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54批注

时间:2022-08-03 02:46:03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54批注

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深信,儿童的学习愿望是一些细小的源泉,它们汇合成“教学与教育的统一”的大河。怎样才能打开这些源泉呢?怎样才能使它们不致淤塞呢?怎样才能防止儿童对学习漠不关心的现象呢?遗憾的是,我们当教师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令人忧虑的现象:儿童在入学的时候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木舟:作为教师,虽然时常有着这样的遗憾,但是我们也确实需要前面不停的设问,在设问之余,还要努力的实践,力图改变现在的状况。]

给教师的建议54批注

或者可以这样说:怎样安排班级和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才能使儿童希望自己今天在精神上变得比昨天更丰富,在智力上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使他感觉和体验到自己在智力上和思想上的成长,为此而感到自豪,使这些情感成为激发儿童去克服困难的动力呢?要知道,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认识周围世界,特别是自我认识)不可分割的。很明显,如果儿童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的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那是谈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木舟:好好学习的愿望,既是精神上丰富的果,也是因,只有这样,智力才会得到发展,他才有自尊感、成就感,从而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我们应当经常关心的是: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想让儿童高高兴兴地学习的话,那就无论如何不能用学校常用的那些方法来局限儿童的智力生活,即一味地要求他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把知识再现出来。

顺便说明一下,我不希望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好像作者对识记和背诵抱着轻视的态度。不,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那么它就变成了无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只有在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尊敬的同行们,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件事: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木舟:不是反对识记和背诵,而是反对一味地只使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描述也不全面,反对的是只有识记而无思考。我不由得记起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前几天去一办公室,听到一位应对教师多遍默写的案例,如教师罚抄20遍,有位学生会手握两只笔,书写十遍,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同时手握4只笔书写的同学也同样存在。也许,这里应对罚抄的做法和苏翁所讲的“单纯的记忆活动”类似。]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校低年级教师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在我们学校,对儿童的教学是在他们入学前的一年里(即预备班里)就开始的。儿童们生活在一个对他们来说十分有趣的思考的世界里。我们对这些学前儿童进行一种被称为“思维课”的特别的活动。这种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旅行。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在他们面前展示出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依存性的极其多种多样的细微差别和各方各面。一个人由于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是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了活的思想。我们认为,只有在我们教会自己的学生积极地看见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大家知道,儿童对于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是他渴望知识、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的源泉。譬如,儿童用自己的智慧懂得了这样一条引人入胜的真理:太阳是生命的源泉;不管生命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有阳光才能使它苏醒。这一真理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很大的激动。在孩子们面前,产生了各种猜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关系,虽然他们还不理解这些联系和关系的实质,但是他们很想去理解它。当儿童用自己的智慧把握住一个真理以后,他就借助它去解释许多新的现象。但是,儿童理解了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这种精神状态,能使儿童的智慧对于一切必须识记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木舟:这一段所讲的,是一个人投入地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周围世界中的惊奇引发的思维活动,这时,他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引导,依靠努力获得成就体验,然后产生更多的疑问以及探索的兴趣。]

为了创造思维和记忆之间的和谐,需要到自然界里去上一系列这样的思维课(从预备班到四年级末,共5年)。这一套思维课是我们训练思考的学校,没有它,我们就很难设想不仅在小学的所有课堂上,而且在以后的教学和智力发展各阶段,会有完满而有效的脑力劳动。这种训练思维的学校,是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基础,是为了掌握一批批新的知识所必不可少的。我校低年级的全体教师认为,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运用。[木舟:知识在应用中才说明掌握了与否。]要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正是需要让儿童在小学里掌握的知识不致成为死的堆积物,不要把它们堆放在儿童的头脑里,仅仅为了教师在一定的时间从这个“堆栈”里取出来检查一下。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充满乐观情绪的自我认识是儿童渴求知识的前提条件。要培养这种乐观的自我认识,就要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知识能变成他的思维和劳动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运用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为人。在思维课上进行着一种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个性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在对待周围世界的现象的态度中,在解释和深刻理解这些现象中进行的自我表现的过程。正是在这里,在儿童的好钻研的智慧与直接接触到周围世界的现象之间、人的劳动与世界之间的极其精细的相互关系的时候,才能激发和表现出儿童的积极的智力;正是在这里,他才第一次感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才能学会珍视信念,因为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东西是特别宝贵的。[木舟:苏翁多次表达了自己的知识观,知识不是一些死的“堆积物”,而是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的一种东西。它应该时刻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

