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的观看感想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红楼梦的观看感想范文
《红楼梦》已经被翻拍成影视剧了,红楼梦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红楼梦观后感吧。
红楼梦的观后感篇1
“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开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这便是我最爱的小说《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一九九零年。这是曹雪芹在清朝时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广泛、深入而细腻的描绘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对凡人常事所做的细致描写中,塑造成群的典型形象。421个小说人物中,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文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答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儒家着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利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教学道批评得一文不值。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黛玉性格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宁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样,都是的她像一株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激。用我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和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这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词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隽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可惜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观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得以倾诉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不可奈何啊!
端庄贤淑的薛宝钗。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教育过得为人方式,也正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
……
不过这些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的结局。而《红楼梦》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这一悲剧制造者的罪孽。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一问世就轰动了社会。“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为品评书中人物高下。人们互不相让,“几轮老拳”。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红楼梦》也熠熠生辉,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当今世界,研究《红楼梦》已成为一门学问。曹雪芹以一本未完稿的小说成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齐名的大作家,这是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红楼梦的观后感篇2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是在初中,当时借了一本简版大概两三日便读完,完全是处于一种炫耀性的谈资,对于其中的人物描写刻画终没有什么深入的想法。第二次大概是在高考完,我姐买了那本红楼梦,当时闲着无事便读了,但是大概是二十回左右的时候就读不下去,感觉里面没有什么有营养的东西,当时自己对那些文辞诗赋又不感兴趣,饮食描写也毫无印象,雕梁画栋也难以想象,所以当时还感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红楼梦的研究那么感兴趣,甚至还专门发展了红学来研究。大二寒假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文学底蕴匮乏,想把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再看一遍,但是还是只看到三四十回就难以继续,里面多是一些儿女情长的描写,觉得甚是无聊,也就无心再读完。
大三寒假的时候,上学期深感俞孔坚知识的渊博,又兼受到北大清华推荐书目的刺激,上学期又看了些古典的著作不得不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又觉得重读经典的必要性。所以寒假的时候,才发觉静下心来在看的时候,觉得里面虽不是大有玄机,却也足以引人入胜。而且正值红楼梦电视剧在播放,两者相结合有些爱不释手。但是开学之后仍未看完,且忙于考研,更无暇自顾。偶然在午睡之时闲翻几章便决定闲时看,岂知看到四五十回的时候觉得突然之间家道就中落了,到六七十回的时候更加好奇作者要如何收场。以致后来心思不宁总想看完了之。索性今天中午看完,感慨万千,觉得自己一定要写一点东西抒发这点情感。
刚开始最让我觉得好奇或是好玩的是:古代对美的追求是不限性别的,无论美男(蒋玉菡、秦钟等)还是美女;当时的生活真无聊,不是男女间的暧昧就是吃穿的讲究;还有就是婚姻多追求“亲上做亲”,到之后代基因质量不高,体质孱弱,人丁不旺。但是后来读的章节多了一些的时候,才觉得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人生苦短何苦自寻烦恼;人生沉浮不定,看开了才好;生命虽说是充满未知但是仿佛在冥冥之中已有定数;强扭的瓜未必不甜,生活中的爱情不仅仅是爱与不爱,还要考虑适不适合。
真的很佩服曹雪芹,将每个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如此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尤其是生活中的日常对白,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便是桀骜的黛玉在长辈前也是遵循人情世故,虽不如宝钗、王熙凤那般圆滑。但是仍有疑惑,对于人物性格的.转折太过于突兀,王熙凤在尤二姐那件事情上就表现及其狠辣歹毒,探春在大观园内搜检时表现得也极为强势,惜春与尤氏的对话中也极其无礼,而宝钗则在和宝玉成婚后表现的极为凉淡。
