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上课课程课件
心理健康课程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上课课程课件,希望你们喜欢!
和谐的人际关系
①乐于与人交往;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评价别人与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④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⑤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⑥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
①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
②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③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年龄于20岁左右,其心理行为应当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勤学好问、追求新知、勇于创新。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即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有朝气与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生活有满足感,有健全的意志,有完整统一的人格,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状有客观的认识,善于自我调节,适应良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其表现特点为:
①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
③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
④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
⑤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
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3、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因素
4、个体生理因素
5、个体心理因素
六、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2、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大力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4、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5、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第四章行为与健康
一、行为与行为方式
二、促进健康行为
三、危害健康行为
一、行为与行为方式概念
1、定义:行为是指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或为达到某一生活目标,人的内在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是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外部表现。简易地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都统称为行为。
行为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有一定结构及规则、并相对稳定和有其人格特点的行为格式或模型。
行为表现一个人暂时的人格状态。
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性,是其行为表现的定型化。
2、分析层次
分析行为方式的三个层次:
①处世原则 ②对事态度 ③行动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心理健康课程的任务”
心理健康课程的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六,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七,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心理健康实施途径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原文3800多字) 《教育部文件》教基[1999]3号。
【心理健康教育上课课程课件】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案(精选5篇)05-17
线上课程获得的心得02-01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12-0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范文(通用17篇)03-28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07-19
线上课程心得体会01-16
线上课程教学总结(精选15篇)12-24
线上课程心得体会02-10
线上课程心得体会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