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
歌剧《弄臣》是威尔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负盛名和长演不衰的剧作。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歌剧弄臣观后感,仅供参考。
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 1
意大利的歌剧大都太闹,威尔第大概算是达到了一个极致,高亢的男高音,快板,轻快的旋律,清亮的意大利语发音,感觉就是这个民族吧。在听瓦格纳和莫扎特以前我一直觉得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峰,威尔第,当然还有普契尼,后者要多了很多华丽的色彩。
但我第一次听“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最后伊索尔德的情死之歌让我在不经意间发觉自己泪流满面,意大利的作曲家从阿莱没有给我这样的感受,不管歌剧讲述的是多么悲惨的.故事。
也许只是喜好的问题吧,意大利的歌剧总让我觉得肤浅。
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 2
我一向就不喜欢歌剧和戏曲的电影版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也并没有获得电影蒙太奇的优势。看似很连贯,实际上容易让观众走入误区。以前看电影版的`京剧《曹操与杨修》。
对于歌剧、戏曲、话剧这样的艺术形式,我很强调其剧场性。我认为舞台的整体呈现包括其换场形势,特别是在剧场这样的独特环境的种种限制,这些都是这种艺术样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造成感官和体验的元素。缺少了,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之强调其文学性,世界上就只需要文学一种就可以了。
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 3
歌剧《弄臣》是威尔第作品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歌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他的作品中,《弄臣》、《茶花女》、《阿依达》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歌剧。其中,四幕歌剧《弄臣》完成于1851年,同年首演于威尼斯,剧本由波亚维根据雨果的名著《国王寻乐》改编。这部作品是威尔第最惊人的作品之一,至今久演不衰。
《弄臣》为四幕剧,但我认为,《弄臣》的剧情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弄臣黎戈莱托得意之时;在这部分剧情中,黎戈莱托受到公爵的重视,经常帮公爵欺辱大臣们的妻女,使大臣们个个都对黎戈莱托恨之入骨,但是因为公爵的原因,一直敢怒不敢言,私下一定要报复黎戈莱托。第二部分是弄臣黎戈莱托失去女儿时期;黎戈莱托虽然在宫廷中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但是同时又是一个十分慈爱的父亲,人都是有两面的,而黎戈莱托更趋于复杂。在这个剧中,黎戈莱托十分爱自己的女儿吉尔达,让她住在偏僻的房子里,还雇佣了一个保姆照顾她,不让女儿涉足外面的世界,只允许吉尔达去教堂祷告,此举动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应该是“溺爱”吧,黎戈莱托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女儿,但是让没有想到是吉尔达在教堂看见并喜欢上了公爵,而之后公爵假扮穷学生去追求吉尔达,而对于这,吉尔达并未曾对黎戈莱托提起,假如吉尔达把它告诉了黎戈莱托,或许最后的结局就不是悲剧了吧。第三部分是黎戈莱托复仇时期。在吉尔达失贞后,黎戈莱托对公爵恨之入骨,认为伯爵的诅咒终究还是应验了,他发誓要为吉尔达报复公爵。
作品中,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其中黎戈莱托是最值得品味的一个人物。他是善与恶的共同体,狠毒与慈爱的复杂结合。不像一般作品中鲜明的善恶设定,黎戈莱托是以个人性十足的,让人又恨又怜的真实的小人物。在做恶时,他毫不手软,心狠手辣,但又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在身不由己的同时渐渐习惯并麻木。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女儿,他又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让每一个人都如此动容,那种不带一丝虚假的,纯粹的爱,成为黎戈莱托人性中最美丽的亮色。这种爱同样可以驱使他去雇人谋杀,爱在人性的矛盾中摇摆,爱在善恶之间成为刻骨铭心的特征。
这部歌剧的音乐和威尔第其它歌剧一样,声乐旋律起着主导作用。剧中的许多唱段都是世界名曲。第四幕中公爵的抒情歌《善变的女人》,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于是这首歌很快就成为世界流行的歌曲。剧中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唱段,如第三幕黎戈莱托的咏汉调,第二幕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第四幕中公爵和玛达林娜、吉尔达、利哥莱托的四重唱等等。其中,代表诅咒的音乐动机是这部歌剧的主导动机,阴暗而悲惨的小调形成一种类似呻吟的音调,这个音乐动机真实地描绘了弄臣内心的痛苦。当黎戈莱托发现女儿被抢走时,其内心的担忧与不安却遮掩不住地时时流露出来,以这种复杂的情感,威尔第表现得十分巧妙、细腻。他给弄臣安排了一首没有歌词的诙谐歌,描绘出不幸的弄臣假装出来的无忧无虑,但是,在简单的旋律进行里,却包含着他的不安和焦虑。当弄臣要求把女儿还给他时,他唱出了一首咏叹调《弄臣,道德败坏的子孙》,在这首歌中,他撕下了丑角的面目,表现出一个愤怒的.、受损害受侮辱的父亲的形象。或许,在他帮公爵侮辱伯爵女儿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也会遭受同样的结果,也许这就是因果循环。
