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正是培根一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一生的沉思。这本书在西方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欧洲近代的三大最著名散文之一,美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著作之一。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篇一
什么是人生?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谁能够确切解答呢?或许人生就是一个解答人生的过程。人生有大大小小的课题,在每个课题前,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困惑。读了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论》,对人生的各个课题也有些不同的想法了。
培根的《人生论》有59论,我觉得每一论就是人生的一个课题。诸如死亡,逆境,家庭,爱情,时机,友谊等都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十分难以解答的课题。这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好好琢磨。这本书布满了培根对人生的通透的洞察。然而人生的理论是很难以讲得清楚,道得明白的。而且往往讲人生的书都很枯燥无味,但培根的《人生论》何新译本文笔非常美丽,语句简洁,格言精妙,趣味隽永。不过语言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其精神内随。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困惑,或许我们的困惑就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不是指导书,我们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你惧怕死亡吗?我可以很坦诚的说我非常惧怕死亡和任何有关死的字眼。然而看了《人生论》的论死亡篇后,似乎这样的感觉不是那么强烈了。为什么人类会惧怕死亡呢?这或许与人性有关,人总是想长生!人总是太贪心,对太多东西恋恋不舍。也或许像培根说的那样“人类对死亡的惧怕,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这似乎是合理的解释,人往往倾向于夸大事实,越传越夸张,所以一些鬼怪故事就这样玄之又玄了! 论死亡篇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死亡和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同样痛苦”。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没有亲身感受过婴儿的降生是怎么样过程,但我对于死亡的恐惧却非常的熟悉。在我的认知中,我觉得死亡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而婴儿降生的痛苦竟然可以和死亡的痛苦不相上下。这是我难以想象的,我的母亲是忍受了怎样的痛苦而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或许我们往往会忽略掉别人的痛苦而只想到自己的惧怕。
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态度来面对死亡呢?培根说“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视之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不信教的,没有西方宗教中的虔诚。但同时培根也提出了在那种宗教的沉思中,也难免掺杂有虚妄与迷信。可见培根并不是说我们要信教而是为我们指出一条道路:用冷静的态度面对死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结局。有点既来之则安之的意味。然而如何才能冷静的面对死亡呢?我在文章字里行间寻得了大概的答案。“一个坚定执着、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畏惧而陷入恐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靠心灵的力量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诞生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正所谓物物相克,我们心灵中也有一些东西可以克制这种恐惧。“人类的心灵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惧怕。人类可以召唤许多伴侣,帮助人克服对死的恐怖——仇忾之心压倒死亡,爱情之心蔑视死亡,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这种战胜对死亡恐惧的力量正是这么多人英勇就义,为爱殉情的原因。当我们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也就不再惧怕死亡。然而不是谁都有这种信念的,由事实可见贪生怕死之徒不在少数,这就牵扯到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了。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大家都对死亡很惧怕,为什么还有人自杀呢?难道他们对死亡不怕吗?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或许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对于一些东西的惧怕已经超越了他们对于死亡的惧怕。我在文章中找到了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厌倦和无聊也会使人自杀,乏味与空虚能致人于死命,尽管一个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惨。”那些自杀的人或许在他们结束自己生命之前,他们的心灵早就被厌倦、无聊、空虚给杀死了。他们已经没有心灵积极的力量来支撑他们走下去。这或许是一件比死亡更恐怖的事情。我们活着就应当有所追求,这是我们活着的动力。“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前心灵就先死了”。这世上怯懦软弱的人不少,但我坚信自己不是其中之一,因为我非常清楚人生不是用来浪费的。
