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赤壁二 读后感

时间:2021-06-23 11:36:33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赤壁二 读后感

《赤壁》是著名导演吴宇森所执导的一部电影,出自[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在读后感(一)里,我站在刘备和孙权的角度,分析了曹操不该在如此乱世出全国之兵大举攻击皇叔刘备和东吴的孙权,劳民伤财,使百姓遭到涂炭。但是,曹操也并不全错,而孙.刘也并不全对,因为孙权.刘备等领几十万军队割锯称霸,拥兵自立,还相互征伐.攻打,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少伤害,也是东汉政权(当时献帝在位)的一个很大的'威胁,曹操打他们也是理所应当,况且曹操是奉“天子之命”统帅“天子之兵”讨伐刘备.孙权,这是名正言顺,至于劳民伤财,那是出征所必须,历史上如此之多的所谓的“明君”也有无数次征伐,却没人说他们“昏”,这不是不公平吗?

赤壁二 读后感

再说孙.刘两家,刘备是一般人眼里的“明君”,但他自从黄巾被平叛后,他就自为君王,不服东汉,还在曹操南征后,不随刘琮投降,负隅抵抗,公然迁走新野城内十万居民,发动长阪坡之战,纵容部下杀东汉军众多,至于刘备不放弃百姓也只是获取民心的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也是“鱼肉”百姓的一种方式,那些百姓想跟他走吗?背井离乡,疲于奔命,把命系在裤腰带上,就为了他刘备?不太可能。“不放弃百姓”更是刘备表示要迁走百姓,反抗东汉决心的一种方式!而且,据史料记载,刘备小时候都玩他当皇帝的游戏!

孙权。孙氏三代拥兵于江南,表面是从属东汉,但暗地里却自施其政,自募其兵,自用其人,自封其职,完全漠视东汉朝廷,还听从“主战派”周瑜.鲁肃.黄盖等人之言,联合反叛朝廷的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于献帝在位.东汉尚存之时公然发起“赤壁之战”并将东汉军打败,日后一直反叛东汉,反叛曹军。至于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不过是孙权打赤壁之战的口号而已!

三国时期,曹操管辖下的百姓也未必痛苦,而曹操却并没称帝,魏太祖也是曹丕追加的,曹操没称帝却留下了千古骂名,曹丕.曹睿等称帝了却没留下什么骂名,那曹操还不如称帝呢!

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尽事,多少骚客留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以简极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令我陶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月色水光,天宇合一。是实景还是幻象?苏轼写的是常景,但却叫我也不禁“羽化登仙”了。

夜游赤壁,虽怡然但因苦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东坡毕竟是个胸怀旷达之人,他放情山水,随缘自适,不禁令人钦佩。文中此情此景,令人赏心悦目。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扣弦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为惆怅。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由曹操之口抒发感情:赤壁一带,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鱼樵江渚之上!江水无穷,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若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骤得”。赋写客之生悲,实为苏子开导之关合。他针对“客人”之言有感而发,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荆况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龋”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惟我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他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在当时是难能可贵了!此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值得受到我们感染,不愧为名作!

合卷闭目,坐思己过。现代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远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所有?

【赤壁二 读后感】相关文章:

赤壁读后感05-04

文赤壁 读后感04-20

《火烧赤壁》读后感05-24

火烧赤壁的读后感09-20

赤壁怀古读后感05-27

火烧赤壁读后感04-06

赤壁之战读后感06-12

《赤壁赋》读后感05-09

赤壁赋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