歌剧以吉尔达的死去作为结局,给人以无限的遗憾,对于吉尔达的做法,我是不能完全认同的,难道她不能理解她这样的做法给她的父亲带来的伤害?难道她不知道她这样做全是枉然?年轻的我们容易意气用事,为爱痴狂,以为为爱牺牲是很伟大的,从不考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后果有多严重,我们应该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爱情的冲动。但这往往也是很难做到的,可能这就是在生活,爱情与善恶中挣扎着人们的宿命。
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 4
全剧最悲惨的人物就是弄臣利哥莱多。在我看来,他的悲哀的并不在于因样貌丑陋只能在公爵面前当弄臣讨生活,也不在于他短暂拥有就消失的完满家庭,而是,他深深的自卑导致和分裂的内心。他一边在公爵面前扮丑讨好,明明内心憎恶公爵和贵族们为所欲为调戏妇女的做法,却违心说着俏皮话当他们的帮凶;一边在女儿面前绝口不谈自己在外的身份,在家庭生活里扮演慈父的形象为独生女创造物质富足的生活。
如果弄臣没有从一开始就过度的保护女儿,开诚布公的告诉女儿自己的身世,和女儿分享自己在公爵面前当弄臣虽然痛苦,但是为了给家庭创造好一些的物质生活。如果他稍微关注一下女儿的精神生活,留意考察保姆的人品。如果他坦诚的和女儿分享自己生活的不易。或许,结局就会完全不同。
可惜没有如果。
看剧都会说弄臣可笑可悲,可不论时代,无论文化国籍,络绎不绝的像他一样的人在生活中上演着弄臣的悲哀。有出身偏远农村的青年不好好学习也不肯务实工作,一边不屑于父辈的贫穷一边堂而皇之的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啃老。有在满面堆笑彻夜应酬的人,说自己的一切辛苦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却从来没和伴侣好好享受过一顿晚餐,甚至记不清自己孩子在学校哪个班级。也有的人,明明赚钱不易,却一定要在家人面前逞强只报喜不报忧,却反而责怪家人不理解自己的辛苦。
剧中的弄臣不懂,现实中的很多人也不懂:不会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
近代的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是完全自由的,可以自主选择。有人会质疑说:“可是为了生存,我无法选择,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细想,‘不得不做’的事也是选择。对弄臣来说,选择在公爵面前当个任人取笑的小丑,就是他对于给女儿富足物质生活做出的自愿的选择。可惜他不懂得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为了讨生活而去扮丑不是丢人的事,更不是看清自己的理由。如果他女儿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真相的她只会敬佩和心疼父亲。
况且,选择做了‘不得不做的事’,和选择‘爱自己‘并不冲突。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爱自己,这是任何外人都拿不走的.东西。如果有人要选择伤害你的自尊自爱,只要爱自己,就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弄臣不会自尊自爱,被控制除了去教堂不能出门的女儿也没有机会学到自尊自爱,自然就会被几句花言巧语所欺骗认为是寻找到了真爱,恋爱脑上线,做出任何感动自己伤害自己的事都不足为奇,至死都不会明白她的白白牺牲甚至不会对公爵的生活造成一丝一毫的波澜。
对应最近香港的骇人听闻的大新闻,名媛被蛀虫前夫一家残忍杀害后肢解烹尸,很难让人接受如此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在当今时代。‘农夫与蛇’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上演。如果被害的女生十五六岁的年纪懂得爱自己保护自己,就不至于在十八岁的年纪早早生子结婚;如果她知道‘爱与前夫所生的女儿’与‘和前夫一家划清界限’是并不冲突的事情,就不会没有底线的容忍前夫一家一次又一次的金钱和资源的索取。会爱,才会被爱。听起来简单的道理,却是很多人一生都追求却不得的。
生性风流的公爵虽然人品不行,但他是会‘爱自己’的人。他只要看好一个美女,就去开展猛烈的追求。为了吉尔达,可以装作穷学生,深夜爬墙幽会。爱上了风尘女子,打扮成骑士展开猛烈追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是他的人生哲学,所以他从不瞻前顾后,只关注当下的快乐。于是,他也收货了每一个当下的快乐。
这部1850年左右推出的歌剧,时间过去了将近两百年,剧情有些过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很多国家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观察当下,在人性、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剧中场景仍映现于当下的生活。学会爱自己,学会认清生活后仍有能力去热爱生活,学会经历复杂后依然可以选择平淡简单的生活,或许才是这部艺术作品真正能带给观众的吧。
愿我们都能爱且被爱,如果暂时没有被爱,至少可以好好爱自己。
【观看歌剧弄臣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歌剧魅影观后感08-20
《歌剧魅影》观后感11-12
歌剧魅影观后感9篇11-21
《歌剧魅影》观后感8篇12-05
《歌剧魅影》观后感7篇11-14
歌剧魅影观后感7篇11-10
歌剧魅影观后感6篇11-07
歌剧魅影观后感15篇12-02
歌剧魅影观后感(9篇)11-29
歌剧魅影观后感(通用20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