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精选12篇)
近些年来,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电视剧日益火爆,它们吸引了电视观众的注意力,深受观众的喜爱。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仅供参考。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1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笔者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英雄归来!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2
这是一个以史诗般的手笔和宏大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将士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着力表现了八路军在全民族的抗战中的作用,深刻刻画了身经百战的抗战英雄李云龙,智勇双全,学识丰富的政委赵刚,秀外慧中的田雨等一批优秀中华英雄的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中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以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亮剑》电视剧通篇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张扬着一种战斗品格,是一部很好看的军事影视力作。
作为一部展现众多战争场面和人物命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该剧一改传统的创作思维,跨出平面化的创作窠臼,英雄没有脸谱化,政治没有说教化,战争没有演习化,敌人没有愚蠢化,情感没有单一化,矛盾没有简单化。面对一个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富有传奇经历的英雄“化神为人”,让他回归到人的境地而不是供上假的圣坛。是人就难免缺点和不足,《亮剑》剧里毫不避讳英雄的人性弱点,一同展示在镜头前,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一个平时带有人的弱点,战时带有神的气势的平民英雄,真实触摸到李云龙身上那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豪迈霸气。这样的英雄,能够满足和平岁月里习惯平淡生活的我们关于金戈铁马的'全部想象。
英勇顽强,指挥独特的李云龙屡屡犯禁,与其说是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更不如说是文化析欠缺和知识的不足所造成的遗憾,这种遗憾便是遇到来自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搭档政委赵刚。作为我党早期的政治工作者的典型代表,赵刚潜移默化地让李云龙认识到知识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赵刚绝非是空头说教的政治教员,他在战场上百步穿杨的枪法和危急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召了硬汉李云龙。赵刚对李云龙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其个人的渊博学识和人格,更能彰显的是党的伟大和光明。
作为一个早期革命者,李云龙是一个带有不完全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农民英雄,无论是普通一名,还是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他一生都在接受党的改造,终生都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党忠贞不渝,对军队肝胆相照,对同志赤诚相待,对战士如兄弟,他一生都在无怨无悔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他的这种对党,对军队始终如一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亮剑》为我们从战争历史中寻觅战斗精神提供了一部煞是好看的历史传奇,传奇英雄李云龙在剧中最大的亮点,李云龙率领团队从打败国民党两个师的强悍日军板田联队包围中成功突围,炸毁了坂田指挥所,炸死了指挥官坂田大佐,这就是精彩的“亮剑”,李云龙的独立团在弹尽危局中用冷兵器歼灭日军山琦大队也是精彩的“亮剑”身为团长的李云龙带着杀上战场上“亮剑”。士兵魏和尚孤身与众多日军特种兵拼杀也是“亮剑”!正所“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强敌也要毅然亮剑。”烽火战场上,抗战勇士处处“亮剑”。
