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时间:2023-11-17 18:31:38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1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需要20%智商+80%情商,可见情商的重要性,中国的孩子更需要情商教育,同时家长的情商的加强和提高也会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有帮助,因为学习与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是需要双方共同完成的。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孩子点滴进步,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教导,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现整理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希望各位家长看了有所帮助,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1、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2、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的教育孩子。

3、对自己的孩子要有耐心。

4、对自己的孩子要有狠心,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犯罪。

5、教育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以身作则。

6、在教育孩子方面,永远不要拿没有时间做借口。

7、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8、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简直无可救药。

9、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他(她)有很多地方都像你。

10、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点评老师的缺点。、教师应享受生活

2、教师要有赤子之心

3、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4、教师要继续学习

5、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6、教师要有静气

7、教师要把困难当做机会

8、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

9、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

10、教师要善待学生,善待家长

1.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3.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潜能。

4.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6.在孩子面前作表率。

7.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贬低教师。

8.定下家庭学习规矩,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10.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给教师的建议2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做一个心中有光的教师,明媚自己,明媚学生,也明媚世界!

  《给教师的建议》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自身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结合教育理论的著作,他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这本书对中小学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这也是我选择此书进行学习的原因。希望刚刚迈入小学工作的我,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工作。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广大教师的第1条建议,可见其重要性。读完全书我发现只有一位教师先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向教育教学的目标迈进。

  在学校中有些教师总会对学习上的“后进生”有偏见,这其实是在不自觉中将学生抽象化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忘记学生的能力差异,而简单粗暴的将学生当做没有情感,没有区别的学习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同一年龄的孩子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时,我们会认识到即使年龄相同的孩子,体力也存在差异,而一旦到了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领域里,我们则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我理解的是,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课标要求的最低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这和现在倡导的'“双减”政策也是相符合的。“课后服务”的“分层辅导”正是教师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小目标的途径,在A类题中巩固基础,在B类题中拥抱提升。

  在语言科目的学习中,教师常使用阅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体验语境和理解字词意义,而阅读似乎较少与理科的学习产生联系,苏霍姆林斯基则将二者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里,教师要教会所有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广泛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抗理科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应选择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辅助学生理解课内的枯燥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引起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渐构建出一套知识框架,教师再相应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完善框架,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每个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也有所发展,成绩亦随之提高。除此以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可见不明白的死记硬背是最消磨学生兴趣的,而理科的知识都是有内在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活的思想更是尤为重要,所以阅读更要与理科学习相伴,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用理解的思维来对待学习。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是教师教学的良药,也是使命。

  给教师的建议3

  滨江学校陈静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这学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

  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

  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给教师的建议4

  怎样做一名教师?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成为一名教育家?看了《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这本书后,确实有了很多的感受。

  一、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保守师德也讲教育之爱,但今天的教师关怀不再是单向的,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强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负责任的,是相互能感受的。在今天,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由于社会变化、生活和家庭的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更要倍加关爱,给予尊重,善于宽容。因为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保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示。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需具备的一种素质,假如没有了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和被学生所爱的好老师。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敬爱的老师,无不具有广博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狭窄、没有宽容精神、缺乏爱心的人,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学会“热” 问题冷处置,尊重人格,既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认真负责,又不要感情用事,要处处关心保护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谦虚好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不自满自足,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当然,教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教师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信服,对培养学生谦虚好、积极上进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示出乐观向上和热情豪放的精神风貌。记得有人说过:“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示出受伤害和悲痛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中。

  三、要有耐心,要有坚强的意志。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方法,倾注心血,锻炼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假如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大发雷霆,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呵斥学生,这不只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坚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干给自身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干使学生发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发明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身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

  给教师的建议5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包括了教学工作、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6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通过读《给教师101条建议》,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走出大学校门到现在,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在威尔斯大酒店听到两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会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通过这样的读书活动,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给教师的建议7

  每一年,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一些学困生,这往往是我最伤脑筋的事。对他们,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往往破罐子破摔。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

  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

  这段话,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待这些学困生的呢?他倡导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说: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个专业,这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正像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该是完整、有自尊、,充满自信的、个性洋溢的人。我们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呵护他们,激励他们 。这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待学困生,更要有细心和耐心。

  一、目标激励:目标层次化,对班级中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对学困生产生激励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励: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情感激励: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

