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读后感
日俄战争》是指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满洲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三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17%。据1904年人口调查,总人口约为1.4l亿人。 19世纪后期,各列强最后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了。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俄-国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转而加强与法国的关系,但同时,它并没有放弃缓和与德、奥的'矛盾的一切机会。1897年,俄奥达成维持巴尔干现状的协定。后来又多次同奥匈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1895年,俄-国通过划定与阿富汗的边界线,暂时缓和了英俄在这一地区的冲突。总之,这个时期对俄-国来说,欧洲处于相对平静之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国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进行重新分割。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国妄图并吞我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怂恿下,发动侵略我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打败了清军。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相容。消息传出,俄-国统治集团大哗,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国就会把俄-国当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为了对日本施加压力,沙皇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伙同德法两国,共同对日干涉。演出了一嘲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当时日本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一时无力进行新的战争,在三国压力下,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这样,俄-国就成了战胜国的战胜国。
嗣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敲诈勒索。1896年,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随即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1900年,我国爆发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俄、德、英、美、法、意、奥、日8个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勾结,决定出兵镇-压。8月初,八国联军1.8万余人进犯北京。与此同时,俄-国以镇-压东北义和团运动为名,单独大举入侵我东北地区,其目的是独吞我东北三剩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公然叫嚷:“我们将把满洲变成第二个布哈拉。” 当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帝国主义侵略军撤出北京后,入侵我国东北的俄军仍赖着不走,图谋永远独霸我东北,实现其所谓“黄俄罗斯计划”。俄-国的阴谋引起我国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英日等帝国主义从本身的利益出发,也坚决反对。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国又悍然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总督,实际上把我东北当成了俄-国领土,接着又重占奉天。这样,俄-国摆出一副独占我国东北并且不惜为此一战的架势。
【日俄战争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04-13
读后感说话读后感09-23
爱的教育读后感读后感10-18
《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10-27
《简爱》读后感简爱读后感10-26
《白象家族》读后感-读后感12-14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读后感12-14
《牧犬兄弟》读后感-读后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