“亮剑”精神体现在剧情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李云龙的猛虎性格的易性贯穿全剧,这种悬念性格,支配着全剧情节走向,反映在各种侧面,譬如为了能够杀敌,李云龙火暴冲动,屡犯错误,他的职务也就五起五落,从红军团长,将为马夫,从八路军团长将为营长,但只要能杀敌,他不在乎官职大小。因为他心中没有什么官的概念,只有杀敌勇士的身份,李云龙与政委赵刚的关系别有意味,改变了简单的思想工作简单的降伏简单的工作对象的简单模式,是真正的互补。透过半且才个的表现和某些粗糙的霸气和的言行,赵刚认清了并折服了李云龙身上的“亮剑”精神——猛士的气势和永不言败的战斗意志,甩掉自身不少书生气。李云龙也从赵刚身上照见自己莽撞的缺点,更看到赵刚身上的“亮剑”精神——战场上同样的敢打敢拼和战场下最与问那些有害于党的事业的言行斗争到底决不妥协。两个男子汉终于肝胆相照。李云龙与国民党军队团长楚云飞政治立场不同,但在日本侵略者面前都是有血性和战斗意志的“亮剑”精神人,因而他们有斗争也有惺惺相惜。但楚云飞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信条与李云龙的共产党人是为民谋利益的观念有着根本区别。在中国两种命运
大决战的战场上,他们之间的“亮剑”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战争结束了,剑客的用武之地就不复存在,那么,对于革命军人来说,进了城,“剑”也并未入鞘。“亮剑”精神仍需延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学习遇到异性仰慕者,战友便直言相劝,直到给李云龙的妻子田雨打电话,也是和平年代的一种“亮剑”。李云龙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以军长身份组建中国第一支特种分队,便是以新的眼界为未来战争准备继续“亮剑”。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3
前些日子,有些空,故在老哥那呆了几天,有吃有喝的,闲来无聊,听从老哥建议(其实他说的从没有反对过,无所谓“从”),坐在电脑前把他极力推荐的《血色湘西》从头看了遍。因以前喜欢湘西出来的乡土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尤其喜好小说《边城》,就对湘西的乡土民风、人情世故有着淡淡的兴趣与感情,所以对电视剧有些感概。
从人性和对个体生命认同的角度,这应该说这是一部悲剧,只是其主调服从了时代的大背景——抗战,使悲剧色彩弱化啦。
先需承认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从策划到编剧到演员都下了功夫,主题的把握没有以往那种过份的大唱赞歌,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先进形象,突破了以前电视剧在抗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偏见,淡化了党派意识与现代性对人的作用,显现了一个小城市偏远乡村中的一群乡下人与一群落魄军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的选择与牺牲,而把人类的野蛮与纯朴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电视剧也显示了导演们对故事与情节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态度,为突出湘西地域的.特点及显出人物前后转变的反差而露出了不自然的痕迹,牵强得很,有时简直就是横空出世。回避了参战转变前后山民充满着的那种复杂难解的外在矛盾和内在矛盾,湘西山民的悲剧性存活状态与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生存困境及乡下人纯朴与蛮悍的民性对人生选择的影响,没有呈现出一种痛苦的思想挣扎与不适应,反而显现了导演们的个人的英雄主义与爱情力量的崇拜情结,可能有吧,这无可非厚,也许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眼光而不得已为之。
剧中蛮悍的土匪头子石三怒、美丽坚强的湘妹子穗穗、孱弱聪明的乡下读书人龙耀文,甚至城府极深的顽固乡绅龙德霖都是湘西山民的典型。有着传统湘西山民与生俱来的纯朴善良野蛮愚昧,行为处事与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甚至不可思议。作为大山之中的山村,这是一个有声有色,有血有泪,有大痛苦,也有大欢乐的人的世界,山民们无从弄明白外部世界的种种,其实他们在外面人头脑里,除了道听途说得来的野蛮与神秘的印象,也一片茫然。乡村的社会形态更多的是原始的,外部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社会的运转与维护自有其法则。生存环境的严酷,使人生命运充满随机性或偶然性。生死祸福全在不可测之天。人生命运难以自主地把握,人们也不曾认真想过如何自主地把握自身的命运。陷入迷乱的单纯理智只能将人生的无常归因于天命:一切都是命,万事不由人。愚昧到愚蠢!
说说作为剧中唯一一个连接外部世界与湘西乡下的个体——龙耀文吧,搞笑的是其本身极具矛盾。乡下人的出身和周围的环境使其无法与愚昧的世俗抗衡,无法真正超脱“乡下人”的局限,同时由于在外读书而接触外部日夜变化的世界,使其思想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更不可能理解湘西乡下这个社会存在的机制,从而使作为个体的人永远也不可能为他人所彻底了解,反而在几天的团总任上出了不少错出了不少笑话。自己也感到无奈和无力。后来的出走,是书生本性孱弱的表现——对责任不敢当,同时也隐约暗示外部世界的精神衰败与中华民族的颓废堕落,无形中与湘西少数民族特有的勇敢、雄强、纯朴、忠厚的品格和气质形成对比,为抗战的艰难寻找民族内部的不足。不过龙耀文告别故乡的出走,同时也意味着对过去岁月的告别,意味着对家乡几千年封建专制压抑下所形成的变态心理的反叛,正是这种内心的不满与叛逆为他后来在战争的奋斗提供了精神支柱——维护民族的尊严,求得生存的权利。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4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一次创新,很成功。把革命历史和人物的故事结合得默契。是一部新型的革命思想的教育史话。是我近期观看电视剧后深有启迪的。
