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

时间:2021-06-22 15:17:45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

摘 要:作者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谈到物权、税权、自由、民主等现实问题,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建立于以人为本,以社会为基石,从而使国家概念相对弱化的愿景。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 什么是政府?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思考过的问题。毕竟我们处在一个急剧转型、风云变幻的时代,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遇,却也有无法承载的迷茫与困顿。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不正义、太多的不道德、太多的不应该,我们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曾有的理想的光芒日益暗淡,我们像身处茫茫黑夜中恣意漂泊的航船,一个小小的风浪就让我们颠簸不已。我们能否到达向往与憧憬的彼岸?

熊培云先生的这本书《重新发现社会》就像航海图,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拥有的力量,看清了我们自身的位置,让我们有了一条明确的航线。就像吴稼祥的评论:“这将是一本长栖时间居所的书,具有一部经典作品的基本特质:直面当代最紧迫议题,关切人类最基本权利,情感崇高而温暖,论述深刻且平易,文笔优美而洗练。”对于我,这本书的魅力在于:通读一遍后,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而每次的随手一翻,又总会觉耳目一新。

书是白色封面,仅在靠右上角处印着一座小小磨坊这座磨坊叫波茨坦磨坊,1866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在波茨坦建造行宫,强行拆掉了一座并不属于他的旧磨坊,被磨坊主告上法庭。最后,法院一致裁定威廉一世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责成其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支付赔偿。

回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脉络,经济上的独立,制度雏形的初步构建已基本完成,但启蒙并未完成历史使命而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从上世纪90年代,李慎之先生即呼吁重燃启蒙的火炬。从宏观上看,专制形成的人性扭曲和社会异化伴随制度的改良和革命的推进而被削弱,唯一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是,大众对社会的正确定位和认识依然缺失,对国家的认知依然含混,民权保障仍旧阙如。在民众的潜意识里,国家、政府与社会依然是三位一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熊培云先生对发现社会的呼吁无疑是一种启蒙的继续。

熊培云先生的这本书,虽然只是一系列文章的串联,但从内容上观察,整本书一以贯之的思想是强调国家与社会以及个人的界限。从卢梭的“社会契约”到穆勒的“群己权界”,一直到当代桑德尔的“社群主义”,西方从启蒙运动开始已经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统治疆域做出清晰划分,并且通过制度构建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制度参照。熊先生讲述的只是受到西方思想和制度启发,并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特质,而应当为公众所认知的常识。熊培云先生主张的是,国家与社会是独立存在、相反相成的主体,国家和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统治领域;同时,国家与政府并非天然一致,国家的存在价值是对权利和自由的维护。

在熊培云先生的思想体系里,社会应该是超越包括“国家”、“集体”概念和形式的最重要的和“个人”产生接触的范畴。他希望的是放大的社会,即社会职能与社会结构的复合,社会作为多元化个性的集合,成为国家与个体、个体之间力量博弈的场域。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社会中,作为像一粒尘埃般的“个人”,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弱势者地位,只有听凭风流云散、沧海桑田的份。

当前固然存在经济的成长、文化的交融,整体社会环境也不再风雨如晦,我们也曾经意识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中,凡事可以诉诸社会,但遭受挫折和失败之后,后来又渐渐忘却了,麻木了,因此需要如题所述的“重新发现社会”。如熊培云先生所言,“其实我们的社会已经前进,尽管前进相对迟缓,但它毕竟已经获得继续成长的理由和条件,它能自发地发挥出自己的各种职能,不需要等救济也能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各方面的权益,只是人们没有及时发现社会,也没有发现这些年社会的成长。”在这之后,更要继续增强信心,尝试着帮助我们休戚与共的社会继续成长,为了公民社会的壮硕无比早日到来而努力。民众的普遍努力,社会能量的累计,必然带来“社会”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功能的发挥。

作者从极端的年代讲到酱油主义,从“大社会小政府”讲到“用脚投票”,从“孔子国学”讲到“互联网监督”,从墨子讲到胡适,不管是“超级女生”、“周老虎”、“史上最牛钉子户”、“中国不高兴”这些热门词,或者是哈耶克、波普尔、托克维尔以及加赛特等人的社会学原理,作者无一不是在强调“社会”的作用,只有重视社会的作用,才能让中国安然渡过历史转型的“三峡”。而要重视社会的作用,首先要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才能有一个有序良性的社会。

绝对的权力孕育了绝对的腐败,因为权力需要一个愚昧的、盲从的社会。而改革的方向应该瞄准于将权力与利益剥离开来,使政府把权利归还给公民,真正起到“守夜人”的作用,保持权力在一种谨慎谦卑的姿态运行,而不是以庄家的高位俯瞰和掌控利润和资本的流动。

梁文道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引用了《书大禹谟》中的一句话来评价熊培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指做人做事要中正平和,不以偏斜之理为人处世。相比于某些愤青式的谩骂文章,熊培云以自己的学术基础和冷静客观的心,不因“左右”之争而偏颇于一方的理念,甚至以“上下”来改变一向以来的新左派与右派的相互征伐,也颇有中庸之精神。

熊培云是向往和呼告公民社会的诸君之一,我是非常敬佩的。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康帕拉的太阳城,大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熊培云心中的乌托邦大概类似他常爱引述的《九三年》中的这段话:“老师,我们两人的乌托邦区别就在这里:您要义务兵役,我要学校;您梦想人成为士兵,我梦想人成为公民;您希望人拥有强力,我希望人拥有思想。您要一个利剑共和国,我要一个思想共和国……”

问世间国为何物,理想者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