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最后一站有感

时间:2022-08-03 09:02:3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看电影最后一站有感范文

  《最后一站》又名《最后车站》,是一部传记爱情电影。是由迈克尔·霍夫曼导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海伦·米伦、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后一站观后感,仅供参考。

观看电影最后一站有感范文

  最后一站观后感篇一

  电影《最后一站》讲的是晚年的托尔斯泰和他的妻子之间的爱与争吵。

  晚年的托尔斯泰崇尚节俭,反对特权,甚至决定放弃个人财产与贵族头衔,并将他的小说著作权留给俄国人民。

  然而他的妻子苏菲亚却完全无法接受这个“化小爱为大爱”遗嘱,她没有这么高贵的情操,她认为托尔斯泰的成就是两人毕生的努力,最后的结果,不应只是托尔斯泰一个人的决定。

  于是,她极力悍卫托尔斯泰家族的权益,据理力争,一点都不输男人的胆识,以及时而一触即发的情绪,使她成为众人眼中歇斯底里的难搞女人。

  但是她是一个敢爱敢恨、忠于自我并坚持自我的女人。

  她是一个对爱情始终如一、一直活在托尔斯泰的爱中的女人。

  电影中有句对白令我印象深刻,托尔斯泰问苏菲亚为何要如此挑剔?她说:“结婚以后,我是你的'杰作,你也是我的杰作,对我而言,爱情就是这样。我为什么不挑剔呢?”

  在生命的最后,他受不了这无休止的争吵,他在家中的地位令他无所适从,他选择了默默离开她。

  但是在他走后,他一直问身边的人,“她会来吗?会来吗?”

  直到死之前,他还在一直叫她的名字。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他说过,不管怎么样,我都无法停止爱你。

  她也一样,即使她强硬地反对丈夫把财产捐出来,但是在她心里她其实最在乎的是托尔斯泰是否爱她?

  在托尔斯泰弥留之际她只是拉着他的手,告诉他:“ 虽然我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但是我对你的爱是真的。”

  最后一站观后感篇二

  夜深人静,我没有一点睡意。是因为刚看完的那部《最后一站》电影,是因为电影里的主人公——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索菲亚。

  和所有美丽的爱情一样,他们曾经是那么恩爱,那么缠绵。在这无数个恩爱缠绵的日子里,托翁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三部巨著和其它作品,在无数个恩爱缠绵的日子里,索菲亚为托翁誊写和整理了所有的著作。

  然而,同舟共济了四十八年后,温馨芬芳的柔情,随着岁月渐渐流逝,随之,争吵、狂怒、歇斯底里,如硝烟每天燃起。到最后,八十二岁年迈的托翁竟悄然离家出走,病死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里。

  我怎么也不能在脑海里抹去这一幕: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老泪纵横的托翁凝望着闪着亮光的索菲亚的窗户,双膝跪地向她告别;我也怎么也不能忘记那一幕:当索菲亚知晓托翁病重危在旦夕之时,即刻赶往小火车站乞求见一见奄奄一息的丈夫那无助的眼神。曾经是那么深爱过,共度过精彩人生的.两位老人,经受着如此激烈的爱与恨交加的痛苦心理历程!我的心在颤栗。为什么,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许多人认为,索菲亚根本无法理解托尔斯泰的志向,琴瑟甚笃的恩爱夫妻到了人生暮年,两人的理念截然不同。托翁超尘脱俗的伟大理想和索菲亚极力维护个人和家庭利益的世俗观念的冲突,造成了他们的感情裂变。

  有人则感叹:伤害,是爱的一个组成部分,世上有哪一种爱情是不经受伤害的呢?

  是这样吗?是不是还有另一种诠释?拥有的会慢慢平淡,得到的会渐渐褪色,在时间面前,一切的美丽最终都会枯萎?

  昔日相濡以沫情甚笃,现今相看生厌心犯愁。

  若能理解宽容作甘露,有望温馨芬芳爱如初。

  下载了这部电影。朋友,你看了后是怎么想的?

  最后一站观后感篇三

  学生时代,曾在课本上看到过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简史。如今,我关于他的印象,仅限于,一段文字,和一张图片了。那段文字,大概是这样写道:“列夫·托尔斯泰逝世后,他的墓处在一片宁静的树林中。这座坟墓,没有墓碑,没有名字,如果有人走过,没有人会知道这是托尔斯泰的墓。”在文字的最后,附上了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照片还有些不太特别的清晰。

  “伟大”、“简朴”、“无私”这些词,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到现在对托尔斯泰的看法。当我从看完那不完整的文章后,并没有继续了解他的作品和生平故事,只觉得他的思想是如此的“伟大”而已。

  多年以后,也就是今天,在我看了《最后一站》,关于托尔斯泰晚年时期的电影,过往的看法在此基本改变。反而开始同情他的妻子索菲娅,并且讨厌他的弟子切尔特科夫,和他的大女儿塔尼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暂且表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我可能偏向感性,但也不乏理性。

  在托尔斯泰年轻时,他的恶习很多。或许,有人说年轻人总会冲动,可以谅解。是的,可以谅解。人生中,孰能无错呢?

