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优秀课观后感

时间:2021-11-24 19:27: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优秀课观后感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省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而且还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些设计原则,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设计的灵活多变性。10月14日,我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初中数学优秀课,本次比赛有两个课题,分别是《加权平均数》和《圆》。选手们对每节课精心设计,巧妙的组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感。

优秀课观后感

一、引出问题——匠心独到的情境创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但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直观感知、观察发现,而用实际的例子(即适度的形式化)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的情境设计尤为重要,选手们也格外注意选择有效的情境展开教学。

1.注意了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这是情境有效的基础,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虚假而不乐意参与,没有趣味的情境引起不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周礼芳老师在《圆》中引入课题中几个搞怪图片:正方形的轮胎,正方体的篮球。学生看了发出会心的微笑;在探索点和圆位置关系时的贴鼻子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并且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

2.注意了情境的数学味。这是数学课中情境有效性的核心,没有数学味的情境虽然也让学生兴趣盎然,但体会不到数学学科的特点,无法把数学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不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受情境,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如纪红芳老师在《圆》中用几组美丽的关于圆的图案并配以时情的介绍引入本节课;许彬老师在《圆》中引入圆的概念时播放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归纳出圆的定义。

3.注意了情境必须具备问题或能及时引出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这是情境有效性的关键。一个有效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这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紧扣心弦”并不是光指故事性情节和生动的画面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更重要的是能在情境中遇到数学问题,用问题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在面临挑战中尝试成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如许彬老师在《圆》中课前用美妙的歌声和美丽的剪纸艺术展示为前奏,然后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求关于正方形和圆有关阴影部分的面积问题,教师利用图形变换得出结论,从而引入本章课题引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设置了推铅球的问题,通过铅球落点和记录线的位置关系,引发学生探索点和圆的三种关系的研究。又如刘云峰老师在《加权平均数》引入课题时是用现场调查方式的方法,调查学生的年龄,通过计算三个人的平均年龄,再计算10个人的年龄,从算术平均数自然过渡到加权平均数。

4.注意了创设的情境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使得情境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和逻辑发展,让情境和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的连续性和发展性特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同一情境的理解也会不断地深入。如孙有权老师在加权平均数》中通过自己对学校介绍,进而转入学校的学生会,通过学生会招聘来研究,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提供的数据,要招聘学习部干部,用算术平均数合适吗?引发学生思考。并且他的这节课就是围绕招聘这一主线,设计的自然合理,有趣。

另外,选手们创设的情境注意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情境的创设还体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每一个数学知识和问题都能成为学生进行新学习的逻辑起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能引起思考的问题情境,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本身的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和热情,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学习方式——形式多样的知识建构

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

【优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优秀作文:统计课07-09

故事课的优秀作文05-28

网课优秀作文02-05

《开学第1课》优秀观后感07-08

有趣的竹板课优秀作文08-01

被遗忘的文艺课优秀作文08-20

课改小结优秀范文07-03

优秀的品德课教案09-24

菱形说课优秀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