  四、榜样激励: 学困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 要注意在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表扬激励: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学困生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8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此语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一语道破天机”:当学生被迫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合在一起了,正常的脑力劳动无法进行,学生的力量被使用得过了头。也就是说,复习是很重要,但要讲究方法,不能硬灌给学生所有学过的知识,在他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咽下去时,只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产生疾病。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应考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良好的复习可以弥补学生以往的学习漏洞,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文学科的复习具有另一种性质”、“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的反复地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消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文科复习的方法很特殊,内容既多又杂,那我们就该有主次之分,把重要的东西摆在学生的面前,不能本末倒置。相反,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大量的去记、去背、去写,点滴不漏地让学生全部掌握,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他们会觉得又累又烦,不要说弥补漏洞了,就连巩固基础都很难。这时的复习就演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呢?除了上述所说的要分清主次之外,他还告诉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从他的建议中我有了以下启示:

  一、在复习时要有一定的次序。所谓的次序是指按课时或单元进行复习。不能杂乱无章,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果学生被动地复习,是否有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二、在复习时应分类型进行。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分为几个类型,不同类型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复习。让学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什么知识掌握的好,什么知识掌握的不好,应如何去加强,这样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复习时要因人而宜。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基础牢靠,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自然就略胜一筹;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就要逊色一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地进行复习,决不能要求他们“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由此才不至于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四、在复习时要讲求效果。我们每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检测,看看他们复习的质量如何,针对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和帮助学生搞好学期复习。

  “复习”这个词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字眼,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认真计划过复习,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苏霍姆林斯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固步自封,现在我真正领悟到:在复习时,如果方法得当,那么达到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就会有许多捷径的。

  给教师的建议9

  20xx年高考结束后,填写高考志愿成为了那一阶段家人、朋友最关注的话题。那个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选择了淄博师专。毕竟那个时候刚刚十八岁,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打算,只是觉得学费便宜就去了。

  师范专业的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就无时无刻的出现在生活中。课本里有、讲师会讲、考试会考,连学校街边的培训机构都是讲他的名字印在小广告上。但是因为年纪小不好学,并没有认真拜读过他的著作。

  20xx年毕业后,很有幸成为了一名教师。20xx年更是很荣幸地成为青西新区管桂梅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这才深知自己并没有什么才能能当得起“名师”这两个字。借着工作室的读书计划,终于在20xx年的四月份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教育理论学专著,而且还是教育实践巨著。书中事例结合理论,通俗易懂,发人深省。从教7年来,扪心自问读过几本书?每天都在管理班级、备课、上课,课余时间看综艺、追韩剧,很少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找理由、找借口、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去读书。现在想想,浪费了7年的'光阴。

  书中提到了教师读书“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不是很高,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实不光教师要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多读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启而不发。书中提到“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10

  1、做一个善良的使者

  这世间的角角落落,多会有善良的人、善良的心。想起春天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那个善良的心,也会像这样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朱成玉《善良的种子》)

  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做人、就应该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心中有爱。教师更应该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使者,就如蒲公英一样,在学生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有一种善良叫“理解”,有一种善良叫“尊重”,有一种善良叫“博爱”。

  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愿我们都能为善良的使者,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

  2、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数学和蔼亲切,数学生动活泼,数学耐人寻味,数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周期现象的特写;孙行者,者行孙,孙悟空的名字便成了排列组合;“曹冲称象”触摸到了等量代换的脉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展现着极限的定义;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成就了游乐场里的翻滚过山车……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然需要智慧,需要思考。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正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的形式,并展示给学生,数学教师应当用有效的方式启发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使他们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到有用的东西。

  儿童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并不在意,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做数学,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难忘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应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11

  这段时间来我读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很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要认真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正如郑杰老师说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还不够。”要不断的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下面是我书后的一点感触:

  一、读“教师要继续学习”

  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教师一旦停止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是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保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但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读了这段话使偶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观念,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读教师要有“静气”

  书上这了这样一段话:有的人一生匠气,只知机械的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在他们眼中,工作仅仅是需要完成任务的,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搜取营养。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询问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读了这段话,使我体会到,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每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就想到我今天又有新的任务,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所以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我自己。

  三、读“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苏格拉底说:“在所有的事上,凡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的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在获得荣誉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当努力对你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支持。其实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必须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学了这段话,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要学习热情,真诚,善良,宽容这才受学生,同事,领导,社会受欢迎的人,只有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

  给教师的建议12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给教师的建议13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是吴秀华校长送给工作室成员的见面礼之一。对这本书,我的好奇与渴望起初只停留在封皮上的“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收获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渴望。他像一位促膝而谈老朋友,和你分享着他的经历,他的感悟,他的成长……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语文的那份平静与不平静。

  在书的代序“一名语文教师‘野蛮’的第三次生长”中,张祖庆老师将成为一名卓越教师必迈的三道坎概括为:方向、能量、专注。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在成功的路上,你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遇见一个随时嗓子都会哑的主角,你才能够崛起”。张祖庆老师的自我定位,义无反顾的辞去常务副校长职务投身于语文世界,这种信念,这种勇气,让我钦佩。人生中我们总会面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就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明确自身位置,方向与目标,责任与任务,不断学习成长才会抵达远方。

