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一)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了省博物馆参观,使我印象深刻。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寥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辽博非常重视陈列展览,《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以中国通史为经,以地方历史为纬,依辽宁地区重要考古资料为据,采取重点文物专题组合的形式,以突出辽宁地方特色为宗旨。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欣赏和好评。
辽宁省博物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地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已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程纳入规划,于1998年在市政府广场内破土施工,作为世纪性的形象工程,辽博新馆建成后将对推进辽宁文博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小时,在这一瞬间过去了,我们深深地被文化历史吸引了。感谢这个学校,给了我们一次珍贵的机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在这其中,我们又学到了知识。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二)
初春,我们参观了坐落在沈阳市政府的辽宁省历史博物馆,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游览在同学们的心里刻上了深深的印痕。中国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被无限制浓缩成展览柜里的各种文物,我们犹如时空穿梭般从一个文明时代跨越到下一个,感叹着历史的悠久历史的魅力历史的神奇与神秘,被它震慑着又被它感动着。
虽然三月已经接近尾声,但沈阳的天气仍透着丝丝寒意,当这座气势辉煌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时,我匆忙的与同学照完合影,便早早的等候在博物馆门前排起队。走到馆里面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我认识了里面所珍藏的历史文物。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玉猪龙。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省博物馆建筑也是在总体上呈一个玉猪龙的形象。
我们首先进入的二楼一号展厅,呈现在眼前的是营口"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朝阳"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及绥中秦汉"碣石宫"遗址出土文物,以辽西大凌河流域为中心的窖藏商周青铜器群及独具特色的青铜短剑类文物;以辽阳汉魏壁画墓、北票前燕冯素弗墓、朝阳隋唐墓群为代表的汉魏、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出土文物;以法库叶茂台辽墓为代表的反映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马具、陶瓷器、葬具、祭祀器等类辽代文物,是辽博馆藏历史考古类文物的显著特色。参观这些古文物之后让我受益匪浅,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一楼的展厅里汉魏碑志、辽代帝陵哀册、历代货币以及明清版画、古地图等类文物,则是辽博珍藏的又一特色。其中碑志类藏品有河南洛阳等地出土的汉魏墓志和残体石经、吉林集安出土的三国魏《毋丘俭纪功碑》、辽代庆陵出土的辽盛宗、兴宗、道宗大型汉文和契丹文哀册等,是闻名海内外的珍贵铭石。在版画、古地图类藏品中,明代《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及传世珍品明代《广舆图》、《彩绘九边图》、明李应桢研制的具有经纬线的利玛窦《两仪玄览图》(世界地图)等,为明代版画舆图中的稀世名品。而辽博以所藏清末著名钱币学家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集中国古泉之大成。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除了红山文化、明清瓷器之外,馆藏的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已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广大。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三)
很幸运,我们来的这天“大千与敦煌”绘画精品正在展出,我承认我没特意关注过他,可是大师就在那,几十年的文化历练,加上敦煌更久远的文化沉淀,珠联璧合,这样的幸事怎可错过!第一个要走的就是它了。想来大千先生历时两年,耗费巨资,虽说忍受奔波辛苦,但有这许多的壁画佛像陪他,可看可听可想可思可供临摹,我真的不觉得日子是难过的,反而羡慕得很呢。大厅里有人讲解,静宁的气氛都被消弭了,不喜欢听,可惜,也理所应当的不知道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等人流过后,我折回玻璃窗前细细观看。
“初唐供养菩萨像”、“初唐璎珞大士像”和“净瓶大士像”这三幅挂在一起,都是带颜色的,红也很淡,蓝也天然;却更爱“白描大士二身像”,整幅都只有黑白,如同写意,清雅至极。先生的笔下功夫真是巧夺天工,远观,所有线条就那样简洁勾勒出大士衣冠形貌;细瞧,一笔笔却多到数不胜数,密度极高,却胜在婉转流畅。就裙袂的褶皱来说,妙在多一条则过繁,少一条则太简,正是该是这样。
“隋佛像”,面上只有黛眉相留,孔目俱无,该是瞳仁的地方点的桃色,圈圈晕染开来,色泽虽艳美,没有目光的脸只透出一种冷峻、严肃的神情,就算有柔美的裙角,线条儒雅的身姿也有森然傲视众生之感,快快的.离了他。
“隋唐释迦说法图”看上去温柔可亲得多。释迦牟尼的画像与我同高,可是那种芳华令我不得不仰视;两边分站两个弟子,左首正在问询,态度谦恭,右首桀骜,自顾自修行,不过想到奕秋的故事,这两个弟子谁最后是集大成者,犹未可知啊。
拐过一隅,药师像出现了。他低垂双目,平静安宁中带些戚戚之感,莲花宝座的描绘稍嫌粗糙,可能是为了更突出慈悲为怀的精神吧。
“唐释迦牟尼涅盘像”与我想得很不一样,以前看过的故事是佛祖在菩提树下静修,然后得道,可没想到画上人物众多,倒将侧卧的佛祖围了个水泄不通。
敦煌壁画线条优美,勾染复古,佛像肃穆,凡人健美,简洁大气,虽说西洋油画的鲜艳和绚丽在各个时代受到了很多热捧,但是它不足以撼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看着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古图,有一种感觉:几乎走回古老的的梦境中,找不到归路。。。。。。
第二个走进的是一楼的“中国古代碑志展”展厅。进到这里之后,气氛马上不同。完全有别于敦煌绘画展厅里的明亮,这里昏暗的多,没有主灯,只有头顶悬着一盏盏小灯,一束光恰到好处的打到一块碑上,犹如昏黄烛火,映照在古人的片片心血上。小时候曾经学过刻章,知道用小小的刻刀将石面片片成灰有多辛苦,一个字、一个笔画的出现都要经过千万次的凿和磨,碎末飞舞中字的形容才隐隐地依稀可辨。墙上的石碑大约有近百块,上面的字有大有小,有的顺畅,有的断续;手摸到它们,仿佛穿越古老的梦境,碑后就是一个长衫素髯的老者,你看着碑,他看着你。这个展厅人非常稀少,看别人的墓志铭确实有些打扰。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四)
今天我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此馆是著名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外。
馆内文物11,4万件,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铜器,货币,漆器,碑志等17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为白色大理石建筑,馆内华丽而不失它的艺术风格。从空中俯视为红山文化代表器物 “玉猪龙”形象,是沈阳标志性建筑之一。展楼分三层,共12个展厅。分别展出【辽河文明展】,【辽代陶瓷精品展】,【明清工艺品展】等各种展览,另设有三个特别展厅,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
馆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认真仔细的观看每一件展品,有人拿着手机拍下自己喜欢的展品。还有一位男士拿着画笔正在画一幅清乾隆粉彩龙凤穿花纹瓶。围了好多人在看,看来他的.水平真的不错,有点意思。
文物见证历史,精品陶冶情操,当我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跟随祖先的足迹体验历史的变迁,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领略文物瑰宝的魅力。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班户外参观实践参观五兴鹿场教案08-02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解读03-11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04-24
辽宁省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练习题及答案01-19
有关博物馆的一些英语单词03-20
《参观工厂》商务英语口语对话03-08
参观陶艺作品展大班美术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