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财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时间:2022-08-04 05:11:29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企业财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企业财务合理化建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对企业财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企业财务合理化建议篇一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顺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财务工作合理化建议。会计人员有的随领导意志而变换,导致财会队伍不稳定和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预算观念不强,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的理财意识普遍缺乏,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较为薄弱。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往来款清理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财务公开度不够

  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经常有行政单位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区分不了哪些是专项经费,哪些是正常经费,也无法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缺乏

  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调查表明,目前行政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会人员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挥,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免,这就决定了财会人员无法有效实行其对领导进行财务监督的职权,从而造成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出现“以权代法”等问题。

  (二)管理职能的缺陷

  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法彻底消除,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记账、算账、报账”的圈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涣散,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奇怪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规范的现象。由于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并且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报账、做报表,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这些导致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三)管理基础信息的缺乏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要求。

  三、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及影响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

  主要有:贯彻执行财政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本单位行政经费的预算、决算,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销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负责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的发放工作;负责单位的会议、出差、邮电、印刷、购置办公用品等费用的借款和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现金、支票的管理和汇款,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负责单位职工医疗费用的借款和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报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责单位的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工作总结《财务工作合理化建议》。 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由于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是我国各级政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受国家政府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影响很大,具有特殊性和特权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需要进行成本核算;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缺乏成本、效益和效率意识。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保值增值;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财政拨款,不计提折旧。企业单位强调资金的筹集、增值,而行政单位更多地强调预算资金的计划、控制与决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效用的最大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新财政体制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对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活动的管理,在新财政体制下,呈现出与以前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于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还需要满足于财政和社会。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软件的使用、会计信息的共享,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核算中心、银行网络信息的互通等,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行政单位内部,行政单位与财政、银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使信息的生成、传送、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四、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程序

  健全程序是主要方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贯穿于制度之中,存在于部门预算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严格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制单以及实物保管措施;建立预算监督和专项经费检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经常复核的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达到不做假账的要求,保证单位钱、物、账的真实完整。

  (二)实行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就是行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置人民群众监督下。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基建投资来源、所办经济实体及所有门店出租的管理费、利润及使用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形式: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公用经费的使用

  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参照企业的做法,资金支付通过不同部门来加以内控,加强资金运转过程中的控制。在承诺阶段进行控制:确认支出的资金建议已经得到了批准;资金已经按预算的意图被拨付使用,并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的资金;支出资金的建议是按预算中确定的类别提出来的。在取得服务或实物时进行核实:核实实物是否已经抵达,服务是否按合同规定完成,并且取得相关凭据。付款前的控制:确认付款义务已经发生,有适当的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适当的收款人。付款后的审计: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任何可能的违规行为。在行政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中,负责付款的人与控制上面这些活动的人应该是分开的,用这种制衡性制度来控制财务的合规性,同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来负责实施,使公用经费的支出得到控制。

  (四)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是以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利用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的经费支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行政单位财务在运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为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活动总结。财务分析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最终成果,是财政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报告使用者了解行政单位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矗随着新财政体制的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这些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要求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单纯的核算向核算与管理并重,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管理作用和参谋作用。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新财政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财务合理化建议篇二

  沟通是企业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一、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我很信奉这样一个观点:管理不是门艺术,也不是科学,而是实践,通过其业绩目标的最终完成来体现企业的价值。

  企业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沟通为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没有沟通,管理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沟通是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好像一个组织生命体中的血管一样,贯穿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促进身体循环,提供补充各种各样的养分,形成生命的有机体。

  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二、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

  外部沟通一是通过公共关系手段,利用大众传媒、内部刊物等途径,与客户、政府职能部门、周边社区、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关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创造好的发展氛围;二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资信度,为企业腾飞和持续发展提供好的环境。

  内部沟通方面一是建立健全规范公司会议系统,使公司各种指令、计划信息能上传下达,相互协调,围绕企业各项指标的完成统筹执行。通过月会、周例会、调度会、座谈会、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快速地将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使大家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步调一致,方向目标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使目标完成得到保障。二是针对公司全体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活动,设立合理化建议箱和合理化建议奖。无论是技术改造、成本控制、行政管理等各领域,全面展开。从为企业发展到献计献策,树立主人翁精神,获得好的效果,从经济各个角度收获很大。三是建立公司内部刊物,每月一期,发致公司各个层面,把公司生产经营动态进行有效汇总,整合公司信息,统一全体员工思想。

  三、如何使沟通更顺畅

  (一)首先让管理者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则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

  (二)公司内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

  沟通的实现有赖与良好的机制,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员工不会做你期望他去做的事,只会去做奖罚去做的事和考核他去做事,因此引入沟通机制很重要。应纳入制度化、轨道化,使信息更快、更顺畅,达到高效高能的目的.

