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科普工作情况

时间:2022-08-03 08:09:23 安全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镇科普工作情况

二、我县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我县的农村科普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离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各级领导对科普工作认识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科普”的倾向,没有把农村科普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县里一直没有把科普工作列入各单位年终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所调查的乡镇,没有一个乡镇有专题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计划或方案,更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有一部分领导对科普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农村科普工作还没有像中央要求的那样成为政府行为,更没有形成合力。调查中有人抱怨:常规农业是我们大农业的主导产业,而现在常规农业已无人管了,更没有人在下面办点了,这怎么了得。

2、基层科普组织被大量削弱,严重影响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

虽然各级科普网络正逐步健全,但真正投身于科普事事业的科普机构和科技人才却在大量减少,已经到了无法开展工作的境地。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涉农五局27个农技推广机构精简为14个,农技推广人员由436人精简为170人,精简了61%,其中农业由原来的53人精简为30人,精简43.3%;林业由原来的59人精简为19人,精简67.7%;畜牧由原来的198人精简为42人,精简78.8%;水利由原来的13人精简为10人,精简23%;农机由原来113人,精简为69人,精简38.9%。乡镇站(所)改革,将全县19个乡镇涉农站(所)的895名农技人员全部实行整体置换,而重新招聘上岗的只有253人,其余全部下岗,削减了71.1%。其中农技站有原来230人减为36人,削减84.3%;林业站由原来的164人减为60人,削减63.4%;畜牧站由原来的294人减为50人,下岗244人等。对农村科技、科普工作而言,大量精简科技人员不但不是改革的成功,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失败。因为农村科普线长面广,而现实情况是农村科技水平低下,目前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据易家渡镇反映,该镇在机构改革前农技、畜牧二站共有技术人员25人,改革后仅剩下2人,精简比例为81.2%,所街乡农科站原有11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而现在只有1人了,精简了90%,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把整个乡镇的科普工作搞好。如此脆弱的基层科普组织如何担当得起发展大农业的重任。

3、科普经费匮乏,制约了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科普法》第二十三条、《科普条例》第二十一条、《科协条例》第十六条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石门县县级财政每年虽然安排了一定的科普经费:2002年6万元,2003年10万元,2004年10.6万元,但与省财政厅、省科协湘财行字[1997]第362号文件要求相比差距太大,与市财政局、市科协常财[98]行字第069号文件相比差距甚远。乡镇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所调查的9个乡镇,没有一个乡镇专门安排过科普专项经费。另据调查得知,乡镇农技站属全额编制的年人均经费8700元,差额编制的年人均经费只有1650元,自收自支人员无经费。乡镇林业和动物防疫站年人均经费都是5000元,乡农机站年人均经费为3150元,乡水利站年人均经费只有1950元,他们连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农技推广人员不得不自找出路,自谋生路。维新镇农技站2人,去年全年经费2.1万元,除去2人差旅费和接待费后,剩下8000元,人平年工资只有4000元。壶瓶山镇畜牧站4人,连去年县规定的人平5000元经费都还只到位4000元,去年报送动物防疫报表、打印材料的1300元钱至今无着落。易家渡镇是农技和畜牧二站合为农技畜牧站的,这个站全年只有上拨经费14600元,而实际仅工资开支每人每年就要2万多元。雁池乡原来的12名技术人员全靠财政和经营解决,而现在的2名技术人员,财政一年只拨经费16800元,经营场所也没有了。如此少的资金还要订500多元的党报党刊、500多元的《湖南农业》等杂志,加上证照年检1200元,农药执照年检学习培训近400元,结果真正用于2名技术人员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还不算差旅和接待费用),尽管如此,他们却要管理300多平方公里的农业科技科普工作。

4、管理体制不顾,基层专职技术人员工作职能被弱化

调查中发现: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涉农机构的人、财、物均划归乡镇统一管理,对他们实行聘任制,推行数站合一,导致机构人员混杂,职能不清,责任不明,涉农科技人员的主要精力服从于政府的收税、包村管片、计生、综治等日常行政性工作。维新镇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被安排分管一个片,包5个村,一名林业技术人员被安排长期负责移民工作;三圣乡一名农技人员被安排担任乡政府综治专干;新铺乡在原有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后,安排一名村主任担任动物防疫员。凡此种种,使部分乡镇涉农科普机构形同虚设,农技推广和农村科普流于形式。

5、农业技术人员待遇低,积极性难发挥

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置换身份后,虽然只有极少数上岗,但都是反聘,已不再是国家工作人员,弄不清自己的身份,干得好可能续聘,否则一脚踢开。加之大部分基层涉农站(所)没有办公场所以及前面所述的经费原因,使他们徘徊在十字路口。据所街乡农技部门反映,由于他们没有办公的地方,其工作人员只好住在自己家里(离工作地30公里的磨市镇),第二天再到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上班,天天如此;雁池乡水管站每月只有经费300元,因此,他们只好80%时间呆在家里,20%应付工作。县直单位农技人员,虽然是事业单位干部,因经费包干,有的职称待遇落不了实,有的晋升职称难,再学习、再培训机会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无所谓。

6、下岗涉农技术人员安置不到位,造成社会不稳定

机构改革下岗的乡镇涉农科技人员除条件好的12个农技站为64人交了养老保险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为讨生计、讨说法,有的到处告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乡镇科普工作情况】相关文章:

乡镇科普工作总结(精选9篇)08-19

乡镇残联工作情况汇报(精选7篇)08-25

乡镇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0篇)12-06

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4篇)07-24

乡镇复工复产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12-05

乡镇森林防火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31篇)12-20

乡镇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6篇)11-19

乡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情况汇报11-18

乡镇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材料(通用8篇)12-02

创建卫生乡镇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范文(通用10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