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伤仲永教案
【文本解读】
《伤仲永》是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辑,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伤仲永》是一篇说理文言文,记述了金溪民方仲永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过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资绝顶聪明,“邑人奇之”,“以钱币乞之”,可见其诗影响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学”,真乃短视!天才的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学”。本文的特点是借事说理,借仲永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即一个人的才能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的。本文在说理的同时还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即“伤”。
教法应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教法。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会在整个课堂中都以“引导”为主,指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本文的课时安排是一节课。
文章的导入要富于新颖性,从识字入手,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象形文字“天”到现代的汉子“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接下来是读课文,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主要分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三种类型。从咬准字音,到读准节奏,到读出感情。
文章中仲永的才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从“天才”到“众人”,让人感到惋惜。那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客观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主观的原因,以学生的讨论为主:仲永自己,不喜欢学习,骄傲自满。
这一主二客的原因与前面的学生疑问相联系起来,天才与人才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学习。上完课文后,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本节课通过讨论、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天资不聪明的'人,更要勤奋,有理想,有追求!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所阐述的“人的才能使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学习”的道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试一试
1、导入:
2、作者、文题:
(二)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老师点拨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3、听录音
4、学生齐读
(三)、议一议
1、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的变化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①由神童变成“众人”;
②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
3、那么,再读课文,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吗?
邑人: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仲永:?
(四)、做一做
1、完成课后习题
2、就仲永变成“众人”的原因,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
【伤仲永教案】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案11-02
伤仲永教案10-12
伤仲永教案11-30
《伤仲永》的优秀教案11-04
伤仲永教案范文08-25
伤仲永教案设计05-03
伤仲永的读书随笔02-28
《伤仲永》赏析参考07-06
《伤仲永》原文赏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