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绽放的观后感

时间:2021-11-23 12:08: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绽放的观后感

影片《绽放》通过一个盲女钢琴手的“视角”,叙述了她和她所在的 “残疾人艺术团”中一群残疾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故事。影片从编剧、导演、摄影到表演各个创作环节,都体现了一种少见的简单质朴风格。它不是一部艺术家们为观众苦心编排、精雕细琢而成的“作”品。而是发生在一座座令人目眩的广厦、豪宅周围,发生在无数小康人家和“成功人士”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的演员,大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他们没受过电影表演的专业训练,并且身有残疾,表演自然不够专业、老到。但正因为如此,影片才能像现在这样真切动人,令观影者不能不一次次为之感动落泪,为之感慨、深思。《绽放》是美丽的。它以沉静、淡雅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残疾人演出团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它将叙事的焦点放在月明(音)的身上,通过她希望凭着自己苦苦练就的一身本领,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却四处碰壁,最后在方团长、关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获得成功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艰难状态,赞美了他(她)们在面对困难时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气。同时,这部电影还讴歌了以方团长、关老师等为代表的对残疾人充满关爱并为他(她)们甘愿付出的社会良知。影片虽然是表现残疾人的生活,但编导者们有意地回避了那些在生理上令人不快的“真实”,而将电影的影像世界营造得有如梦一般温馨,使观众嗅到兰花香气的诗意。

绽放的观后感

《绽放》除了美丽之外,还让人触到了某种更深刻的东西,这东西应该叫做“警醒”。月明苦练钢琴十多年,弹得行云流水,其本人的形象宛如丁香般美丽,性格又是那样的温存,开朗中透着少女的腼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怜的姑娘,却在走入社会的道路上常常碰壁。影片用非常简练却使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手法来表现月明在寻找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考某专业演出团被拒之门外;到宾馆当琴师遭受冷遇;当家庭教师又被顽皮的儿童戏弄,走投无路的她只好去按摩院当按摩女,还被同行欺负……若不是方团长及时阻止了月明,这个美丽的音乐天才的人生就可能被葬送!《绽放》中对残疾人困境的直接表现并不多,但这几场戏、这简单的几笔就能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它使人的心阵阵刺痛。观众不难联想,“月明尚且如此,其他残疾人该当如何?”不要小看了这几场戏,它恰恰是《绽放》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至少它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有着非常深刻意义的主题。诚然,从直观上看,影片的编导没有描写残疾人如何与社会上某些带有歧视眼光的人直接发生冲突,甚至没有写残疾人与社会的对话。这大概是创作者们为了保持《绽》片的总体艺术风格及思想追求才理智而高明地舍去了这些描写。但因为有明月的这几场戏,整个残疾人的艰难状况就能被映射出来。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得明白。片中双目失明的弹琴姑娘,让人们想起了一位令无数人爱戴的伟大演奏家: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的配乐中有一段小提琴演奏的“小红点”主题,怨而不怒,如泣如诉,优美动人,不知曾使多少观众为之潸然泪下。它的演奏者依札克-帕尔曼先生就是一位残疾人。他是当今世界乐坛上唯一一位坐着演奏的独奏小提琴家。幼年患的小儿麻痹症伴随了他一生。他不但双腿不能行走,连站立都很困难。每次登台,他都要架着双拐从后台吃力地走到前台中央,然后坐下来开始演奏。谢幕时他也要像其他演奏者一样,在前台后台之间来回多次,以答谢观众。他架着双拐吃力地往返,乐队指挥和队员无人前去搀扶,逾千观众也都是安之无素,从来没有一个人呼吁他少走一个来回,早些下场休息。试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就了那样一身绝艺,成了当代位居顶峰的几位小提琴家之一,也就不难明白了:面对这样一个真正的强者,常人们会有对他表示同情、施以怜悯的资格吗?当然不,人们是只能肃然起敬、仰之弥高的。

【绽放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绽放02-02

美丽的绽放02-02

绽放观后感06-11

绽放观后感11-12

绽放观后感的开头06-22

电影绽放的观后感06-30

夏日绽放经典散文07-03

绽放励志文章05-23

绽放的流年散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