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京剧的观后感
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了京剧。在这之前,我就听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且在以前我还听爸爸告诉过我:生旦净莫丑是京剧里最典型的五种人的形象。京剧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四种“唱念做舞”或是“唱念做打”。
经过了几十分钟的路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戏院。在路上刚行一半路程时,我就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儿观赏到京剧。
可等到开演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京剧是这么回事:一群演员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在台上唱唱说说,旁边还有一群乐队在给他们伴奏呢!台下的观众也在连连叫好,掌声一个比一个热烈,现场气氛无不热闹,在这样热闹的气氛里我们看得也同样异常兴奋!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听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
第2个片段《三岔口》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主持人在介绍的时候便说了它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之一,那可是个不小的名头呀!在这整个戏中舞台上的道具只有一个桌子和椅子,台上的演员也没有开口说话唱戏,只有一番打斗的场面,是生旦净莫丑中武生的看家戏,全靠的是真功夫!看了这个片段我很是吃惊,台上的演员们做着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又是翻跟头,又是刀枪棍棒的.,就一个动作都够练三年五载的,更别说这么多的动作了!真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
其实看了这么多,还是离不开一个中心点,那就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现在我看完了这场京剧后,可以很坚定地告诉大家,京剧不但是我国的国粹,而且还是我国永垂不朽的国粹!
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读者)。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可以想见,面对公主等人的责骂和不理解时,有多少次真-相险些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说,他要对得起赵家,更要对得起公孙忤臼等英灵。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个点上,这出戏应该再多一点描写刻画,使得程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一个历史事件被搬上舞台,势必会有一些出入。在戏中,程婴假装投靠奸臣屠岸贾,并让赵武认其为义父,从小在屠岸贾身边长大。这样的变动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样长大的赵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决然杀了屠岸贾?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我们很希望将黑与白,善与恶分得彻彻底底,于是不惜对人物逆人性而动。既然“窦娥冤”中的窦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赵氏孤儿”也不妨再多进行几次改变。狐狸说得对,京剧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
“赵氏孤儿”很好看。当然,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历史事件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气,运用到艺术中,很美,很能打动人。
【京剧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传统京剧随笔07-03
关于京剧的作文05-26
关于京剧的作文01-04
京剧观后感11-12
看京剧观后感06-12
京剧的观后感作04-07
京剧武生的机敏经典美文06-05
浅谈京剧经典优美散文07-11
京剧中花旦是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