第一:这部电视剧表现了重大革命历史,以一般的人物和人物故事演绎了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我们从片子当中看到一些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子,片子当中的人物正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化身。瞿恩这个人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那些杰出领袖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相结合的一个艺术典型。是领袖人物和一般革命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堪称典范。深受爱戴。甚至敌人也由衷地敬畏他。
第二:这部电视剧是一个大跨度的革命史的演绎。从大革命一直写到全国解放前夕。20多年,这中间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一部电视剧表现这样大的历史跨度,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和处理上,确实是一种创新。他用家族叙事和亲情叙事的`方式来描绘国共两党在二十多年中的合作和较量,形象介绍了新中国的诞生历史,赋予历史风云的回望特有的文化反思意味,以及人物命运走向。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对国共合作和两岸统一的呼吁。它的历史内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第三:这部电视剧是对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诠释。当前,有很多人对信仰理想,对价值的忧患呼声比较高。很多人说实用至上,不要谈革命的理想主义,我们的理想在哪里,我们的信仰何在,等等。我看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以瞿恩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形象,他重新点燃了理想的火焰。后来杨立华跟范希亮都讲了瞿恩对他们的精神信仰,包括杨立青对他终生的信仰。所以从瞿恩的形象,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取得天下,因为他们拥有一批有信仰的人,有理想的人,是不怕牺牲的人。他们拥有博大的胸襟,重人伦,人理,人道。黄埔军校三期六班的班规是:“钢刀归钢刀,同窗归同窗”。很有哲理!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5
我这个人常常后知后觉,当同事们都在办公室里谈论有一部很好看的谍战电视剧叫《潜伏》时,我还没听说过这部戏。不过听大家评价那么高,也就赶紧加入了全国观众轰轰烈烈的观看大潮,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就收不住了,连夜从网上打包下载了全集,三个晚上给看完了。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简直是爱到不行,于是逢人就问看了没,没看一定要马上看。
记得去年一部《奋斗》让我痴迷,可是要比起这次对《潜伏》的痴迷还是差多了。爱这部剧的观众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我想在这部戏里大部分观众最喜欢的角色可能是余则成和左兰,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翠平和陆桥山。翠平真实可爱、敢爱敢恨,既不像左兰那样高尚完美,也不像晚秋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可我就是喜欢她,那才是真正的女人。虽说姚晨扮演的这个人物在戏的前半部分多多少少还有点《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影子,但是越到后面她演的越好,瑕不掩瑜,毕竟翠平这个角色太出彩,所以只能让我们更爱姚晨了。陆桥山虽说是个反面人物,人物性格阴险狡猾,可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吴刚老师简直把这个人物演活了,从他每一个细微的神情到每一句简单的台词都拿捏得到位极了,他就是陆桥山,陆桥山这个角色非他莫属。所以说我认为在这部戏里最出彩的角色是姚晨扮演的翠平,最出彩的演员是陆桥山的扮演者吴刚。
再来说说这部戏中最感人的情节,很多人都说在看到余则成和翠平在机场相见却不能相认那段忍不住泪流满面。尤其是余则成学母鸡转圈,翠平下车想走近却被余则成摇头拒绝后,眼含泪水带着笑离开,任谁看到这一段要说不感动那除非是铁石心肠,我也一样深受感动。可是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却令在他处,翠平身份暴露后,余则成劝她离开,她先是死活不走,后来终于在余的力劝下,为了顾全大局决定离开。没想到的'是她离开的时候就那样大步流星地、头也不回地走了,于在窗口偷偷地目送她,我以为走到大门口她至少会回头再看余一眼,可是她连那一眼都没看,依然是大步流星地、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的泪水当时就决堤了,这是怎样一个女人,或者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从女人的角度出发,她或许认为革命马上就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她和自己的爱人过不了多久就可以重逢了,再重逢他们就可以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根本用不着那么难舍难分、那么难过。从一个革命者的角度出发,她知道在这种危急时刻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生离死别、亲亲我我上,所以他就那样大义凛然地走了。可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这段戏都太残酷了,残酷得直捣我的泪穴。