  持续阅读,摄取能量。“阅读是长根的事业。不要害怕深度阅读,那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路。”读到此时,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的阅读世界。回想自己的阅读历程,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在“小我中”徘徊而没有真正的聚焦、深入、拉大自己的格局。在这里张老师给予了通向卓越的锦囊——阅读,正所谓一个不爱阅读的教师教不出爱阅读的学生,阅读是教师的必经之路,他还为各层次教师指引了阅读方向,让我们妥善利用灵气,积攒散发底气,阅读路上事半功倍。

  专注一项,练就绝招。“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卓越的自己,必须要专注于一项,成就自己的品牌”。适当的取舍,才有办法深入。著名作家朗达·拜恩曾说过:“任何事物,专注它,就是在创造它”。张祖庆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专注使他的“野蛮”生长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人无完人,要敢于把自己的绝招亮出来,坚持做自己,十年磨一剑,创造品牌。

  从“我的听课史”到“我的败课史”,从“公开课教案从繁复走向简约”到“集体备课的正确打开方式”,从“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到“语文公开课艺术化的忧思与追问”,张祖庆老师讲述的一段段故事,一个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语文那份平静与不平静。平静的是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心灵与思想,主张“尊重儿童的语文”,实践“为了儿童的语文”,追求“发现儿童的语文”;坚持多种角色的教师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开发者、创造者,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回到常识,做到“简单语文”,务实,求真,简约而丰满。不平静的是我们应做到“翻转课堂”,反转师生关系,反转教学顺序,反转学习方式。打破语文“一张脸”格局,勇于创新,因为要想走向卓越就必须有勇气去“野蛮”生长。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掩卷而思,这本书不仅让我见证了张祖庆老师的经历,领略到张老师的教学秘笈,学习到书中卓越老师们的教学精华,更多的是为我指引了方向,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求真教学,不断积累,勇敢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14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大片的教育理论,有的只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工作的一丝不苟的执着精神。而他这样一位伟人,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论。

  他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尊重与宽容。对于那些尚未开启的智慧大门的孩子,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诚与精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在五年级的配套阅读《走进书里去》,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阅读,画出好词佳句,将其积累。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与适合学生的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虽然也知道多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运用,但由于平时学困生要补习的地方又多,有时忽略了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也没有进行阅读的交流,阻碍了学生读书后思维的活跃发展。

  有关四大名名著阅读,我们班级的女生本身爱读、感兴趣的也少,有时让学生读名著,只是作为布置了学习内容,在课上也没有进行交流,无

  法让学生看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所以在年级的名著知识竞赛中“惨败”。看来书不管是要去用心读,还要让学生进行交流,激发阅读的兴趣,活用书中的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我又从这书中有了一点点的启发:

  1、读书与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思斯坦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在学校也是受老师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老师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班级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时,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2、适当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

  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等。

  给教师的建议15

  读《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很有感触。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概括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这条建议里,就建议老师们"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想想从教的这些年里,每学期开学初,通常用不了几节课就可以发现班里的学困生,无论是听课习惯还是听课效果都很差,这直接导致他们掌握知识困难。一开始,我总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辅导他们,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终放弃了个别辅导。就这样每天每节课哪怕只拉下一点点,到了最后复习就是一塌糊涂。新知识都没掌握好,何况是系统复习呢?就如同跑步一样,起步都不稳当,又怎么能在接下来的赛程中夺冠呢?说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飞人博尔特,他的教练格伦.米尔斯曾告诉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由此可见起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于掉队,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方法。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当堂能否正常、有系统的工作。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我们总是在埋怨班里人数太多顾不过来,总是怪学生课堂懒得动脑筋,其实如何关注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呢?关键是要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让他们参与进来,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决一个小的问题,学到一个小小的知识,取得一点点进步。总之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他们会在这点滴的进步中改变,最终赶上大部队。我们应该对学生寄予希望,也许他们的能力很一般,也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没有天生的差生,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时刻关注他们,在必要时给他们帮助,给他们进步的信心,让他们在起步时就不至于拉下太远。

  同时,我们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苏大师的分析也的确在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只有在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仔细思索,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尽管苏大师一再以语文教学为例来谈教师如何进行新教材的教学,但是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明白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学不好,后续教材会更吃力;计算能力有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低年级的基础打不好,中高年级就明显比别人逊色很多。可见,每次学习新教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学新知识,每一节教学新内容,不让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让一个学生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题,因为,起步很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16

