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电影转山的读后感范文
《转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原著记录了作者谢旺霖骑行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转山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转山读后感范文篇一
如果说张书豪没有在哥哥的葬礼上发现那本《骑行者日志》,也许他还过着平常的大学生活,每天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女朋友幸福的在一起。而一切都从那时开始转变。
当书豪翻开哥哥的日志,发现里面画满了各种路线和各种文字说明,我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鼓舞了他,决定要帮助哥哥实现他的遗愿——骑车去拉萨。这于你于我都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更何况是一个台湾人,一个非专业的骑行者,难度可想而知。
骑着从台湾带来的车和为数不多行李财物,便勇往直前。一路上遭遇买假证差点被骗、朋友坠崖、露宿、遇藏獒袭击、食物中毒等,始终没有动摇他去拉萨的信念,纵然沿途美景如画,也无暇顾及。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西藏梦,对很多人而言,西藏不是个观光旅游的地方,而是精神流放地。每一个还没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圣洁的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影片中的男主角书豪并没有绕山一圈,只是从云南丽江沿国道318前往拉萨的行程,“转山”不一定真实,却给人很真诚的感觉。
一路上,李晓川给了书豪很大的帮助,带着他一起骑行,在上坡时会推他一把,告诉他沿途的路况,虽然旅途艰难,但也坦然相对,直到和书豪一起看梅里十三峰时,这个执着可爱的糕点师因为三次都没有看到“雪山冰淇淋”而赌气的把衣服脱掉,寒风凛冽,冰冷的不是身体,而是那颗失望的心。传说,如果能看到梅里十三峰的.雪山冰淇淋,就会幸运一整年,也许这只是一些骑行者的善意谎言,安慰旅途中历经坎坷的心。而晓川在这一刻是认真的,要和大山比真诚,可笑之余让人多了几分怜惜。
影片没有请什么大牌的演员,书豪和晓川在电影中用的都是自己真实的名字,甚至很多群众演员就是当地的居民。记得有一场戏是在藏族奶奶家投宿,高龄的奶奶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倒酥油茶、分甜点,在简短的交谈中得知他们要去拉萨,便马上祈祷起来。这位朴素善良的藏族奶奶发自内心的祝愿他们一路安好。没有都市中的尔虞我诈,没有小市井里的斤斤计较,来着皆是客,一抹浓浓的温情感染着我们。
“哥哥,你什么时候回来?”当藏族家的小男孩带着不舍的目光投向书豪时,这个七尺男儿再也忍受不住眼眶里的泪,想起自己的哥哥,曾几何时两人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对话,而如今,逝者亦已,生者长往也。在书豪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用剩下的钱买了张长途电话卡,颤抖的拨动着哥哥的电话号码,拿起电话,只能听到转语音信箱的留言,哽咽,许久才发出声音,经过那么多磨难,几经生死,方才到达,内心是激动的、喜悦的、酸楚的、怅然的……
影片的整体风格非常的纪实,在拍摄上运用了为数不多的远景,把层峦叠嶂,白雪皑皑的山峰仿佛就端落在你面前,中景和近景也比例也拿捏的很到位,自行车转动的车轮,凿冰取水的动作,在72拐摔倒的场景,都不知不觉牵动者观影人的心。最令我难忘的是男主角书豪用手握住阳光的那个特写镜头,感觉很非主流,清新中带点幼稚的小举动。
有人说:梦想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难道说,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就没有资格追梦吗?非也,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纵然举动有点幼稚,有点不顾前后,有点不切实际,只要坚持了,行动了,就不后悔。
青春是一曲没有后悔的赞歌,伴随着影片淡淡的音乐,一丝一发都被牵动着,好像在冒险的不是男主角书豪,而是你自己。整部影片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华丽的布景,也没有言情剧中的漂亮温婉的女主角,一部单车,一个人,就撑起了整个世界。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电影,吹毛求疵是没有必要的,就算剧情有点简单,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公路剧,但影片中男主角凭着一鼓作气的坚持,最终到达了拉萨。站在布达拉宫脚下的那一刻,主人公显得那么渺小,远处的灯光照在他的脸上,很平静的表情。微笑不代表真正的快乐,默然也不代表哀伤,就这样和布达拉宫的柔和灯光融为一体,把观众渐渐拉回现实。
“心病还需心药治”然乌医生说。用这句话来概括男主角书豪是在太贴切了,就是这样一个鲁莽而又执着的年轻人,走完了很多人只能放在心里想想的颠藏线。书豪是个不平凡的平凡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敢做,敢追梦,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停留在遐想阶段。所以,他成功了,所以,他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雪山冰淇淋。
想起一句歌词:纵然生活给我无尽的困苦与磨难,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转山读后感范文篇二
很久前就看过《转山》,小说记录了作者谢旺霖骑行2000公里左右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我对西藏心往神驰。近来获知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不禁产生一种重温那股梦想和不屈力量的冲动。
所谓转山,就是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转山者,必须舍却已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这是藏族同胞的神圣仪式。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纯粹的关于在路上的电影,《转山》记录的却是一个24岁的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张书豪,在寒意渐生的10月,载着哥哥的遗愿也是自己的梦想,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骑行征程,一路在“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哪怕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克服重重苦难,最终达到了内心深处的目的地,那个最纯洁的地方——拉萨。