读完之后再将第一回拿过老读一遍,会觉得和苏菲的世界及楚门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到底什么才是真,什么才是假,或许两者都不存在;西方将其归于哲学,而中国的文学多具有梦幻色彩,诡异之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戏,一场宏大的舞台剧,人物之间彼此纠缠,你是我生命中的配角,我也许只是一个旁观者。
红楼梦的观后感篇3
新版红楼梦,又称“青楼梦”;又戏称“红雷梦”。
红楼梦小说拥有一个粉丝群体,叫“红学家”。这是中国所有名著中唯一因书成“家”的。
前几天看世界杯,趁空看了看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以下简称新红)。看了四集,秦可卿之死,贾瑞戏熙凤等。其余的不看了,一则看电视剧本来就看得少;二则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看了四集就写点感受,容易遭人唾弃,也顾不得了。
总体感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但也没有感到特别好。这和张纪中老先生的戏观感不同,张老先生的戏可以概括为:想像中很糟,看了一点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力还不够好;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也参照了87版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这部戏的主演主要是邓婕-王熙凤;欧阳奋强-贾宝玉;张莉-薛宝钗;陈晓旭-林黛玉; 袁枚-袭人等。
一、场景和画面
新红的场景布置的挺漂亮,对于建筑的布局、周围的风景、以及场面布置和道具选择都别具匠心。我注意到整个场景选择的颜色都偏红、偏暗。
偏红自然显得富丽,但一味用红色则俗,没办法,古代家具都喜欢大红大艳,方显气派。其实红楼梦的原本里面,对家居布置的描写还是比较写实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就看见王熙凤住处: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这像哪里?有点像乔家大院里面的场景,这才是深宅大户。红楼梦中对贾政的居室布置就描写的很详细,贾政住处“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一溜子半旧等字眼也出现了。我个人觉得,对红楼梦这样耳熟能详的场景布置,关键是要写实,最近唯美派场景的.电视剧有好几部,如仙剑奇侠传、胡歌林依晨版的射雕英雄传等,新红也算一部了。这本也无可厚非,王扶林87版(欧阳奋强和陈晓旭版)红楼梦在拍的时候,没什么钱,一切都以节省为主,但对场景的塑造虽然没有那么富丽,有点类似江南的园林,也很吸引人,毕竟那个时代还是俭省为主,老百姓家也不富裕,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注重感觉,可以说各有千秋。
但这偏暗,就有点阴森森的。秦可卿的卧房,我就基本上看不清周围的场景。整个卧室在原著里面描写的像公主的卧房,在明清时期,宫廷和大户人家的家里在夜里的确是阴森森的,因为那时候的照明设施不像现在这样,都是景观照明。那时候没有。红楼梦最终的大结局的确是一个悲剧,忽剌剌如大厦将倾,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很多人觉得新红拍得像聊斋,我觉得导演对这个阴森森的环境的选用倒是很贴合红楼梦的剧情。同样,在一些场景应该是欢快、明亮或者素雅、洁净的,按照我对新红的观察,导演应该这方面理解不会有太大偏差。但令人奇怪的是,新红的场景里面大量运用了现代的灯具照明点缀,如元妃省亲的时候,对大观园有个特写,那花园里面小径两旁的照明系统,非常现代,有点像宁波月湖小路旁边的景观灯。
新红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我没有见过类似的,但基调基本上以富丽堂皇、豪门大宅的思路为主,这应该是按现代人的思维做的布景。
至于背景音乐,好像是戏曲,没注意听。网上说是昆曲。
就场景和画面,唯美,不够写实。
>>>下一页更多精彩“红楼梦的观后感”
红楼梦的观后感篇4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红楼梦的观后感篇5
四大古典名著,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我都看过不少回了,这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特别是电视剧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这段时间和同事都在谈论新版的《三国》和《西游记》,我也随便看了几集,总得来说很失望,可能我是属于比较怀旧的人吧,总觉得经典始终是经典,再怎么翻拍也比不上。最关注的还是新版的《红楼梦》,因为开播的时候没追上,趁周末休息的时候,连续追了三天,已经是播放到三十几集了。看了这几集,心里有种强烈的感觉,不吐不快。
首先新版整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群唱戏的,片头片尾包括插曲有京剧的唱腔,而且那个曲调听着有点吓人,像聊斋里讲鬼故事似的。还有演员的头饰装扮就跟唱戏的没多大区别,一大群人站在镜头前,一点特色都没有,看了三天,主要演员还没分清哪个是哪个,感觉戏里主人的装扮还没有奴婢的好看,至少奴婢们的打扮还容易分清楚。还有一个很重要人物王熙凤的.服装,王熙凤是一个非常精明、泼辣的角色,而且性格是那种人未到声先到,处处喜欢抢风头的女人,服装主次上应该是属于颜色鲜明,如红色会比较多的,但看了几集,竟然都是以黑色为主,给人很沉闷的感觉。
另外谈一谈演员的表演,我觉得老太太和王熙凤的演员也不好,想想旧版老太太的演员是那种非常富态,而且特慈祥的老人,但新版的这个演员演技先不提,我觉得首先就选错角色了,脸太瘦,给我感觉是一个过于精悍的老人。还有那个王熙凤,邓捷演的时候,那种眼神、举止,新版的演员确实远远比不上。最后谈一谈那个旁白,我不明白为什么新版的会有这么多的旁白说明,旧版里的一个眼神,一句台词,细细揣摩是很耐人寻味的。
以上只是看了几集新版《红楼梦》的观后感,算是对自己喜欢的名著一个关注,以前拍戏是三年才拍完,而且演员全部都是集中式管理和培训琴棋书画,可现在翻拍,一年都不用就拍出来了,感觉就像吃方便面。虽然不喜欢翻拍,但李少红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之一,就当是抱一个宽容的心态看完吧。
满纸荒唐言,一本正经心!
【红楼梦的观看感想】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观看感想范文08-02
观看《哆基朴的天空》的感想范文08-03
观看消防演练个人感想范文08-03
观看法制节目个人感想作文08-03
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后的感想08-03
肖申克的救赎观看感想范文08-02
鲁滨逊漂流记的观看感想范文08-02
观看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心得感想05-27
观看升旗仪式个人感想范文(通用11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