我们深信,由于上了思维课,学生变得善于思考了。当然,这种思维课并不是什么万能的东西,也不是培养智力和学习愿望的唯一手段。但是,考虑到儿童的感知和思维的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形成学生对脑力劳动和对自己本身的观点和态度的最适当的手段。而最主要的是:早在学龄初期,就要使一个人自觉地珍视他的善于思考的个性。离开这一点,那就根本谈不上有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志向。

一个年纪幼小的人,由于经常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欢乐,感觉和体验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就会把这种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迁移到自己身上和书籍上来。我们教给儿童观察自然界,[木舟:观察能力是人非常重要的能力,苏翁虽没有正面提及,但多次涉及到。]是为了教会他读书,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钻研、会思考的读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跟仅仅教会学生流利地朗读并不是一码事儿。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然而,许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弊病,正在于精神生活中缺乏书籍。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学校,那里的图书馆的书架上,正好没有供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书籍。我们提倡阅读,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儿童找点可做的事情,而是为了让他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木舟:读书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培养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现在,书籍正面临着跟其他的信息来源(电影、电视、录音带等等)进行竞争的局面。[木舟:现在还加上了网络。]因此,即使在那些有好书供学生阅读的地方,书籍也会经常摆在书架上,成为“沉睡的巨人”。

我们认为,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才能确立起来。学生在读些什么,是怎样读的,读后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留下什么痕迹?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准备就课外阅读的内容问题提出广泛的建议。一个深思熟滤的教师,从他开始儿童工作的最初几天起,他就在周密地考虑:在小学期间,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阅读(和反复地阅读)哪些书。当然,图书馆里一定要备有这些书。不如此,学校就会从智力文明的策源地变成死记硬背占统治地位的场所。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木舟:阅读、思考、独立思考,这是苏翁一贯坚持的目标。]

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独立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影响着他的学习态度。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童年时期,就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关于本民族的英勇的过去、关于苏维埃人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关于文化、科学、教育的优秀作品。我们在几十年时间内编订了一个“童年阅读书目”,其中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阅读的250种书的名称。我们仔细地为这个书目挑选图书,所选的书籍一定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这些书籍将作为宝贵的财富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在这些图书中,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英雄人物成为孩子们摹仿的榜样。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木舟:没有自我的教育,一切外部施加的压力,都不会长久。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木舟:很多时候,我们要寻求发展,就是因为这些榜样的力量,他们时刻在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前进。]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儿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早在小学的时候,就要设法使儿童不仅自己热爱学习,而且把自己对知识的热爱转移给同学们,使这种智力情感激励别的学生。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们都时常跟儿童进行一些关于书籍和创作的谈话。让儿童给同学们讲述一些使他感到激动的事情,会使他要在智力上变得更丰富的志向确立起来;他给别人讲述的思想越多,他自己就会变得越丰富。

创作活动对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儿童集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首先是指语言的创作。我们学校低年级的每一位教师都经常举行儿童创作的晨会。儿童在会上朗读自己写的故事和诗歌。这基本上就是让儿童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以及感到有趣、惊奇和激动的事物表达出来。思维的火花在于它的情感色彩。使一个人感到激动的事,也会使别的人感到激动。例如,一个学生向同学们朗读他写的一篇关于冬天的早晨的作文。他是观察了自然界的现象,为赞叹它的美而写出这篇作文的。当孩子们听着他的朗读时,就体验到对于思考的迷恋。于是,每一个人都想在创作上尝试一下自己的力量。[木舟:人是活在集体中的人,集体的影响不可小榷。]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儿童还达不到这样的创作水平,即一个学生的思想还不能感染别的学生,它的美还不足以激起别人的创作愿望,那该怎么办呢?根据我的亲身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出来首倡,点亮第一颗火花。我自己写一篇关于使我激动、入迷的事物的作文。我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孩子们,在他们的智慧和心灵中激发所需要的意向。[木舟:点燃第一粒火花,既需要教师的能力,也需要教师的素养,还在于教师的教育技巧。]

