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读后感
欧·亨利是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在约莫10年的时间内,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了近300篇短篇小说。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小镇。
《欧·亨利短篇小说逊里的《麦琪的礼物》里面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了互送圣诞礼物互表爱心,妻子卖掉引以自豪的一头长发,为丈夫买了一条表链;不料丈夫却卖掉了祖传金表,买来了一套精美的梳子来打扮妻子那已不复存在的美发。两个人的礼物都没有派上用场,而这对贫贱夫妻的恩爱却弥足珍贵。
在他的作品里,有许多的小说都用诙谐的语句告诉人们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让我们十分受用。因为在其中有着许多感人的细节,让人产生出无限感慨。从中我觉得我们要把从书中学到的道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生活才会美丽、幸福。我爱《欧·亨利短篇小说逊。
螺丝在拧紧这篇小说,在我看来,关注内容和他以前的其他中长篇小说还是一致的,也许他是那种小说写来写去都集中于一个题材的作家。他有一个情意结,就是写纯真的天性在世故、阴暗的欧洲人那里碰壁,遭遇幻灭。这个题材他写过太多遍,以至我相信这肯定和他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螺丝在拧紧是个鬼故事,但其实写得很直白,可能还直白过他的长篇。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女家庭教师(女主人公)对庄园的男主人显然有一种不明智的迷恋,以至她在发生事情时不能及时向他汇报,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很难忍受这办法带来的丑恶和痛苦”。而这整个故事里问题的'症结所在,正在于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也可以说是私欲,以各种方式来逃避问题,因为那太“丑恶和痛苦”。如果说女家庭教师的犹豫还情有可原,庄园主拒绝她在孩子有问题时向自己求助就明显是一种自私和推卸责任的行为 —— 说的严重点,他简直就是造成孩子们可怕结果的罪魁祸首。至于那两个幽灵的问题,我觉得反而不是最可怕的了。 说到底,最可怕的不是邪-恶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些邪-恶(包括自己身上的阴暗面)的逃避与闪烁其词。亨利·詹姆斯借女家庭教师之口说书里的小孩有时不是孩子,是“很老的老太婆”。这点其实很明显,以小孩为鬼故事里的关键人物当然能增强恐怖气氛,但故事里的这小兄妹俩给人感觉很像亨利·詹姆斯笔下那些阴暗可怕的欧洲贵族,几乎没什么小孩气。不同的是,他们在某些时刻毕竟还暴露出脆弱的一面,毕竟在故事里,他们是受人教唆、受人“污染”的受害者。让他们走到这一步的,包括死去的男仆、前女家庭教师和在感情上差不多可以说遗弃了他们的伯伯。 人心的幽暗最可怕,估计作者本人深受其苦,虽然我很疑心另一方面,他自己也要为此负部分责任,否则他为何表现的那样难以自拔?作为一个追求优雅完美的人,他喜欢凡事都闪闪烁烁搞弯弯绕。但在螺丝在拧紧里,人与人毕竟就那些“丑恶和痛苦”的问题直接做了交锋。勇气对邪-恶的对峙,最终在女家庭教师和小男孩的谈话中达到高-潮,她不让他看到窗外那只幽灵,代价却是他却在坦白了一切后惨叫了一声暴死了。这大概就是亨利· 詹姆斯的看法:邪-恶是难以战胜的,人心太脆弱了。 顺便说一句,亨利·詹姆斯那本短篇小说集子里,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一死了之。亨利·詹姆斯是很棒的小说家,我总觉得他的性格缺陷十分明显(这和他是不是gay未必有多大关联)——太执着于某事有时就是病态,不过也许这些缺陷反而成就了他的作品。
【美国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说读后感03-09
现代小说的读后感04-24
好写读后感的小说04-25
著名小说读后感04-20
日本小说读后感04-21
名篇小说读后感03-14
金庸小说的读后感03-15
小说边城读后感03-18
契诃夫小说读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