除了论死亡,我对论嫉妒印象也很深刻。培根在论嫉妒的开篇中就有提到“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我没有经历过爱情,相对来说,我对嫉妒更有感觉些。嫉妒能创造出虚幻的意象,激发人心中强烈的欲望。培根讨论了“哪些人轻易嫉妒,那些人轻易招来嫉妒”的问题。嫉妒者往往是有某些地方比不过被嫉妒者。或许人类有这样一种倾向:人若不能从自己的优点中获取到养料,就会试图从别人的缺点中获取养料。也就是说嫉妒者会试图破坏别人的幸福来安慰自己没有这样的幸福的缺失。我觉得培根的分析很有道理。嫉妒者的心理是不平衡的,他必须贬低别人的能力才华,破坏别人的幸福才能使得他的心理平衡些。其实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但我觉得有些嫉妒只是放在心里而不会采取行动,但有些嫉妒是会令人采取一些行动的。文章里面有句话挺有意思的“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因为闲人空虚,才有时间,才有精力去嫉妒别人。说实在的,我也嫉妒过别人。我想我算是闲人而不是贤人。培根还提到了一种容易嫉妒别人的人是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做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我想这也是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我想起了我朋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优秀也是一种错”。因为优秀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也造成了许多伤害。然而就因为避免或者躲避别人的嫉妒或别人的诋毁就隐藏自己的优秀吗?当然不是的,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优秀。然而走向优秀的路径是很多种的。文章中有一句话“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它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这是因为美德很多的人相对于嫉妒者而言是没有可比性的。假如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所以我们要做特别优秀的人。同时培根也说了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也是不太招人嫉妒的。也就是如果我们辛苦才得到的成功别人就会认同,认为这是我们应得的。我们也不能够骄傲自大,骄傲自大的人最容易招来嫉妒。其实我们大学生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人缘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总想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优越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所嫉妒,被别人所排斥。所以我们应当当真正聪明的人,真正聪明的人会给别人嫉妒留下余地。我们每个人都会要面对嫉妒这个课题,对于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嫉妒,我们都要学会好好把握,好好处理。
《人生论》中还有很多章节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对不同的人我相信是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感悟。在这里我们或许会找到我们寻找已久的答案。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篇二
前言: 培根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活得充实有意义,那么这一生就没有遗憾!”人生就像是一条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人生是一本未写完的书,无论我们怎样翻着它,但是仍要等到生命尽头才知它的结局。人生更是一个谜,但答案却要等到生命的终结才能揭晓。在此之前,无论你是谁,甚至是天才也无法预见到。所以,我们更应该笑对人生,活着就要活出真自我。人生是充满希望的阳光。这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因为有了新生命的诞生,世界才会有新的能量。就如人体中注入了新的血液,会显得健康,生气勃勃。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读书,时时接受熏陶,我不也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时间读很多的书,所以我也没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在我未读这本书之前,总以为欧洲是个永远思想落后于中国的地方,英国人太教条好面子,不爱创新;德国人沉迷于时代的气势,衰则哀,盛则狂;美国人是快餐哲学,讲究现在实用,不顾未来发展。但当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的时候,豁然发现,原来世界的真理是一样的,就是敢于发掘的问题。在欧洲,培根做到了。“站在高岸上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行船是愉快的;站在保垒中观望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比能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后俯视来路上的层层迷障、烟雾和曲折更愉快的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的价值,它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恶,告诉我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地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其中,“论求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谓“求知”,无疑是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甚至超越知识。而其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践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习尝试则可以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求知欲,就会像市侩一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就像一条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连绵不绝。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亦退。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加速的时间、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识更新??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处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避免自己陷入“贬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事实亦证明,处于学习状态的人必定会成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等,他们每个伟大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而出的。