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
善导大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说过很多经典的名言语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热门版】
1.《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0页):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2.《观经疏》「要弘二门判」(依宗判教)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2页):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3.《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17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4.《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1页):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5.《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5页):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6.《观念法门》「皆乘佛力」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54页):
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7.《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页):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8.《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3页):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9.《观念法门》「凡夫得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57页):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0.《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3页):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1.《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60页):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
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12.《法事赞》「凡圣齐同」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76页):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3.《观经疏》「三定死」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5页):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
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14.《观经疏》「正念直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6页):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15.《观经疏》「愿往生心」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7页):
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
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精选版】
1.《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0页):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2.《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06页):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3.《观经疏》「弘愿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2页):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4.《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17页):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5.《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479页):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6.《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44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7.《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1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8.《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60页):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9.《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0页):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10.《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40页):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11.《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63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经典版】
1.《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23页):
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唯可勤心奉法,毕命为期;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
2.《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27页):
「观」者,照也。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
3.《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28页):
辨释宗旨不同、教之大小者:
如《维摩经》以不思议解脱为宗,如《大品经》以空慧为宗,此例非一。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
言教之大小者: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4.《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30页):
定善一门,韦提致请;散善一门,是佛自说。
5.《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41页):
但此《观经》,佛为凡说,不干圣也。
6.《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43页):
初不遇善,狱火来迎;后逢善故,化佛来迎。斯乃皆是弥陀愿力故也。
7.《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43页):
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章,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8.《观经疏》〈序分义〉(《善导大师全集》第85页):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刀不厌利,日不厌明,
人不厌善,罪不厌除,贤不厌德,佛不厌圣。
9.《观经疏》〈序分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07页):
真心彻到,厌苦娑婆,欣乐无为,永归常乐。但无为之境,不可轻尔即阶;苦恼娑婆,无由辄然得离。自非发金刚之志,永绝生死之元;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免斯长叹。
10.《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51页):
带惑疑生华未发,合掌笼笼喻处胎;
内受法乐无微苦,障尽须臾华自开。
耳目精明身金色,菩萨徐徐授宝衣;
光触体得成三忍,即欲见佛下金台;
法侣迎将入大会,瞻仰尊颜赞善哉。
11.《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59页):
修因正念,不得杂疑。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界,或堕宫胎;或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将游于佛会。
12.《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57页):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若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如不闻,见如不见;当知此等,始从三恶道来,罪障未尽,为此无信向耳。佛言: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若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即生欢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
13.《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80页):
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
14.《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81页):
弥陀在空,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15.《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81页):
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
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但以娑婆苦界,杂恶同居;八苦相烧,动成违返;诈亲含笑,六贼常随;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机也。
16.《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82页):
韦提实是垢凡女质,不足可言;但以圣力冥加,彼佛现时,得蒙稽首。
17.《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93页):
言「法界」者,有三义:
一者心遍故,解法界。
二者身遍故,解法界。
三者无障碍故,解法界。
正由心到故,身亦随到,身随于心故,言「是法界身」也。
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
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
言「入众生心想中」者,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现。
18.《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195页):
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既言想象,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岂有相而可缘、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无色,绝于眼对,更无类可方,故取虚空以喻法身之体也。
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
19.《观经疏》〈定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231页):
言「如意」者有二种:
一者如众生意,随彼心念,皆应度之。
二者如弥陀之意,五眼圆照,六通自在,观机可度者,一念之中,无前无后,身心等赴,三轮开悟,各益不同也。
20.《观经疏》〈散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242页):
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善导大师说过的经典语录名言】相关文章:
《师说》优秀教案12-02
《师说》教学总结09-22
《师说》教学设计04-21
师说教案经典11-09
师说教案10-01
导学导练步步深入教案11-12
师说教案教案08-10
关于人教版《师说》教案12-02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10-21
《师说》教学设计模板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