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导游解说词
盐城导游解说词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潮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
盐城市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阜宁的三灶镇、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盐城市的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由于东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这种气候,既有利于稻、麦、棉的生长,又有利于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以及蔬菜和果树的种植;也有利于鱼、蟹、对虾、贝类等水产品的养殖。
湿地
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市区河流纵横交错,蜿蜒曲折,数量众多,水乡特色显著,号称“百河之城”。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有新洋港、蟒蛇河、串场河、皮岔河、小洋河与通榆河等,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亭湖区的大洋湾作为城市中心最主要的湿地,正在规划建设包括大洋湾森林公园和水上公园在内的大洋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盐城将以快速干道和主要河流为界划分六个片区,构成比较典型的水网城市格局。通过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增加亲水性场所,“人、水、城”相伴而生,和谐生长。
翻开江苏省地形图,可清楚地看到,盐城市域是一块绿色的平原,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废黄河两岸为地势最高处,海拔4-6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到斗龙港以北地区为低洼地带,平均海拔在2米以下。整个盐阜大地,根据成因差异可分为里下河平原区、黄淮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盐城导游解说词】相关文章:
盐城农业宣传片解说词05-13
导游的解说词08-09
关于美丽的盐城导游词07-05
盐城简介导游词12-24
盐城城市导游词-导游词范文12-31
泰山导游解说词07-23
东莞导游解说词07-30
日照导游解说词07-30
长岛导游解说词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