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大全

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

时间:2021-11-27 19:12:16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范文

  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在教育教学上,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怎么写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范文

  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篇一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支分工协作的“三生教育”教学与指 导教师团队。 建议学校的教学指导由教师团队完成,教师团队由班主任、相关 专题教师若干人组成,以班主任为主要组织者,具体根据学校实际决 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学生代表 等加入“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的分工合作问题,以及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自主的教学方式。 “三生教育”的教学过程既是灌输又是渗透,以渗透教育为主;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被动学习与主动 接受相结合,以主动接受为主;知识传授和问题介入相结合,以解决 问题为主;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以校内教育为主。建议教 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分组教学、专题 讲座、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法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互动法、模拟实践法、体验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辩论法、成果 展示法等。

  3.以教材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拓展。 开放性是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师生有很大 的拓展空间,教师应根据实际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拓展和引申。 例如,根据教材体例,可以在“思考”、“实践活动”和“视野 拓展”部分进行深入和引申,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 也可以根据故事、案例、知识等信息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想,拓 宽思维。如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生命奇迹”案例时,既要知道工程 基本情况,也要领会工程也是有生命的,还要引申出工程的建筑技艺、 质量意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品质和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兴趣,转变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创新观点和探究主题思想。 总之,尽量通过简单具体的信息载体,引申出深层次、高境界的 思想和理念,从而达到以人为本、职业思想、科学精神、民族文化和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4.打破知识本位思想,建立在“做”中学习理念和方法。 “三生教育”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性比较强,涉及 的专业领域广泛,在学校的教学主要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因此,应 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不要追求系统的知识,应注重思想、方法 的教育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在教学时应 尽量设计学生活动,可以是游戏、班级活动、辩论、模拟活动、社会 活动和调查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感受,在做中学习和思考。

  5.注重点滴的过程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亮点鼓励学生。 学生学习本课程合格可以获得2-4 学分,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 学业成绩?应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 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强调终结 性评价,又要强调诊断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既要突出评价 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 样化,学校应确定一套具体操作方法。 建议使用多元综合测评方法。本书每个主题后都有一个学生完成 的“学生收获与展示”,教材后有若干记录表格,学校和教师可以这 些内容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并适当结合开卷考试、小论文、答辩的 表现情况,给出学生的成绩,成绩形式建议采用“等级+评语”,对 优秀学生应采取一定形式的奖励。

  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篇二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处理问题应灵活,避免死板、僵化。

  2、转变教学观念

  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实际上,教学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建构自己的世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教材、预定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4、加强课堂管理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在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如要学生明确行为标准、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课堂气氛等;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运用良好的方法终止问题行为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如正确认识问题行为,遵守问题矫正原则引导学生转变问题行为等。

  5、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可借助实物、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教学组织形式应趋向多元化,保障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施个性化教学。

  如何设计布置作业,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作业布置上,要设计合理的作业,尽量把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各年级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2小时,杜绝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其他教辅上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的挑选习题,不必要让学生对同类型的题目机械重复,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不开夜车,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如何设计、编制试卷,提高命题质量和测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对于试卷的设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型: 继承创新又多样化。

  对于生物来说,试卷的题型无非就是选择和填空(大的简答题跟填空差不多),题型比较死板,应该多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增加试卷的灵活性。

  2.份量: 据班而定灵活掌握。

  一张生物试卷到底以多少道考题为宜?这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一般情况下,以该班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在考试时间内基本完成为标准。容易做的考题可以题目数量适当多些,相反,难度较大的试题题目数量应适当少些。

  3.内容: 趣精活创瞻前顾后。

  试卷的考查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精练性、灵活性、创新性”四个特征,也就是“趣、精、活、创”四个字。

  “百学趣当先”。我们设计的考题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结论,都要体现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考试中解答出来,考题尽量从学生中来,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语言儿童化,丰富多彩。考题要少而精,实而不华。考题答案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性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考题的形式可以由单项练习变为综合练习,内容由单学科知识考题变为融汇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考题。

  总体上来说,试卷的考查内容要以近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同时兼顾前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去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也要考虑到以后所学知识,对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知识内容起着导学的作用,也就是考查内容要瞻前顾后。

  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篇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这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使学生具有识别与获娶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学会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初步认识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为使本学科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条理化,优化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本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熟悉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第2条 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计划中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等内容。

  第3条 教学设计应具备授课课题、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

  第4条 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计算机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矗

  第5条 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

  第6条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表述时应体现三位一体的思想。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往往较大,可设立多级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7条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第8条 根据教学目标经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计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

  第9条 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并注意简练、规范、美观。

  第10条 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作业的管理方式,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

  第11条 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结合校本实际,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习素材。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2条 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

  第13条 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

  第14条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第15条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调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

  第16条 要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逐步推进。

  第17条 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

  第18条 上机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操作时间,加强巡视指导,提高上机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

  第19条 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

  第20条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控制的方式,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如死机、网络不通等“教学事故”,要有预案,在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1条 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进行,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和延续性。

  第22条 根据作业类型,利用学校网络平台、FTP、E-mail或自行开发的作业系统等平台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第23条 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对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细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笔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

  第24条 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注重测试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试结果,进行试题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第25条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第26条 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学生实际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

  第27条 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从作品的主题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

  第28条有效的课外辅导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

  第29条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理念来组织设计活动,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30条信息技术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一些专题有效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等活动项目,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


【对班级教育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对教育教学的建议06-10

教育教学的建议07-17

小学教学教育建议07-15

对班级建议06-10

给班级的建议07-15

教育教学意见和建议06-10

学校教育教学建议07-16

班级建设的建议06-09

班级春游建议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