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绽放的观后感
1.“黑暗中,触摸着阳光,无声世界谁给我方向;我如此不幸又如此幸运,有你抚平我心灵的创伤;我不再抱怨人生无常,面对现实我选择天生的坚强;我的心在执著地绽放,透过你的关爱我充满希望”。
在感动和震撼中看完了这部影片,觉得自己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不敢想象,如果错过了观看,该是怎样的大遗憾?
这是一部由中国残联和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讲述残疾人特殊群体的自强故事的不同寻常的影片。电影以特殊的视角展现了以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为代表的特殊艺术之美。
影片虽然没有名人的效应、惊人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却纯真至美地刻画了残疾演员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将残疾人内在的力量通过艺术化渲染,把观众带入他们的生活和艺术之中。
这是一部对尊严的宣扬、人性的赞美、真情的讴歌的电影。影片弘扬了人性,蕴涵了友善,诠释了人生,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盲女月明的琴声歌声,让人动容。她从来没见过光明,却用想象去理解自然界的美好一切。我们从音乐中,从眼神里,听得到、看得到她的言语和心灵:那真,那善,那美……
电影中一幕幕展现出的聋人舞蹈者乔吟、肢残歌手大凯,不论是舞,或歌,都是他们“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艺术”。他们的自尊、真诚,无不表现出残疾人对健康的人格、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以“我的心在执著地绽放,透过你的关爱我充满希望”表达着真情和感恩,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在诉说着对尊严、生命和人性的理解:我不再抱怨人生无常,面对现实我选择天生的坚强。
影片中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方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为了能使一个个艺术蓓蕾得以“绽放”,为了让一个个“折翼天使”也能飞翔,她用执著的工作热情,用母亲般的关爱,保护着这些弱势的“蓓蕾”,使得他们在温暖中绽放。
耳畔,依然回响着影片最后月明和大凯动情演绎的歌——“黑暗中,触摸着阳光,无声世界谁给我方向;我如此不幸又如此幸运,有你抚平我心灵的创伤;我不再抱怨人生无常,面对现实我选择天生的坚强;我的心在执著地绽放,透过你的关爱我充满希望”。
常常感动……。
2.
影片《绽放》通过一个盲女钢琴手的“视角”,叙述了她和她所在的 “残疾人艺术团”中一群残疾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故事。影片从编剧、导演、摄影到表演各个创作环节,都体现了一种少见的简单质朴风格。它不是一部艺术家们为观众苦心编排、精雕细琢而成的“作”品。而是发生在一座座令人目眩的广厦、豪宅周围,发生在无数小康人家和“成功人士”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的演员,大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他们没受过电影表演的'专业训练,并且身有残疾,表演自然不够专业、老到。但正因为如此,影片才能像现在这样真切动人,令观影者不能不一次次为之感动落泪,为之感慨、深思。《绽放》是美丽的。它以沉静、淡雅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残疾人演出团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它将叙事的焦点放在月明(音)的身上,通过她希望凭着自己苦苦练就的一身本领,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却四处碰壁,最后在方团长、关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获得成功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艰难状态,赞美了他(她)们在面对困难时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气。同时,这部电影还讴歌了以方团长、关老师等为代表的对残疾人充满关爱并为他(她)们甘愿付出的社会良知。影片虽然是表现残疾人的生活,但编导者们有意地回避了那些在生理上令人不快的“真实”,而将电影的影像世界营造得有如梦一般温馨,使观众嗅到兰花香气的诗意。《绽放》除了美丽之外,还让人触到了某种更深刻的东西,这东西应该叫做“警醒”。月明苦练钢琴十多年,弹得行云流水,其本人的形象宛如丁香般美丽,性格又是那样的温存,开朗中透着少女的腼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怜的姑娘,却在走入社会的道路上常常碰壁。