  (三)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沟通

  与员工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沟通应抱有“五心”,即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只有具有这“五心”,才能使沟通效果更佳,尊重员工,学会赏识员工,与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管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员工参与进来,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在企业内部形成运行的机制,就可实现真正的管理。只要大家目标一致,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企业所有的目标都会实现。那样,公司赚的钱会更多,员工也将会干得更有劲、更快乐,企业将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

  企业财务合理化建议篇三

  一个富有朝气又充满生机的企业,自然要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有与之配套的激发员工潜能、释放员工能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辅助,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力。在这方面,德国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的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德国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范围包括:围绕改进企业运行和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简化工艺程序,节约材料和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安全程度,注重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提出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合理化建议既有从实践中产生的对现行工艺或结构改进的`想法,也有受别人指点或启发但尚未运用的创新思路。在界定其是否合理时,主要看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能否提高生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原材料损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如果拿不出具体方案,或只是泛泛批评则不属于合理化建议。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根本目的除降本增效外,还使职工具有高度责任心,激发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此外,要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鼓励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进谏”,不吝良言,并由此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荣誉感。

  其次,德国企业合理化建议的管理模式及操作。他们建立了较为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机制,运用了电子信息手段,职工可以通过企业内网系统直接输入合理化建议,也能直接查询所有合理化建议的内容、执行情况。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集约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设立合理化建议管理办公室作为合理化建议交流与协调中心,任命点子经理,由其负责接收职工建议,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指导,对合理化建议报告进行初审后转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主席由企业领导任命,成员包括点子经理、两名技术专家和两名工会代表。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对建议是否具有操作性及实施后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奖励建议。他们还对执行合理化建议的预算经费和实际效益负责,有些合理化建议在决定实施前还需专家鉴定;二是行政负责模式。由各级部门领导直接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管理,即从接收、评审到确定奖励金额全部由各级部门领导负责。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各级部门领导作用,由他们直接决定是否实施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奖金高低。如需专家鉴定,则请业内权威专家做评估鉴定;三是团队合作模式。是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也有“主持人模式”之称。该模式的特点是成立一个形态分散的“点子管理团队”,由其负责对职工建议的评估和实施。“点子管理团队”可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或业务关系设立,大都由6至8人组成,包括1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主持人”和1名部门领导。“主持人”是从职工中选拔出来并接受过合理化建议管理培训的技术人员,他负责协调和联络工作。无论实行哪种管理模式,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标准基本一致。奖励的标准通常按照建议实施后第一年带来的效益再划分若干档次,根据不同标准发放奖金。有些合理化建议无法估算其直接经济效益,但其对预防事故、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提高质量及公司形象确实产生了效果,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的,也给予奖金或物质奖励,以使合理化建议能够运行顺畅,管理有序,良性循环。

  第三、对国内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有益启示。其一,将其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德国企业领导一贯强调以人为本,把职工视为宝贵的“经营资本”,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调动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创新和献计献策活动,对企业合理化建议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他们普遍实行职工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企业管理层要与职工委员会签订一份协议,或在制订“合理化建议管理实施办法”时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合理化建议的管理模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任务,设立常设机构或管理团队,对评审程序和奖励措施做出具体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二,重视对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的培训。德国企业有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组,负责研究合理化建议管理机制,还时常举办“点子经理”培训班,培训合理化建议管理人才,为企业交流合理化管理经验提供平台,促进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的推广。其三,制定公开透明的评审和奖励制度。在执行中严格按照合理化建议产生的效益价值给予奖励,其中包括对给企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也予以适当奖励,使其成为促进职工自觉参与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合理化建议活动能够充满生机并持久健康开展的关键举措。


【对企业财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相关文章:

对节能增效提出合理化建议(通用5篇)09-06

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09-25

对品管部提出合理化建议范文(通用10篇)11-08

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通用8篇)11-22

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通用8篇)11-16

关于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书范文(精选10篇)09-18

对财务部提出合理化建议范文09-06

提出分手的句子11-26

提出分手的句子4篇11-26

向情人提出分手的句子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