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蹲点日记观后感
诚面对最真实的中国—《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有感这两天看过《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的人都会感慨万分,被孩子们感动,同时也很揪心,特别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跟所有观众一样,看到这七天的《皮里村蹲点日记》,第一个感受就是感动,感动于皮里村的孩子们,感动于郭玉琨这样的基层干部,当然,也感动于敬业、尽责的记者。
所有感动都可以化为行动,帮助片子里边的这些塔县的孩子们,帮助这里的学校,帮助这里面的干部们,帮助来到塔县的支教老师。
但是仅有这样的行动远远不够,因为它带给我们更多人的是一份深切的思考,思考什么——通过这七天的报道,我们看到无论是进步还是落后,都是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和平发展,建设了六十多年,仍然会通过真实的电视镜头,看到因为一双鞋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
今天的中国既有六十多年来巨大的进步、成就,有北上广这样特大的城市,但是同时仍然有像皮里村这样的仍然处于贫困落后、仍然亟待发展的地区。中国gdp达到了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排在世界110多位。我国的教育经费到明年就达到gdp的4%,但是即便达到了4%,仍然不够,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发展整个国家经济,让每一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有更充分的条件,走进课堂。
改变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局面,一夜之间很难完成,需要持之以恒。通过记者的报道,我们看到基层有更多的像郭玉琨这样的干部,这些干部就是我们基本国情当中的一部分;我们也看到那些仍然身处在落后当中的皮里村的村民们,看到孩子们渴望上学,渴望梦想这样的目光,这样的追求,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脚印,他们的态度,他们对待今天生活,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
对这样的国情有了最深刻的认识,我们才有更多的更明确的方向,更多的具体的努力来化为行动,来改变我们的中国。
第二篇 观后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启,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让人有如沐清风之感。到基层去,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一把钥匙。不仅是新闻单位,其他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这样,防止和纠正作风飘涪脱离群众,真正把身子沉下去,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更有效地促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扎扎实实践行执政为民理念。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领导干部讲话和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长,二是空,三是假。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损及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执政主张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群众关切的文风。坐在机关大楼里感受不到群众安危冷暖,也培养不出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业、就医、就学、养老还有多少困难,社会上还有多少“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才能知道老百姓当前对改善民生是多么的期待,也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现在一些文件、讲话、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走进基层,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苦思冥想,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文章就会索然无味。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深入了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办法从哪里来?一不能只靠坐在机关大楼里拍脑袋作设计,二不能只靠“笔杆子”查资料编材料,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对体制弊端了解最多,对民生疾苦感受最深,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有切肤之痛,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不能办,什么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他们最有发言权。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通讯手段多么先进便利,都代替不了亲身感知和直接体验。如果我们的各级机关干部都以基层为念,都能眼睛向
【蹲点日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镇领导蹲点调研活动总结10-28
《公主日记》观后感09-21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11-06
帝企鹅日记的观后感12-04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作文08-02
婴儿日记观后感(精选7篇)09-26
观看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范文08-04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15篇02-08
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的观后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