最后来说说这部戏除了导演满意再没有人满意的结尾,诚然那样的结局也许更真实,更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可是作为这部戏的编导,你为观众打造了这么成功的一部剧,难道就是为了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更符合历史实情的残酷结局吗?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在这部戏的前戏里受的煎熬已经够多了,完美的左兰为了革命和爱情已经牺牲了,好不容易在革命生活中培养起感情来的余则成和翠平也要被无情的分隔在天各一方,更何况连余则成是否知道翠平怀了他的孩子这一情节也不交代一下就更说不过去了。导演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懂得留点遗憾更完美的艺术真谛,就是不肯苟同我们普通观众的世俗观点,而且也很狡猾,知道这样的结局不会让观众轻易地忘掉这部戏,不过就是让我们太难过了。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6
已经很久没有对哪部电视剧有"上瘾"的感觉,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有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以为自己把里面的人物已经看的比较清楚,今天忍不住看了网上的剧情介绍,才知道,里面还有很多的"意想不到"。
看这部电视剧的最大感受是:你塑造的巩向光认为人物形象很到位,把一个离开母亲且又不能回到母亲身边的孩子心理,把一个受到各种派系猜忌和怀疑而又必须在其中周旋的角色,把一个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而能一次次为了信仰超越这种痛苦的人演绎的淋漓尽致。
走到八路军驻队处的那种犹如流浪的孩子回到了家而不能承认是自己家的百感交集的神情;在自己信任的同志(大哥)和母亲面前才能展现的兄弟和孩子的真情;在受到不信任和无法回归组织的那种极度沮丧和难以承受的生不如死的痛苦之情……无不让人(不仅仅是剧中的家人)随其喜而喜,随其怒而怒,随其哀而悲……
人物在顷刻间可以变换几种脸色;能够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种派系中;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信仰;能够为了信仰舍得自己的一切,承受一切委屈。
总之,把一个行走于"无间"之中,却又时时在经受着各方的猜忌,尤其是"家人"的不信任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
但是本剧稍感缺憾的是:剧情发展过于缓慢。很多不必要的镜头刻画的过于细致,让人稍觉罗嗦。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7
《集结号》是在影院看的,效果自然好。尤其是战争的场面,轰隆隆的炮火更能衬托大气恢宏。可是整部电影看下来,脑子里面出现的词语竟是:孤独和遗弃。也许和我内心的敏感晦涩有关,这两个词语竟萦绕于胸,不吐不快。
衔接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或许深刻或许幽默的语言表达,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只想说一个人,谷子地。艰难行走在自己的孤独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没有组织。天地广袤,众生芸芸,骨子里掩藏的`骄傲和生活中流露的卑微,交织在一个苦难的灵魂里,始终前行。
谷子地,父母死在逃荒的路上,被道士收养得活,注定了他童年被亲情遗弃,孤单成长。后来参军入伍,有了战友当了连长,可是一次战斗却让他折了所有的兄弟,部队的整合也让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成为了历史。于是,他又成了孤家寡人,并被当成了国军俘虏。他说他炸毁了国军的两辆坦克,国军俘虏们笑了。医院的干部无法证明他的身份,怀疑他在说谎,本是毋庸置疑的战斗英雄,迷惑了,沉默了。给自己死去的兄弟们讨个烈士的说法,给自己找个身份,这成了他唯一能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个孤单行走的影子,没人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他被国军俘虏鄙视,被医院干部怀疑,被县上的干部恐吓,被挖煤的工人嘲笑。或许他被整个世界遗弃了。曾经有个女人出现,这是这部电影里面唯一的一个年轻女性,如果是俗套的情节,应该是孤独的英雄身边,多了一双坚定扶持的手臂。可是,生活不是这么简单的,英雄是善良的,所以孤独是注定的。
最后,他死去了。尽管是死在疗养院里,可是,谁能说这个老人不是孤独的死去?
