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经典名著读后感作文
多读多看教育名著,对于教育孩子非常的有帮助。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教育名著读后感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教育名著读后感篇一
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小学教育名著读后感篇二
对于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的了解,首先是由于阅读了他的成名作《达·芬奇密码》,这已是去年十一月间的事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当初一口气将《达·芬奇密码》读完,并写了一篇《读后感》发在悠悠的博客上。出于对的丹·布朗魔鬼般的创造手法的痴迷,在读完《达·芬奇密码》之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又从书店里买来他创作的第三部小说《骗局》。
所谓凡事难了。世间万事万物,总是不会处于人的完全掌控之下。一面,由于世界变化随时而在;另一面,由于人性本就善变。“变”永远是世界、是人生、是一切的主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许就是基于认识到世界的大变,才在说出这句千古名言之后,放弃了对王位的继承,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而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
自然,悠悠乃凡夫俗子,无王位可继承之忧。然而,“变”同样考验着悠悠。就在悠悠准备手捧《骗局》,接受丹·布朗的再一次“欺骗”之际,女儿却对悠悠隆重推荐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悠悠一向颇珍重女儿的偏好。于是乎,有这么一段时间,日本作家的作品成了悠悠与女儿共同探讨的话题——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等等。
《骗局》随手一放之后,就这样过了月、过了年。直到最近悠悠整理书橱(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书橱成了悠悠的任务,也是悠悠的兴趣与享受)时,才让《骗局》重现。拿着《骗局》,悠悠就像见到一位被疏远的老友,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丹·布朗是一个悬念大师,这一点悠悠在读他的《达·芬奇密码》时就得到充分体会。紧张的情节、曲折的故事,总是让人不忍释手,总好像有人在后面催促着你,总觉得你应该立马读完,否则别人就会拿走的那种紧迫感。读《骗局》也同样有这种感受。
《骗局》自然是叙述一场骗局。这是一场政治的骗局。
书的一开始一个地质学家就被三角洲部队杀死在渺无人烟的北极。故事风云突起,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眼球。随着故事的推进,对迷底探求的渴望,让读者始终处于欲罢不能的心态之中……
三角洲部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侦察局,这些神秘的机构更让故事显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总统、总统候选人、局长、专家,这些人物间勾心斗角、欺骗与被欺骗,阴谋与反阴谋,让故事充满灵与肉、善与恶的争斗。冰冷的北极、深邃的冰川、汪洋的大海,这样的环境,使故事更充满深不可测、神奇万分。故事层层推进、悬疑逐个解开,读者的神经却始终紧绷,大气也不敢喘一口。正如小说所言:“最了不起的计划往往可能被最细微的障碍所破坏”(见小说第121章),随着细节的不断展示,尤如手剥竹笋,故事的最终结局慢慢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时,读者才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
《骗局》的成功,不但是作者叙述了一个充满离奇、曲折诱人的故事,更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
白宫情报联络官雷切尔、航天局局长劳伦斯·埃克斯特龙、美国总统扎克·赫尼、总统候选人塞奇威克·雷克斯顿议员,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雷切尔的上司、国侦局局长威廉·皮克林,正是他所设计的这场骗局,就连总统、参议员、航天局局长等重要人物都成为被骗的对象。
不过,对于皮克林局长设计这个阴谋的动机,悠悠认为小说写得过于草率,解释也比较牵强。悠悠意为这是这部小说唯一的不足之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朋友对此是否认同,悠悠也就未为可知了。
也许是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小说《骗局》刚发表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更别说是轰动效应了。《骗局》一书涉及的是政府机关和总统腐败的问题,展示的是一系列美国政治黑幕,然而,当时美国人还沉静在“9·11”事件所激起的无比爱国热忱之中,此时《骗局》所涉及的内容,是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其受到冷落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悠悠始终认为小说是如此的精彩,如此地让人回味,如此地引人入深。
小学教育名著读后感篇三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知道,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弃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爱情操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现在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自己的集体,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危在旦夕,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总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为了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而赤胆忠心,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博爱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自己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也同样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小学教育经典名著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教育名著读后感09-01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07-02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作文05-25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06-20
家长教育名著读后感06-23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09-14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04-14
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09-27
教育名著读后感通用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