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

时间:2021-11-23 16:21:09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

  鲁迅笔下的《风波》出自《呐喊》一书,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百分网小编为你分享了鲁迅风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到你。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1

  这篇文章是有一定背景的——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险些颠覆辛亥革命的成果。所以有无“辫子”就成为了这个特定时期立场的标志。一些自认为有识之士便把辫子盘起来,顶在头上。当形势是“皇帝又坐上龙庭”的时候,他们便把辫子放下来,可见其忠于朝廷;当形势趋向革命派时,他们把辫子盘起来,可见其是支持革命的。他们这种两面三套的做法和“墙头草”有什么区别呢。这种举动只能表示他们的懦弱与愚昧。但在当时,谁又敢于只导向一边呢?百姓不敢,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采取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来苟且保全自己。当然,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农村的影响没有深入,百姓还很盲目。记得范老师在和我们讲到辛亥革命时也提到过,“一些省政府听说要革命了,便立马换了一块牌子,就吆喝着’我们革命了!’”正是这些官僚的混杂给辛亥革命埋下了祸根。

  本文有两个经典形象——“七斤”和“赵七爷”。“七斤”是一个村上可以出场的'人。他进城被革命派剪掉了辫子,于是他开始惶恐革命派的失败,于是由辫子引发的一场风波上演了。“赵七爷”则是“墙头草”的典型人物,但他骨子里还是有着一种封建遗老的气势,所以当形势对他有利时,他便出言挑衅,带着傲慢的口吻去嘲笑和威吓别人。于是,“七斤”和“赵七爷”便成了一组矛盾。作者通过诙谐的对比手法,展现给读者一幅农村的愚昧革命图。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2

  我读了鲁迅《风波》之后,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鲁迅用他那独特的眼光穿透国民性,在当时有意义,在目前仍然有意义。

  从本质上看,鲁迅是位思想家。他之所以从事文艺运动,如他自己所说,是以为文艺最善于改造中国精神。而他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家,则是由于他在文化革命上的攻绩。他是一位文化思想上的革命家,而非政治革命家。鲁迅就是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思想家。读鲁迅的著作,特别是读他的杂文,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助于我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伤逝》、《孔乙己》、《祝福》和《阿Q正传》等等,他的这些作品,每每读后,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使我们至今读他的作品,仍常常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他这种对于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完整观照和深入思考,表现了他独特的文化观,他是中国文化最优秀的继承者,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彻底、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批判者。在对旧文化进行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胡适比不上,林语堂更比不上。没有鲁迅式的深刻反思和他那种彻底的批判精神,我们这个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体系,不能完成由旧到新的质的转化,同时国人对这种文化以及对于自身状态的认识,也不会达到今天的水平。

  是中国和世界的现代文化共同塑造成了鲁迅的文化形象及其文化精神。这种形象和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意义。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3

  这则故事依然是讲封建社会皇帝坐龙庭,男人都要留辫子,但男人留辫子不和女人一样?可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叫七斤的男人却没有辫子,而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这辫子的风波,使这个家庭一时间破散。为什么男人没有辫子全家都有罪,连皇帝也要辫子,想一想,如果男人都有辫子,社会将会腐败成什么样子?世界还有男女之分吗?其实那时候做好人也挺难,像故事中的八一嫂是心肠好的人,只是劝说了一句就会被别人骂。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伤逝优秀读书感想心得作文11-25

鲁迅精选集优秀阅读感想心得感悟11-24

鲁迅呐喊风波优秀读后感心得11-25

鲁迅呐喊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11-24

鲁迅药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作文06-07

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07-21

鲁迅呐喊优秀读后感想阅读心得07-28

鲁迅在酒楼上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07-25

读鲁迅《呐喊》的感想07-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

  鲁迅笔下的《风波》出自《呐喊》一书,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百分网小编为你分享了鲁迅风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到你。

鲁迅风波优秀读后感想心得作文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1

  这篇文章是有一定背景的——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险些颠覆辛亥革命的成果。所以有无“辫子”就成为了这个特定时期立场的标志。一些自认为有识之士便把辫子盘起来,顶在头上。当形势是“皇帝又坐上龙庭”的时候,他们便把辫子放下来,可见其忠于朝廷;当形势趋向革命派时,他们把辫子盘起来,可见其是支持革命的。他们这种两面三套的做法和“墙头草”有什么区别呢。这种举动只能表示他们的懦弱与愚昧。但在当时,谁又敢于只导向一边呢?百姓不敢,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采取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来苟且保全自己。当然,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农村的影响没有深入,百姓还很盲目。记得范老师在和我们讲到辛亥革命时也提到过,“一些省政府听说要革命了,便立马换了一块牌子,就吆喝着’我们革命了!’”正是这些官僚的混杂给辛亥革命埋下了祸根。

  本文有两个经典形象——“七斤”和“赵七爷”。“七斤”是一个村上可以出场的'人。他进城被革命派剪掉了辫子,于是他开始惶恐革命派的失败,于是由辫子引发的一场风波上演了。“赵七爷”则是“墙头草”的典型人物,但他骨子里还是有着一种封建遗老的气势,所以当形势对他有利时,他便出言挑衅,带着傲慢的口吻去嘲笑和威吓别人。于是,“七斤”和“赵七爷”便成了一组矛盾。作者通过诙谐的对比手法,展现给读者一幅农村的愚昧革命图。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2

  我读了鲁迅《风波》之后,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鲁迅用他那独特的眼光穿透国民性,在当时有意义,在目前仍然有意义。

  从本质上看,鲁迅是位思想家。他之所以从事文艺运动,如他自己所说,是以为文艺最善于改造中国精神。而他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家,则是由于他在文化革命上的攻绩。他是一位文化思想上的革命家,而非政治革命家。鲁迅就是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思想家。读鲁迅的著作,特别是读他的杂文,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助于我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伤逝》、《孔乙己》、《祝福》和《阿Q正传》等等,他的这些作品,每每读后,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使我们至今读他的作品,仍常常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他这种对于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完整观照和深入思考,表现了他独特的文化观,他是中国文化最优秀的继承者,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彻底、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批判者。在对旧文化进行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胡适比不上,林语堂更比不上。没有鲁迅式的深刻反思和他那种彻底的批判精神,我们这个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体系,不能完成由旧到新的质的转化,同时国人对这种文化以及对于自身状态的认识,也不会达到今天的水平。

  是中国和世界的现代文化共同塑造成了鲁迅的文化形象及其文化精神。这种形象和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意义。

  鲁迅风波读后感篇3

  这则故事依然是讲封建社会皇帝坐龙庭,男人都要留辫子,但男人留辫子不和女人一样?可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叫七斤的男人却没有辫子,而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这辫子的风波,使这个家庭一时间破散。为什么男人没有辫子全家都有罪,连皇帝也要辫子,想一想,如果男人都有辫子,社会将会腐败成什么样子?世界还有男女之分吗?其实那时候做好人也挺难,像故事中的八一嫂是心肠好的人,只是劝说了一句就会被别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