如果当初牛顿对一个苹果掉地的现象不加以理会,他就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了。正是那种对知识的追求,才促使他去解开这个谜,寻找到知识的真谛。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真正工作学习的时间就更短了,我们只有把短暂的生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当然,我们不用像爱迪生那样一天做上二十几个小时,也不用像诺贝尔那样从爆炸中跳出来。然而,对于我们来说,珍惜分分秒秒,不断钻研,寻找真理,造福于人类,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他讨厌“假”与“恶” ,“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说慌都往往是这样的人:他们在上帝面前是狂妄的,在凡人面前却怯懦”;同样推崇“真”、“善”、“美”,“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是“世界公民”,心与五洲四海相通;如果他对其他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么他十分美好的心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疗伤痛的珍贵树木;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能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如果他并不篾视别人对他微小的帮助,那就证明他更重视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钱财。”
由此发现,其实培根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道德标准几乎是相通的,只是表达上有所不同,所以真理是相同的,只是有不同的解释罢了。
培根的理论善于互相贯穿,互相证明,互相表现:“形体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人性的评价:
“天性虽然隐而不露,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之后更加猛烈。只有在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在私生活中,人的天性最容易显露,在一时激动之下也易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压制。”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
在他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但未来处事的成败则取决于后天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决定人生的走向。这些,也是我们学子们有目共睹的,升中学,升大学,就像这样,我们的成功决定在我们良好的自理自立习惯中。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的。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素质,能在必要时发挥这种素质从而推动幸运的车轮转动,这就叫潜能。精明的人往往带有一点“傻气”(而不是呆气)意外的幸运会使人狂妄、冒失,然而经过磨炼的幸运则使人成为伟器??好的幸运使人羡慕,而战胜厄运更令人惊叹。真正的伟人是象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纣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暗淡的花朵映纣于明丽的背景。”这里说明处事的态度,把成功归结于幸运,是你继续成功,是你成熟的标准,这里洽同于中国传统典范——君子。
“能否获得称赞或者获得多少称赞,常被认做衡量一个人的才华。品德的标尺。其实,这都犹如镜中的幻影,因为这些称赞常常来自庸众。”
“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而识别时机,这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人的天性是愚昧多于才智,而做作的表情常能打动愚者的心。”
道德是藏于君子心中行动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我们也是培根的道德典训,道德的真理,由我们自己来给自己评价。
光阴似箭,一个人的生命再长,在时间长河中也只不过是那么一瞬间。在这人生的一瞬中,你将如何度过呢?是奢求?是奉献?还是混日子算数?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培根论人生》这本书吧。读了这本书,你一定相信:“把握今天定胜过明天!”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篇三
大家早上好,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我读《培根人生论》后的一些感受。
不是说你每看了一本书,你就会比以前更高了一个层次,也不是说你看了很多的言情小说,你就对爱情有更深的了解,更不是说你看了数不清的名人传记,成功就近在咫尺。由于我的阅历有限,自然是没那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天后,看完了《培根人生论》,就将人生理解得与众不同,将人生看得透彻明白。但读了书后,我当然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些见解。
真理如珍珠般璀璨
培根他这样说到: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受欺骗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的困难,也不仅由于真理使人的幻想破灭,而且是由于假象更适合人性中喜欢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恶习。是的,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似乎已经没有那种再想追根究底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想法了,人们似乎更加愿意相信谎言和假象的东西。就算明明知道是被欺骗了,但是仍然愿意接受谎言带来的暂时性的利益。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再思考,不再频繁地去质疑,不再对什么事都抱有怀疑,坚信专家所说的,相信政府所说的,相信国家所说的。“那些欺诈的行为,像蛇一样无法立足,只能下贱地靠肚皮爬行”,“没有比虚伪和背信弃义更为可耻的罪恶了!”培根把这样的描述给了骗子和虚伪的人。这个社会是需要真理的,因为真理是衡量我们堕落的判断与情感的尺度,更是衡量我们自身的尺度。就我而言,我这个专业而言,将来大多数都将成为培育祖国的花朵的人,所以我们要更加坚信真理,诚信守时,对小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
珍惜上帝赐予的逆境