  去年,在郭校长的推荐下,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有关教育教学行为的很多建议。其中有两条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也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一一一条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课?这位历史老师的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备课的。”当时,读完这位老师的回答,很受触动,也打开了我心灵的一个窗口,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阅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们的“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我们现在要的是细水长流、永不停歇。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惟有读书,厚积才能薄发。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也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想想教学中,有多少次因为自己知识不够而感到黔驴技穷?有多少次想旁征博引,却显得力不从心?读书不应该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一想起自己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要么预设的教学内容讲不完,要么没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我想,这跟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所讲内容面面俱到,没有把握好重点、难点脱不了关系,但仅仅是这样吗?不是的,那位从教30年的历史老师给了我最好的答案。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拥有教育智慧,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必须能够持之以恒地读书。

  一一“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进步,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一一另一条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也使我感触很深。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而这样的智力生活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去进行引导和挖掘。

  一一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没兴趣学语文,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效果。希望我在学校能想想办法。平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想,我必须得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一些尝试。当时,正好该讲《画》这一课,这是一首诗,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们对诗并不陌生,有的孩子都会背好多诗。但是他们不会有感情的朗读,我就把朗读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展开了。一下子,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这一节课在充满欢乐的朗诵练习、比赛中过去了。

  一一后来,我们又学习了《静夜思》《我多想去看看》等诗歌,我又鼓励孩子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演去朗诵,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一些对语文没兴趣的孩子也渐渐发生着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一一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给了自己一个期许:从现在起,努力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人,努力做一个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益友。期待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好!

  给教师的建议17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业已闻名于世,但也有读者尚感陌生。一旦你去熟知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卓著成就,你便会对他的为人品格、超群出众的教育生涯产生一种敬慕之情;一旦你去读他那些用心血写就的蜚声国内外的著作之后,你便会对他产生一种崇敬之感。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真正的人,可以说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的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家。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如苏霍姆林斯基不止在一条建议中提到教师时间分配的问题,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是她自己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字统计。他对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做调查,询问他们:你们的孩子进的什么学校?在那个系?结果只有14个人回答是“师范学院”或是“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而480名教师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是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各样的总结,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的。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上记一些记录,一边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的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啊!课后又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听完这位老师的话,我想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很意外吧,这种境界对一名教师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是值得我们深深学习的。

  对于这本书,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书中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18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爱学习,非常懒惰,不做作业,皮很厚,没有上进心,没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这样的学生是每个老师都感到头疼的。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他们不爱学习,懒惰,不求上进的原因,一部分是孩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造成的。

  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32条时,我明白了还有一种原因是老师造成的。他说:"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分析思维的儿童,都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想象。老师由于没有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常常做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完全错误的,过早的结论。对一些思维过程显然迟缓的儿童所发生的误会是特别令人痛心的。他们思维的迟缓性引起了老师的不满。于是使得儿童精神不安,他们的思想好像也麻木了,终于弄得什么也接受不进。"回想起我以前的一些做法,我常常痛恨他们,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这样使他们更加自卑,更加不想学习,他们听到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责骂。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坏学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病。他们的心里需要温暖,需要鼓励。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要好的愿望,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心病必须用心药来解。

  对于那些缺少爱的孩子,要用爱心来温暖他们的心。我们要处处关心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情况。让他们得到爱的力量,激发他们去勤奋学习。对于那些智力迟缓的学生,我们要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着大家的面尽量不批评孩子,要经常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们。这些孩子心中的火花容易熄灭,我们经常说他们只有五分钟的热度,确实如此。我们要用水浇灭我们心中的怒火,而不能浇灭学生心中还冒着烟将要熄灭的火,我们要赶紧想办法再次点燃将要熄灭的火,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观察每堆火的火势,并不断地给他们扇风加油,使它们烧得更旺。千万不能点燃了就不管他们了,他们会自然熄灭。当然,点火的方式很多,要找到每堆柴的易燃处——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孩子体育很好,我们就从体育好的优点,引导他把体育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有的孩子爱劳动,但是怕学习,我们就要表扬他,鼓励他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我们应该逐渐地提高他们的劳动要求,增加他们的劳动难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他们会发现劳动不是那么简单,不动脑是做不好事情的。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要热爱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闪光点,我们要从每件小事上发现它们,要用温暖的语言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和信心。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这是一个艰难而又细心的工程 ,也是一个爱心工程,考验着教师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你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超过了学生,你就战胜了他。请大家铭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花,不断的扇风加油,这才是他们搞好学习的不竭动力。

  给教师的建议19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分辨清楚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学科思想的前沿问题。如:我应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语文教育领域的动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语文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真正能手。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的建议20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相关文章:

给教师建议11-23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13

教师给家长的建议12-01

给教师的100建议11-23

家长对教师的建议11-23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11-23

教师给学校的建议11-23

给教师的建议内容11-23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1-23

给教师的101建议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