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范文
话剧《万家灯火》是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一大典范。但《万家灯火》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些欠缺。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话剧万家灯火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篇一
剧幕刚揭开,特有的北京胡同文化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我拉到了小时候,那些好多好多令人怀念的景致。
奶奶领着我的小手,到楼后面的小商店买牛皮豆,简单的玻璃货柜后面站着热情的售货员叔叔和阿姨,笑嘻嘻地摸摸我的脸;暗黄色的牛皮纸,熟练地包裹着一把把的牛皮豆;商店里的那种什么酱油啊、花生油的味道,似乎现在眼前还飘溢着这种酱香……
现在的超市呢,导购小姐们带着蒙娜丽莎式的迷蒙笑脸,让你看不清黑白;面对你喜欢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要先过她们的“政审”,从头到脚将你审视一番,被pass掉的标志性特征就是:这件东西多少多少元;如果通过了,那么她对你的赞歌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亦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依旧是演老太太专业户的宋丹丹饰演何老太,声调好像有点不稳定,有时候像老太太,有时候又不像;濮存昕饰演的何老三似乎也没留下特多的精彩。还是觉得“大腕”演配角比较好,发挥余地大,主角呢,不好挨骂,好呢也是那个角色本身特性所定。
最大的败笔,我认为是每场之间用新闻来衔接,突出政府在金鱼胡同危房改建方面的用心以及政绩。不过如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些事情似乎不用说的,最后的金鱼社区的景致,经历了多少人的心血,多少年的变迁,相信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
最后的场景是金鱼社区里已是高楼林立,不再是喧闹的小胡同,乘凉的人们带着感激、心酸、期待漫步而归,留下寂静的夏夜,幕布缓缓拉起,然而回旋的时钟却在荡漾着我的心。
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篇二
昨天晚上去首都剧场看了由宋丹丹、濮存昕主演的话剧《万家灯火》。说实话,我一向对主旋律的东西没有太多兴趣,看这场话剧绝对是冲着几个腕去的。
去晚了,没有看开头。进场时只觉得舞台上一片庞杂,一堆演员堆在台上。我心说果然是林兆华和李六乙这种大导演导的戏,瞅瞅这架势。
看完之后最强烈的感觉是,好的演员真的是被妖魔化了的。濮存昕已经50多岁了,但是看来却俨然是一大男孩。岁月怎么在他们身上走的这么慢呢???尤其是濮存昕对着母亲(宋丹丹饰)撒娇的样子,真是让人过目不忘啊。
先说这么多吧,有事要做。
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篇三
7月19日星期四-看话剧《万家灯火》
因为前阵子看了宋丹丹的`自传《幸福深处》,里面提到了这个反映老北京南城危房改造的话剧,于是就买票去了。跟姐姐进去后,拿了一张介绍,上面写着导演是林兆华和李六乙,姐姐笑着说,“你傻了吧,他俩都是我的朋友,这票还用买?”于是自信地给导演打了个电话,寒暄几句后直切主题地把我要看《天下第一楼》那场的事搞定。
实话说,《万家灯火》是我最近看的四部话剧里面最好的一部,它比《西望长安》要深刻,比《白鹿原》更亲切,比《北京人》要积极乐观得多。也许是它太贴近老北京的现实生活了,把北京老城区密度高的老房子里生活的,贫穷、碎叨、乐观、好面子、爱管闲事的一群人活生生地搬到了舞台上。
年轻守寡,拉扯了七个孩子的何老太太,宋丹丹把她的老颜童心、偏心眼、耍小性儿、对孩子们的表面严厉和内心的爱、历尽艰辛打磨出来的坚强和乐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的自传里面,宋丹丹曾提到自己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进了人艺且从一开始就演老太太,以至于年龄大了一样有戏演。其中有一段舞台全黑、追光直冲她的独白戏,实话说独白戏可不是人人能演的,除了之前侯耀华在《坏话一条街》里面的独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象冯远征在《全家福》里、濮存昕在《建筑师》里的表现都不敢恭维。但宋丹丹将一个老太太回忆年轻时,如何含辛茹苦将孩子他爹的棺木送回老家埋葬讲述得句句扣人心弦。也正应了一句我曾经说过的话,夫妻的意义其实在于:生老病死。生孩子,老来伴,病时助,死时埋。真正花前月下的美好瞬间有如流星般短暂,而生老病死之时,方显夫妻感情恩爱之实。
我和姐姐都不是老北京,却都有幸在北京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也都在拥挤的大杂院住过,所以剧情对我们是很贴近的,演出过程中,剧场传出阵阵的掌声和笑声,我相信那些发自内心。这个片子去了就是为看宋丹丹去的,不过她没有让我失望。
看过“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中秋节小报
【话剧万家灯火观后感】相关文章:
话剧观后感04-10
话剧雷雨的观后感06-23
话剧雷雨观后感06-15
茶馆话剧观后感06-18
感恩话剧观后感07-02
孔子话剧观后感06-10
话剧《奥赛罗》观后感08-10
话剧雷雨观后感08-24
话剧步步惊心观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