这部影片,很简单的描述着小人物的故事。没有英雄史诗般的一咏三叹,它告诉我们说,每个人都怕死,不怕死的英雄不是天生的。只是,为了责任、忠诚、亲人、朋友,每个人都可以变的很高大。
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故事。有时候,读别人的故事,会让自己难过。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们很努力的生活。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8
清明节前,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9
《爱国者》播完了,最后一集我看了又看,每到宋烟桥(以杨靖宇为原型)屹立雪中牺牲的镜头,总是不由得泪奔。这部电视剧在制作拍摄上有粗糙的地方,但是作为一部正能量作品,它很好实践了它应有的功能一一把信仰、精神的力量和家国情怀传达了出来,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我是读着小说长大的,尤其偏爱历史题材的小说。现在不读小说了,依然偏向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许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纪实作品《步入辉煌一一杨靖宇的最后八天》的影响,一直不肯看与抗联有关的抗战剧,不是排斥,是一种心痛几乎窒息的感觉让我不忍去看。
抗战胜利多少年了,八年抗战的提法已经深入人心,抗联的那六年哪儿去了?直到近几年,终于有了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找回了抗联的六年,可是80后90后00后有几个人还知道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
2018年的高考一卷把赵一曼女士请进了试题中,我问了好几个高三学生:你知道赵一曼是谁吗?他们都茫然摇头。我又想起六年前我的语文课上播放《土地的誓言》课件,为了展现日寇的暴行,我选用了一张遍地骷髅的照片,教室里居然响起了一声"漂亮"!我愤怒地责骂了学生并让他站在教室后面。
现在想起来,真的不是他的错,是谁一点点地剥走了我们内心的精神力量?是谁把家国情怀从我们的内心一天天淡化到无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媒体都在干什么?历史书上早已找不到杨靖宇等人的名字,家长和社会只向学校要分数,我们的媒体在追逐明星的八卦,我们的社会都在急功近利中,那么孩子的心中能装下什么?
家国情怀,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已经成年的人们,都是飘渺得近乎零的概念!一个不知崇敬英雄、没有家国情怀的民族是危险的,因为它的根基会越来越浅薄,浅薄到一点点外力的打击就会倒下!
《爱国者》编剧说,是因为有感于杨靖宇故居的门前冷落,让他觉得有必要写一部作品来唤醒人们的记忆,剧本历时六年才得到关注。为什么呢?看看这几年霸屏的都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就明白了。
抗联的历史不是六年,是贯穿了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岁月。据我国史料记载和日本军方资料显示,只有抗联战士与日军一对一对抗时不落下风。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毫无援兵的境况下,几十个人愣是把五百多人的日军拖得只剩五十多人,如果不是因为叛徒汉奸的出卖,日本人是永远抓不住他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八天里,只有草根棉絮果腹的杨靖宇孤身一人在东北上演的是一出真正的抗日神剧!
我所了解的抗联英雄杨靖宇是河南人,赵一曼是四川人,且都出生地主家庭,赵尚志是辽宁人,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都被日本人抓捕过且受尽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贞不屈?除了信仰和精神的力量,除了家国情怀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答案。
我希望能传达这种家国情怀的作品不再受到冷落,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心里多一些信仰、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样,他们就不会茫然。最后借网友的一句评论:是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爱国者》。我再加一句:还可以去读一读赵一曼、赵尚志等人的英雄事迹吧。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10
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充分展示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以来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5月15日、16日,经开区食药监局及各食药监所组织工作人员集中观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直播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电视节目《人民大会堂建成始末》及《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国宴》。
可容纳一万人开会,五千人就餐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人民大会堂从动工到建成仅仅用时十个月,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观看后进行了讨论,加深了对专题片的`认识,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体会到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加大对辖区食品流通及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的要求,检查其防蝇防鼠设施的配备,严格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并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同时积极引导经营商户养成科学的卫生观念,为辖区群众创造良好的饮食消费环境,为双迎双创工作添砖加瓦。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11
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倡导学生讲文明、讲卫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5月15—16日晚20时,建设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在家收看由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节目播出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电视节目。
学生观看了“爱国卫生运动”视频,知道了如何从小处做到爱国,从自己的行为、意识上爱国,通过观看消灭白蚁、某城市今昔环境变化等视频短片,加深了对小环境和大环境卫生保护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生活中正确的用眼习惯、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等,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在墙上留下脚印、污迹,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等。观看后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家庭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为出发点,落实在行动上。
此次活动,广泛宣传了爱国卫生健康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使全体学生的爱国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 篇12
5月15日、16日晚,苑庄镇组织夜间值班人员收看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电视节目,充分感悟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年来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自1952年开展以来,通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环境整洁、除四害、改水改厕、健康宣传教育、卫生创建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观看爱国主义电视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剧观后感11-03
观看长征电视剧后的观后感范文10-18
电视剧安家观后感11-05
(经典)电视剧《功勋》观后感11-26
电视剧奋斗观后感06-20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07-25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06-01
爱国主义的观后感08-02
观看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