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小珍珠读后感
方素珍老师的最新力作——《真假小珍珠》。那天电脑公司的人来给张总装电脑,我在旁边招呼着。张总总是怕我读书不够,就向我推荐了方素珍老师的这本书。当时,我心里很佩服张总的火眼金睛,她定是看出了我是一个不深刻的女子,才让我多读书的。
当时的我,主要帮电脑公司的人安装电脑,所以没听清楚这本书是张总送给我的还是借给我的。我的强烈的占有欲给了我厚颜无耻的勇气,我拿着书问张总:“这本书是借给我的,还是送给我的?”张总说:“当然是借给你的`。方老师只给我寄了一本。”听了这样的话,我心里还是有小小的失落感——这么美的书,居然不是我的。不过,我这个人就是善于自我调节,马上就想到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又开心了。
晚上回家,我先去菜市场买了菜、馒头和蛋卷。回家,我洗干净手,窝在沙发里开始看书(我就是这样,看书前必须先洗手,不然觉得不自在,也觉得对不起被我看的书)。当我把封面、封底、前言、目录都看完,对整本书有了宏观的把握后,开始看里面的小故事。看到小珍珠大侠是如何打败老师小虾米的时候,我很开心,却不怎么投入——总是在想:“去,吃一个蛋卷!去,吃一个蛋卷!”于是,我就真的放下手中精彩无比的故事,去吃蛋卷了。吃着美味的蛋卷,我的大脑也没闲着,又在想:“你看,《哈佛家训3》里面的那个小故事还是不合常理吧?人在饥饿的时候怎么有心情干别的事情呢?所以呀,还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吃完蛋卷,我再次洗干净手,开始看书。在之后的几天里,每天晚上,我在睡前的自我反省时间的前面的读书时间里,把《真假小珍珠》这本书看完了。之后,我意犹未尽,再想想,要是还给张总,就不能随手翻看到这本书了,于是,又读了一遍。
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书,我惯性似地想到了这本书最大的败笔——人物形象定位。你看,哭霸王,也就是小珍珠的弟弟。弟弟为什么要有个外号叫哭霸王呢?应该是他爱哭吧?可是,文中的哭霸王一次也没哭过,连鼻涕都没流过。我感觉这个小外号给得相当多余。
读完了故事,故事后面的“阅读分享”给了我惊喜。突然觉得,这一部分才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舍本逐末,或者说得更时尚一点,我一贯坚持走“非主流”路线。就像看偶像剧《灿烂的遗产》,我从来都不会爱上男一号,我深深爱着的,必定是男二号。男一号是用来演戏的,而男二号骏世哥就不一样了,他有生活、有热情、敢担当,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都值得细细品味。“阅读分享”就像是这本书的“男二号”,它让整本书活了起来。“故事梗概”“阅读提示”“阅读过程”“阅读分享会”“小字典”等这些小栏目紧紧地抓着我的心,给我一个又一个小惊喜。
可是我又想,有些东西,还是放在每个小故事后面比较好,比如“小字典”,就像每课的生字生词,要在“当堂解决”的,放在每个小故事的前面或者后面,更有利于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
“阅读过程”的“阅读中”这一环节也可以单另裁出来,放在故事开始之前,这样的话,孩子们在开始读故事之前,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个提示就不会是“事后诸葛亮”了。
我最喜欢的,要数“阅读过程”的“阅读后”这个小环节了。这是一个互动的环节,也是一个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的环节。文中给出了一定的情景,然后给出空间让孩子们去想,去写,让孩子们在书中留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足迹(嘿嘿,应该是“手迹”才更准确吧)。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连绵不断的惊喜。
再思考
其实,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桥梁书”,给孩子们读的书,让孩子们从读图过渡到读字的,起到桥梁作用的书,这个创意真好。这么好的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出一系列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些桥梁书来造福全国的少年儿童呢?今年,是我们小学生拼音报社50华诞,是个大日子,我们也可以借着这个东风,出一系列这样的书。或者,我们也可以大方一点,让一些作家借一借咱的东风,也算是互惠互利。只是,在具体操作时,一些体例需要修改。后话了,先啰嗦这么多吧。
最后,给大家看看方老师《真假小珍珠》的封面和插画吧。
【真假小珍珠读后感】相关文章:
《珍珠小妈妈》读后感05-26
《真假公主》读后感03-17
真假李逵读后感12-19
珍珠读后感07-29
《珍珠》读后感05-29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04-04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09-21
黑珍珠的读后感04-16
珍珠的读后感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