影片用非常简练却使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手法来表现月明在寻找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考某专业演出团被拒之门外;到宾馆当琴师遭受冷遇;当家庭教师又被顽皮的儿童戏弄,走投无路的她只好去按摩院当按摩女,还被同行欺负……若不是方团长及时阻止了月明,这个美丽的音乐天才的人生就可能被葬送!《绽放》中对残疾人困境的直接表现并不多,但这几场戏、这简单的几笔就能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它使人的心阵阵刺痛。观众不难联想,“月明尚且如此,其他残疾人该当如何?”不要小看了这几场戏,它恰恰是《绽放》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至少它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有着非常深刻意义的主题。诚然,从直观上看,影片的编导没有描写残疾人如何与社会上某些带有歧视眼光的人直接发生冲突,甚至没有写残疾人与社会的对话。这大概是创作者们为了保持《绽》片的总体艺术风格及思想追求才理智而高明地舍去了这些描写。但因为有明月的这几场戏,整个残疾人的艰难状况就能被映射出来。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得明白。片中双目失明的弹琴姑娘,让人们想起了一位令无数人爱戴的伟大演奏家: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的配乐中有一段小提琴演奏的“小红点”主题,怨而不怒,如泣如诉,优美动人,不知曾使多少观众为之潸然泪下。它的演奏者依札克-帕尔曼先生就是一位残疾人。他是当今世界乐坛上唯一一位坐着演奏的独奏小提琴家。幼年患的小儿麻痹症伴随了他一生。他不但双腿不能行走,连站立都很困难。每次登台,他都要架着双拐从后台吃力地走到前台中央,然后坐下来开始演奏。谢幕时他也要像其他演奏者一样,在前台后台之间来回多次,以答谢观众。他架着双拐吃力地往返,乐队指挥和队员无人前去搀扶,逾千观众也都是安之无素,从来没有一个人呼吁他少走一个来回,早些下场休息。试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就了那样一身绝艺,成了当代位居顶峰的几位小提琴家之一,也就不难明白了:面对这样一个真正的强者,常人们会有对他表示同情、施以怜悯的资格吗?当然不,人们是只能肃然起敬、仰之弥高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18 10:03
《绽放》中的盲女钢琴手,在艺术造诣上当然不能与帕尔曼大师相提并论,但看她坐在钢琴前弹奏肖邦时那神情的平和从容,目光的清纯恬静,就可以知道在人格境界上,她该是可与帕尔曼为伍的。她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也都是强者。正是这些“残疾”孩子坚毅刚强而又平和从容的性格光彩,构成了《绽放》最为动人的亮色。对广大肢体健全的人而言,这些残疾孩子的自尊自强,会使我们在由衷感佩之际,幡然悟到自己往日的虚浮与轻飘。而这些孩子心地的善良纯净,和他们彼此间关系的简单率真,更足以令我们惊叹、反省:在我们这些所谓健全人的群体里,这些优良品质不知始于何时,已成日见稀缺的景观了。为了不使肢体的伤残成为生命永久的负担,为了不使一时的意外成为终身的宣判,残疾人固然要用比正常人百倍、千倍的勇气和力量来面对困难、面对社会、面对人生,但是人们想没想到这个问题,即: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又应该怎样面对残疾人?《绽放》,其最为成功的一点就是它给我们找到了这个答案。这答案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表现的:一方面,它歌颂了方团长、关老师这样的社会良知,她们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美好心灵的榜样,在社会与残疾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哪怕是黑夜也星光通明的桥梁。另一方面,它不动声色,沉静却严肃地批判了社会上某些人对残疾人的冷漠态度,这种冷漠虽非刻意,也没有人为的恶毒,但它的负面力量某些时候甚至比直接的打击更让人难受。这种冷漠有时是礼貌的推诿;有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有时则是假心假意的关切,总之都来源于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偏见。这些种种形式,在《绽放》片中通过月明的遭遇都有很好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感觉。因此,也才能使我们在观看《绽放》时,除了被残疾人那自信、自强、自爱的精神面貌所打动,被方团长、关老师对残疾人那份拳拳爱心所感动,更多地则是被这部电影并不曾大动干戈却已先声夺人的一股潜在的批判力量所震动。
【电影绽放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绽放观后感作文600字11-27
观看电影绽放后的观后感11-26
绽放02-02
美丽的绽放02-02
绽放观后感06-11
绽放的观后感11-23
绽放观后感11-12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03
绽放观后感的开头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