  我一直在猜想,托尔斯泰一定很矛盾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的晚年时期,他的弟子同他的大女儿,一直合伙提防他的妻子,为的就是把他所有作品版权抢到手中,归于公有。他,以及他身边的弟子和他的女儿,总是说索菲娅不理解托尔斯泰为什么想把作品归公,为什么他不想为了金钱而去写作,为什么索菲娅总是不能与他的精神有共同的交集,虽然索菲娅和托尔斯泰是如此相爱。也就是种相爱,他们从没忘记对方,从没抛弃对方。直到托尔斯泰到最后,受不了索菲娅,受不了那个家庭,留下一封信离开。可是,到逝世之前,他在昏迷的状态中,嘴里不停喊着的是索菲娅的名字。庆幸,他和索菲娅彼此见到了最后一面。

  恰恰因为这样,托尔斯泰在晚年为了作品版权,他常常在索菲娅和他的弟子切尔特科夫之间徘徊,不得不做出选择。虽然,到最后,他还是偷偷的瞒着索菲娅把版权授给了他的弟子,将作品归公所有。

  方才,在看完了电影之后,又看了一篇关于《高尔基为何替托尔斯泰夫人辩护?》。文章说,托尔斯泰逝世后,他的妻子索菲娅饱受指责,只因为索菲娅与生前的托尔斯泰有着强烈的思想冲突。

  这篇文章还说,索菲娅基本上不喜欢围绕在托尔斯泰身边的人,总觉得那些人是“寄生虫”,一点一点吃掉着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并且希望在托尔斯泰,这个大文豪的生活留下一丝痕迹,在他日后的传记里出现似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只要身边有一个人成名,那么这个身边的人会有一些附随他的人,跟他吃香的,喝辣的。”这正是索菲娅讨厌托尔斯泰身边人的原因之一。

  另外,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被忽略掉了,虽然托尔斯泰和妻子育有13个孩子,可是这些孩子中大多数体弱多病。

  在托尔斯泰那座巨大的庄园里,托尔斯泰好像遗忘了自己的生活的来源靠的是什么。并不是仅仅种些瓜果蔬菜,就能养活家人,仆人,追随他的人了。那岂不是太可笑。托尔斯泰整个家庭的生活来源,仅仅靠的是他的作品换来的生计。若没有索菲娅在背后辛勤的打理家务事,托尔斯泰绝对无法静下心去写他的作品,无法养活整个家,包括仆人,和他的那些追随者。索菲娅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家。然而,托尔斯泰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他的弟子和他的大女儿在他的耳边煽风点火,劝他的作品归公所有。

  一个女人,辛苦的照料一个庞大的家,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为了爱,对托尔斯泰的爱。虽然,她无奈的成为所有人的眼中钉,饱受痛苦的指责,她的苦,谁又能明白?!否则,她能为了托尔斯泰守了几十年的家。在如今社会,一个人在那样的家庭中当一个妻子,恐怕不是离婚,就是自杀了,选择留下的寥寥无几。

  不得不说,托尔斯泰为了将作品归公,多少含有一点虚荣心,也更是满足了他的大女儿,以及他那位大弟子的虚荣心。毕竟,托尔斯泰曾经在上流社会混过。无奈的是,他好似曾未清楚过家庭靠什么过活,柴米油盐从哪里来,除了让他的文字,让他的.思想远远传播,他是否关心过他的家庭呢?没人会知道,也许他从心底关心过。

  现在再看那张无碑无字的坟墓,忽然觉得有些可笑。但比雷锋摆拍,沦为专制主义的傀儡强得多的多了。前者,自我价值的体现,共和的思想。后者,则是体现他人价值,实践他人的思想。相对于前者,后者更是可悲。不过,也的确让我们知道了,做好事并不应该在意他人的眼光,因为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独具的人格魅力,与其他人无关。

  即使,列夫·托尔斯泰并不喜欢浪漫主义,但实际上,他的潜在意识里还是存在浪漫主义的,对理想的世界有所追求,不仅仅存在对现实中的抨击,讽刺。虽然,他从心里都不愿意承认。

  说到最后,对“托尔斯泰”这个伟人,多少还是心存敬畏。至少,他和索菲娅真心相爱,心里一直牵挂着她。

  电影的最后,也确实让我感动了。

  PS:这部电影,戏剧很有张力。尤其是,索菲娅(扮演者海伦·米伦)的情绪处理上。另外,这部电影是从旁人的角度,去讲述托尔斯泰整个的晚年生活。而瓦伦汀的(扮演者詹姆斯·麦卡沃伊)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之前在《成为简·奥斯汀》的电影里,就被他散发出的魅力所吸引,让我极为欣赏。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风景,庄园,基本上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样子,对那个时代颇有好感的我,非常喜欢。


【观看电影最后一站有感】相关文章:

最后一站英语作文随堂练习(精选10篇)07-20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09-19

电影最后58天观后感(精选6篇)08-23

最后58天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08-23

观看《梦开始的地方》电影有感11-03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03

最后观后感12-13

《下一站幸福》观后感(通用14篇)05-20

下一站幸福作文10-03

《下一站是幸福》语录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