西藏对于绝大多数身处钢筋水泥的都市人而言,就像那梦想的天堂,身体不行或者财力不够都去不了。但是影片一开始就从一个骑行人嘴里说出一句醍醐灌顶的话——“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不少人也曾信誓旦旦地向别人说过要去这,要去那,而结果总在最后关头找来各种理由搪塞敷衍,于是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人生长不过百年,我们没法确定的事情太多太多,年轻时何不寻找个一个契机让偶尔迷茫到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起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载着梦想,骑上一条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 在这条道路上,也许荆棘密布,也许险象环生,需要我们不屈不挠,有勇气去坚持。张书豪本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孩儿,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会胆怯,也会退缩,也会放弃,幸好有张晓川同行。这个多次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信任依靠的哥们、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如果不是他带了张书豪一段路,很可能张书豪就半途而废了。在摔下悬崖又被抢救过来后,他依然坚持不懈,他想活着,而且是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于是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为了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为了能随时闻到在路上的味道。
学校也有个很老的社团叫“红骑士自行车协会”,经常组织同学出去骑车远行,车辙遍布齐鲁大地。偶尔的几次和他们的交谈之中也明显体会出他们在远行途中的那份坚持以及归来后的那份自豪。有个同学是谁记得不太清了,但是说的那句话很深刻:“现在的年轻人在受到些挫折后有时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怎么办,有的人就会选择从湖边或是从楼上跳下去结束生命,而我们则选择骑车远行。”
趁着年轻,趁着热血沸腾,载着梦想骑行,也许你也会经历一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旅、心灵之旅。
转山读后感范文篇三
旅行不是用来装饰自己的梦想,不是逃避生活的出走,不是文艺青年们的做作,而是关于生活的行走,是关乎自身的跋涉,是懂得看风景的平常心。旅行不能等待,不能计划,也不需要同伴;旅行不是炫富,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备品。旅行是随时能起身终身在路上的修炼和实现。
在《不负如来不负卿》中,姚敏曾说:“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而我还想说一句不负悟空不负吾,去西藏应该首先是对自身的一种虔诚和净化,其次才是对他人的关照和施恩。 中国近几年背包,骑行,自驾格外风行,《摩托日记》和《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对中国青年的启蒙,杰克卡鲁亚克的《在路上》带来的一代人的情怀,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以及孙东纯 的《迟到的间隔年》等书的风靡,都在说明我们渴望和追求着一种与自然更亲近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寻找,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在路上的电影呢?幸好我们现在又有了《转山》。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
也许你曾经为这样的的举动而震撼,他们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从各地走来,只为瞻仰心中的圣地。他们双手合十,全身匍匐,围绕着心中的圣地前行。他们的跪拜让人们醒悟,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电影《转山》就是取名于这一种神圣的仪式。而电影经过了艺术化和象征性的处理,在电影中山的意象已经转化成了心目中的布达拉宫,成为了信仰的一种象征。而转山的行为也变成了为了完成哥哥心愿的一段骑行。其实不管是骑行、步行、还是爬行,只要心是虔诚的,都会到达最后的彼岸。
电影中,书豪做了这样的决定,要替他哥哥骑过这段滇藏线。我觉得电影处理的最好的一点就是并没有脱离现实,不管是出发前的挣扎还是路上遇到的困难都有着纪录片那般难能可贵的真实特质。书豪并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生,他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会抓住晓川这根救命稻草穷追不舍。书豪从骑不上去坡儿,到甩手不干,到在路边怄气再到拒绝别人的搭载,直到最后舍弃行囊的冲刺,我们看到了一个男生的成长。这是一次不断舍弃不断放下然后不断前行不断完成的承诺。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诚的双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眼神,直到最后一刻到达滇藏线的顶峰。搭起的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书豪的情绪终于得到了一个发泄点,脑海中突然回闪了曾经那个小骗子说的话:“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
有一句话叫作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了,也有一句话叫作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叫经历了。张书豪给了我们一种榜样,也给了我们一种冲动,如果说非要给旅行找一个理由的话,想要活得更好足够了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有作为一部电影应该有的艺术气质和精神追求。这就够了,至于电影叫好不叫座的事情那只能随缘了,叫座的电影往往少不了炒作和话题,少不了时机的选择和恶性的竞争,这会破坏这部电影的珍贵内核,作为国内少有的一部讲述旅行题材的电影,它应该是孤独的。导演的责任是拍好电影,我们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坐在电影院里去见证光影魅力,去起立鼓掌,然后带着敬意离开。
在20**中国电影年史里,转山应该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它不管从题材、拍摄手法、叙事结构、去商业化、还是电影情怀上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自我特质。它作为一部应该被记住的电影,有着其他传说大片也无法撼动的东西。
如果说想要弥补过去的一年里的某些遗憾的话,《转山》不论作为一个故事,还是作为一段旅程,都足以让你宽慰。它可能不能帮你找回那些失去的东西,但绝对能让你迈步前行的时候,更加坚定。
【电影转山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转专业怎么转04-02
《转山》观后感12-23
转山观后感11-07
转医保的证明03-13
焦山望寥山原文赏析10-27
焦山望寥山原文及赏析02-28
(精)焦山望寥山原文及赏析10-27
如何给宝宝转奶02-07
射雕英雄转名言12-29
冬天转冷的文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