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时间:2021-11-23 09:22:1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一书的原作者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他是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通过阅读,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着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我是20xx年5月份在亚马逊中国买到的这本书,同时买的一本书是《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书到了之后,先翻看的《人生的智慧》,刚开始的时候看得很迷糊,感觉思想混乱,没有静下心继续阅读,只是心里隐隐约约觉得原作者写得很高明,但是译者水平太烂,有些语句重复罗嗦,句读没做好,以为自己是白买了。于是,在看了不到一章节的内容,就把这本书放下了,转而去看的《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那本书看的津津有味,看完那本书后,自己的心也平静下来了,于是重新捡起了《人生的智慧》。陆陆续续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被装在了自己的背包里,跟随着自己出差,在火车上、地铁上、床上都会被拿出来翻一翻,每当看得投入后,自己的内心都很平静、踏实,深深地为作者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为作者精辟的思想所感染。

  在书中,作者主要讲述的是教人怎么平静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它是一本哲学上关于幸福论的着作。作者系统严谨详细的分析了幸福产生的来源、分类以及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以及译者附录的作者生平。

  第一章节,作者对决定人的命运的因素进行了划分: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和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二、第三和第四章节分别就这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被作者认为是人幸福与否先天性的决定性因素。

  人所拥有的财产和所展现的表象是次要性的。作者认为,人拥有的绝对财产不是人感觉自己富足与否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人拥有的相对财产。因此,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而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所以,这一因素还是由人的自身决定。

  人所展现的表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它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作者对这三类看法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广泛的论述。他认为人的名誉是否定的,名声是肯定的。名誉是表明这个人不是例外,而名声却表明这个人是个例外。人们通常过分看重了我们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其实他人的看法就其本身来说,对我们的幸福并非至关重要,它对于我们并不直接存在。如果有人将这种非直接为我们所存在的东西作为直接存在来加以看重的话,那就是这个人虚荣的做法。

  第五章节作者讲述了在人生中会遇到的一些具体的情形,以及给人提出遇到这些情形时的抉择建议。这是全书最轻松的一个章节,也是作者传授的最具体的内容。他解答了人的一生中所会遇到的种种情形应该要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以及如何如何对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作者在这里讲述的内容在任何时代,对绝大部分的人都有着益处,我们能够从其中学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第六章节作者纵览了人生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建议。尤其强调了人年轻时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对人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次强调。读完本书后,我感觉到好好锻炼身体的紧迫性了。

  全文通读下来,让人有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在全文持述幸福是否定的,灾祸是肯定的观点。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亦即还能勉强忍受的生活。他劝诫读者要珍惜已拥有的现在,这才是人能够真正能够把握的,而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对过去,也和我们想象当中的过去有所出入。

  另外,这本书中,作者的语言平实简朴,再加上作者经常性的对观点的注解(作者认为人的后半生更多的是对前半生的注解),因此读起来不觉得费力,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作者提出的思想。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二

  我们的生命需要感悟来充盈,才会变得滋润和充满生机。而这些智慧的养料就来自于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或读过的每个故事之中。《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一书,收藏了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小故事。每个故事后,都有作者的悟语,让我们从故事背后,看到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以及故事给我们所带来的启迪或警示。

  正如书中所写道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大将军,与敌国作战,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打败仗。在又一次被敌人打败后,他急奏统帅,一方面报告情况,一方面寻求对策,要求援兵。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话是“臣屡战屡败”。统帅看到这个奏折,觉得不妥,于是那起笔来,将奏折上的这句话改为“臣屡败屡战”,原字未改,仅仅是两个字顺序的改变,顿时将原本败本之将的狼狈变为英雄的百折不挠。

  生活中常常也会因为字句上的微小变化而改变。很多时候,一句话仅仅是一字之差或几字之差,或是换个说法,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像我们对小朋友讲话,意思相同,往往多加上个语气词,或是变成问句,“快点吃,好吗”就远比“吃快点”就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有一位老和尚,他身边有一帮虔诚的弟子。有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但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看来,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没有什么收获。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有一个小和尚却能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书上唯一的苹果摘下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这样的人才可以得到额外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人生的轨迹有了一个改观:人们往往觉得安分守己就是最好的契机,但命运之神却往往喜欢同人们开玩笑,同一个苹果,落到了不同人的头上,就注定会有不同的定义,除了牛顿,谁会去为了一个小小的苹果大费周章?然而他却因为一个苹果改变了一个世纪。每一个人都拥有与身俱来的智慧,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将它发挥极致,如果每个人都是有心之人,都会将细微之事放大数倍那么我们各个都会是生命的主人!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阐述什么是幸福的书,叔本华认为,幸福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内在因素,财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响幸福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之所以渴望财富,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内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间接影响。

  对于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个肤浅的笨蛋可能觉得只是小事,不足为奇,但一个有思想的人也许就能看的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歌德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大众,不分贵贱,却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如果是这样,那我大抵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的个性实在不大好。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这句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是来源于叔本华么?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但生活中能称的上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有思想的人还是多的。比如一些阅历丰富的驴友,他们大多喜欢交朋友,与人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就说他们是平庸的。我们不必成为伟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种人,他们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辈。当这一类人无法获得外在的快乐的时候,便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其他学科,(m.lz13.cn)但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兴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的“天才”,才会全身心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让我思考一下,我学习艺术是因为缺乏了外在的快乐么?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学习的,但的确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段很有意思。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过最轻松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如何理解这两个矛盾的命题?

  穷人与富人: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挥霍金钱,更守不住钱财,但同时也更能够忍受贫穷,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请不要再抱怨你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虚荣和骄傲的差别: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则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使人沉默。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虚荣的一种,事实上别人的看法对我们幸福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尤其是当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无视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让我们继续磨练吧。

  传达所见较之于传达所想要难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说:一个人去旅行就能讲故事,但是当我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个结论——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变换气候而已,他们并不曾改变思想意识(贺拉斯)。大概是说,他们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资料,或许还对资料做了一些组合,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开发新资料。所以读万卷书应该在走万里路之前,而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别忘了思考。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人生智慧格言07-05

智慧人生语录06-17

人生智慧经典名言07-29

智慧人生语录12-04

人生智慧语录06-25

智慧人生格言06-02

人生智慧的格言06-02

人生智慧格言05-23

智慧人生格言经典07-13

人生智慧语录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