从书中培根的话语之间,我看到他对逆境最深刻的思考。这些让我想到现在大多数的80后、90后,被人们称作为垮掉的一代,不切实的非主流。因为很多这一代的人,都是从温室里出来的花朵,是在父母手心里捧着、呵护着、宝贝着长大的。我们没有像上一辈那样,小时候温饱都成问题,我们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也是尽一切可能满足我们。我们也没有像他们那样有着坎坷人生,经历过大风大浪,我们则是从小到大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享受着父母用血汗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没有他们那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不知道拼搏努力,成功似乎也来得比他们容易。但我们应该知道这样太过安逸的生活,最终是会导致我们走向深渊。正如培根所说“所有的幸福中都包含着隐患和苦恼,而所有的逆境中也包含着安慰与希望”。我们这代人就是应该需要不断地尝试,面对更多的挑战,不能胆怯畏缩。要明白,当逆境来临的时候,那可是上天对我们的恩宠,我们是必须迎刃而上,发挥坚韧不拔的美德。“最美丽的刺绣需要用黯淡的背景把明丽的图案给映衬出来,而绝非是用黯淡的图案刺绣与明丽的背景上。”培根让我们从这样的句子中去认识人生,让我们在苦难的逆境中挖掘出美好的品质。我们要明白,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长,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就像大树要经过狂风暴雨才能扎根于大地中一样。这就是培根关于逆境给我带来的最大感悟。
仁慈善良在哪里
读这本书的期间,生活中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小悦悦事件。司机的残忍,路人的冷漠,让我不寒而栗。究竟这个社会是怎么了,道德在哪里去了。当时我正在阅读培根的关于仁慈,他说:“仁慈善良,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是神性的一种。如果人不具有这种品格,人类只不过是一个忙碌而有害、可怜而可憎的家伙,比一只寄生虫好不了多少。”这个社会的少数人们,已经是比培根口中的寄生虫还要可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冷静认真地思考我们的生活,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人。
友谊地久天长
这本书中的论友谊,是我感触最深的,也被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一直都认为朋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没有朋友的人,就如培根所说“没有友谊的人将终身孤独??寻找一个真正的朋友,如果找不到,这个世界就如同一片旷野,那种孤独是悲惨而可怜的。无论是谁如果天性爱好孤独,其性格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所以,我一直真心地对待我的朋友,重视我的朋友。在书中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论述友谊,并且在字里行间里,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地看重友谊,明白友谊的价值,并且真诚地对待朋友。在看了培根的论友谊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原本以为至高无上的君王是从来不需要友谊,但我现在懂得,任何人都是离不开朋友的。朋友的良言忠告,使我们不会掉进万丈悬崖,虽然有时告诫我们的话尖锐得无法入耳。有时候,当我们分辨不清真伪,看不清楚事实,也许和朋友做一个小时的促膝交谈,就能比自己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使人想出头绪,理清思路。当我们把自己的快乐告诉朋友,那么欢乐就将会双倍增加,而如果我们把忧愁想朋友倾吐,那么我们的忧愁就会减半。友谊就是这样神奇,“所以人生中的友谊,就好像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既能是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划真金”。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某种好处而去交友,并且指望从朋友那里只索取,不回报。我们要懂得真心实意地对待我们的挚友,为他们分担痛苦与忧愁。但请记住,一定不能为了某些利益而背信弃义,这是最可耻的行为,是永远得不到原谅的行为。培根是这样总结的友谊:一个人如果平生没有任何的朋友,那么他做不好任何事情,只有退出人生舞台。
强大的习惯
很多人都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却想说习惯决定成败。养成一个习惯很难,但要是想改掉一个习惯,那可是难上加难。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培根论人生》中,培根引用了马基雅弗利曾经说过的一句很妙的话:不要相信性格的力量,也不要相信言词的大胆,除非它们有习惯作为支撑。无论做什么事,天性、诺言的力量都没有习惯的力量强大,到最后的时候,一定会是开始做些什么,后来依然是做什么的。所以不要忽视细小的习惯,它也许就是决定你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各种各样的好习惯,可以肯定的是,习惯如果从幼年就开始养成,是最为完美的。这里让我联想到我的专业,学小学教育的我,更应该重视这方面。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根在论述习惯的时候没有说多少,但是书中那些经典的话语,却始终让我坚信习惯决定着我们的一切。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籍好比食物,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的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一些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一些你虽然不喜欢的书但也得拿来读一读,而一些少数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培根在书中是这样为我们阐述学问知识的重要性。而要想丰富自己头脑里装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做到像培根所说的那样,以此来充实我们的人生。
这样的三言两语是不可能将我对整本书的体会表达出来,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在读这本书期间的一些领悟和片面的认识,其中掺杂了我个人主观的情感,但这却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阅读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06-20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06-24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09-03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09-28
《培根论人生》800字读后感10-05
培根论人生的个性经典语录09-08
培根散文双语阅读欣赏:论作伪与掩饰07-07
培根随笔论真理读后感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