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衩的观后感
似乎这几天走进电影院,只能从《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中择其一,从宣传和噱头来看,各有所长,但我似乎更倾向于前者。于是当我走进影院,只看到这两个电影,也毫不犹豫选择了《十三钗》。影片一开始,周围的人一下子安静了。从一个十三岁豆蔻年华的女学生展开视角。年幼的学生们被日本兵紧紧追逐,即将撤出南京城的李教官放弃撤退,选择与日本兵战斗下去,子弹无情的掠走了年轻军人的生命,而他们却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战友的盾牌。电影一开头,我就被这血腥暴-力却不失温情的画面所感染。军人们发红的眼眶,那种心痛的战友情,让我觉得选择看这个电影不会有错。
老谋子似乎从单纯喜欢宏大场面中走了出来,开始关注人,关注个体对于电影发展的作用。之前《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似乎都急于用各种宏大或唯美的画面去堆砌,用人海战术显示权威,对于个体的关注很少,连主角都显得很单保而《十三钗》却细腻的关注了每个人物,放佛让那个年代的人从书中从画中穿越而来,那样绵长细腻的回味,很让人感动。电影中的李教官,几次放弃逃跑,只剩一个人的时候也坚持战斗,壮烈牺牲。小人物乔治,想方设法挽留约翰,坚持跟约翰一同前去解救妓-女,最后替女学生赴“鸿门宴”,他一直都在坚守对养父的承诺。他的眼泪,他的担忧,那样真实,那样感人肺腑,我们为这个小人物的伟大表现而深深感动。妓-女中的豆蔻,她将浦生当做自己的亲弟弟去疼爱,为了给他弹奏《秦淮景》而冒死回妓院,结果回来的路上遭遇日本兵被糟蹋惨死,那血泊中的琴弦,让电影外的无数人落泪。书娟的父亲孟先生,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没有多伟大的'思想,为了自己的苟活,当了汉奸,却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能顺利逃走尽了最大的努力。妓-女小蚊子,为了她的猫而被错当成女学生,她反悔、耍赖,最后声嘶力竭的呼喊“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虽然看来可恶,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无比勇敢的直面地狱。这样一个人物更体现了人性,似乎也揭示了十三钗最后的结局——去地狱赴宴。
配角表现可圈可点,而主角的表现更加完美。玉墨,曾经的女学生,现在的妓-女,摇曳的风姿诉说了多少辛酸,她心疼那些小妹妹,甘愿赴死。她爱上了约翰,只求一夜相属。她为姐妹们落泪,为浦生落泪,为过往落泪,她敢爱敢恨。妩媚又可爱的女子,真心的喜欢她。再说男主约翰,从最初的为了钱和女色,留在教堂。日本兵来时躲到衣橱,到后来,放弃逃跑,舍身取义,为了救女学生甘愿冒险。他的表演真实成功。这部电影有太多可以叙说的种种,有太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南京大屠杀的背景,电影却不是以血腥和暴-力做基调。款款温情,拳拳正义,让整部电影有煽情,有感动,也不乏幽默和震撼。电影中有几个场景非常震撼,一是李教官牺牲时的壮烈,二是女学生为清白准备跳-楼时的悲痛,三是女人们穿着旗袍唱秦淮景时的妩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场面,不需要五花八门的特技,那些人物的表情,动作,传达给我们的信念就足以感染我们。
结局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想象。电影中有一句话说,有时候不知道真-相反而更好。我们也选择不去知道真-相,我们希望那十二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和乔治只是去唱歌,希望那些日本人如约翰所说的是有文化的绅士,我们希望那个聚会有蛋糕,有蜡烛,一切都很浪漫。十二个女学生和约翰安全脱险,十二个秦淮女子和乔治也安全脱险,这似乎是最完美的结局,我且这样憧憬。
可能是太久没有看到像样的中国电影,对于《十三钗》我的评价是否过高,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这确实是一部很不错,很值得看的电影。
【金陵十三衩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10-26
《金陵怀古》赏析12-26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赏析08-28
经典散文:夜饮金陵07-05
金陵怀古刘禹锡的赏析06-18
品金陵小吃作文05-27
《金陵怀古》原文赏析02-15
金陵图原文及赏析08-22
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