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作者的精神上的满足。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啊!没有智育就不可设想会有完满的教学,而智育正在于使儿童用语言的手段进行创作时,感到自己是一个作者,为把生活、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的美变成思想美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感也就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这是整部教育学中最精细微妙的领域之一。没有由于脑力劳动而激发起来的自豪感,也就没有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也就谈不上教学与教育的统一。[木舟:这里的自尊感,不是简单的尊重学生,也不是依靠“棒棒棒,你真棒”式的肤浅的形式上的自尊,而在于让学生在进行脑力劳动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之后的自尊感。能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的自尊感。]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始终感到对知识的渴求,为了使学习愿望成为他们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的主要动力,我们必须关心整个学校教学的这一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儿童的脑力劳动对象既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难度。[木舟:适当的难度,如何把握,也许在于最近发展区。]只有在脑力劳动对儿童的力量进行一定的考验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儿童具有一个“思考的劳动者”的自尊感。儿童胜利地经受了这种考验,怀着自豪而欢乐的心情回顾走过的道路,能够对自己说:“这是我找到的。这是我发现的。”

让我们举例说明我们是怎样树立这种思考劳动者的自尊感的。我们给二年级学生读了一道应用题:“建成了每幢有9套住宅的房屋4幢和每幢有4套住宅的房屋9幢。已有1/9的住宅里住了人,问还剩下几套住宅没有住人?”我们已经训练了孩子们,对于这样难度的应用题,在二年级一般地都用口头解答。课堂上笼罩着一种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气氛。孩子们要先记住已知数(条件),理解它们之间的依存性,然后开始计算。

在应用题没有解答出来以前,孩子们是不动笔的,只有作业都完成以后,他们才把答案写在一张小纸上。教师在课桌当中走着,看见有谁已经做好了作业,就给那些思维最敏捷的学生再发一张卡片,上面布置新的更难一些的题目。在我们把应用题读过后,只经过5、6分钟,有几个孩子的眼睛里就闪耀着快乐的火花: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由于受到成功的鼓舞,这些孩子很乐意再做更难的题目。[木舟:这时分层教学的思想,既不能让思维活跃的同学感觉无事可做,也不让思维迟钝的同学受到干扰和失败感。]我们看到,又有一批批孩子的眼睛里露出快乐的闪光。可是班里有一个差生尤拉,学习很差。我们专门为他把题目重读一遍。我们看到,这孩子是多么艰难地但终于弄懂了各个已知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尤拉只是理解了应用题,但他也为此感到高兴。我们也应当善于对儿童思考的这一点胜利给予评价。尤拉在我们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读着那些已知数。我们知道尤拉的记忆力很差。这孩子单是思考应用题的条件就费了10来分钟。对他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接着他转入计算。我们又一次跟他把应用题的已知数重复一遍。计算正在正确地进行,孩子感到高兴,我们也跟他一起感到高兴。但是突然又出现了困难:又有什么已知数忘记了。孩子付出那么大的劳动而在构筑的房屋又倒塌了。我们又跟尤拉一起重复应用题的条件,这孩子又抓住了原来断了的思路。当作业已几乎进行到底的时候,又有什么东西忘记了。我们还是耐心地给他解释几遍,让他再进行思考。

终于,尤拉把答案写在纸上了。孩子为他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在他的精神上,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欢乐:这胜利是他经过艰苦努力而得来的!正是这种发现的欢乐,这种靠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作业的欢乐,才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木舟:这句话很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分清怎么样的做法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感。]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儿童的心灵中激发出新的思考的能源。我们要珍惜这种力量。我们要千万谨慎地防止儿童的脑力劳动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现象。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木舟:独立劳动后的成就感激发自尊感,并从而激起真正的学习的愿望。]

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验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有时候,要把一个孩子引到一个胜利的高处,像我们引导尤拉那样,需要花费一星期、两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是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有巨大的耐心和对儿童的创造力充满信心的埃[木舟:信任、耐心,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

【给教师的建议54批注】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73批注08-08

word文档怎么插入批注03-07

如何在Word文档中添加批注03-10

房屋出租合同批注版(精选6篇)04-26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13

教师给家长的建议08-06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08

给新教师的建议08-24

给小学教师的建议08-08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