹来。“哦,终于干净了!”我长长吁了一口气。一直跟在我们后面拖地的吕品向我们建议:“周老师,擦干净之后再用水冲一冲,就会更加干净了。”“行!”吕品急急打来一盆水,倒在地面上。“呀,真的一尘不染!”“哈哈,干了之后可以在这儿午睡了。”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快来看呀,多奇妙的景观!”教室里的女生惊叫起来,指着天花板让我们看。可不,洁白无暇的天花板竟成了一方池面,那漾着的一圈圈涟漪,映着阳光发出迷离的光点,明晃晃地耀人眼。“为什么会这样呢?”惊奇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连声嚷着:“是我们的走廊太干净了,刚才吕品把水倒上去,太阳光透过玻璃把水折射到天花板上。”我微笑着点点头。“哈哈,我们生活在水晶宫里。”“看呀,水面一动一动的,似乎鱼钩触到了水面。”“我们可以来垂钓了。”------
[评析]
一次偶然的劳动,学生一个不经意的建议,竟使劳动一下子充满乐趣、充满诱-惑起来,竟让我们干燥、麻木的心一下子湿润、诗意起来。由此我们想到另外一位中学教师的案例。
他发现班上有些同学轻视平凡劳动,他虽然在班会上讲了许多平凡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学生听后却不以为然。
于是,这位老师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搞野炊,要求学生清晨四点集合。不少学生以为组织看日出,所以在晨曦来临之前,都冒着初冬的寒气赶到了。集合时,只见天上繁星未隐,地上浓霜雪白,街旁的路灯还亮着,整个城市还在酣睡之中。就在这寒气袭人的黎明之前,几十位清洁工人却已经在认真地打扫街道了,纸屑、果皮、落叶等垃圾被一一清除了,林阴大道上露出了清洁的面容。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时候,整个天地宁静而美丽,清洁工人的剪影使学生们陶醉了。活动结束后,一位原先轻视平凡劳动的学生,在日记里深情地写道:“这条大街我不知走过多少次,可是从没有感到它像今天这么美,它简直美得像首诗,而这诗的作者就是我平时瞧不起的清洁工人。清洁工人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如此美好。”
劳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课程,劳动中可以让德育溶注,让智育充盈,让美育流溢。劳动课程的资源也需要我们去创造与开发。 [思考]
1、你感觉到校园里劳动教育的缺失了吗?
2、农村的劳动中,往往蕴藏着教育智慧,比如放鸭子,内行的人往往赶好前面几只领头的鸭子,前面的鸭子走好了了,后面的就会自动跟着前面的走,一点也不乱。管理班级是不是有同样的道理呢?请你挖掘生活中的教育智慧,比如肥田为何收瘪稻,比如刀砍树枝等等。
“没有蛋糕的生日”
【高二班主任工作案例】相关文章:
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09-13
班主任工作教程案例09-19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09-06
班主任工作案例研究09-01
班主任工作案例范文09-01
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09-15
班主任工作案例与反思09-19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典型案例大全07-20
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案例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