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背包十年读后感

时间:2021-11-23 20:18:29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为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小鹏所著。该书分三个部分,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关于背包十年读后感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一

  今天终于把同事借我的《背包十年》看完了,书非借不能读,在我身上看来是屡试不爽!我不得不很惭愧地面对家里那好几本没看完的新书,不得不承认现在很难静下心来去看一本好书,但是我知道那个曾经带给自己无限愉悦的失落世界最终会回到身边。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

  在写读后感之前,想先说说另外一件让我这几天一直都很难受的事情。一个成天嚷着要去马尔代夫的阳光男孩,竟然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毫无预警地离我们而去,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你是在跟大家开玩笑吗?那个快乐健谈热爱生活的你怎么会选择这条路?甚至我们都无法用人性的复杂性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个事实。我宁愿让自己相信这也许是个一不小心的意外。心情是沉痛的,想对你说一路走好,却不知道该怎么说!生命的可贵连小学生都知道,可是为什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一再地视而不见!

  大家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珍惜生命。于是有人会这样: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背包十年》,不仅仅让我开拓了视野,每次的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无数次的共鸣让我那颗窦性心律过缓的心脏再次给力地跳动起来,我终于感觉自己是活着的。很多时候这种念头会一闪而过,如果我一无所有,不如去流浪,去拥有自己想拥有的,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

  “1988年。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结束,暑假近在眼前。姑姑问,小鹏,夏天去哪儿玩呀?巴黎、伦敦、纽约……一长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报菜名一样。姑姑笑了。之后几年,我一想起这个牛皮就会觉得脸上发烫。”

  小鹏用他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看似吹牛的梦想。儿时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小时候当我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迪斯尼乐园的时候,当我羡慕《成长的烦恼》中迈克在快餐厅打工经历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快点长大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梦想成真了。第一次自助旅游,背上行囊朝着梦想出发,第一次在酷暑下战斗十几个小时让汗水浇灌青春,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去嘲笑这该死的应试教育,第一次让孩子们去发现学习的乐趣,第一次为心爱的电影翻译字幕。。。小鹏说过:“为了年华老去时不鄙视自己”。我很庆幸自己能有些东西是可以一辈子去回味的。

  “有人说中国人开始背包旅行就是从阳朔西街开始的,这话有点儿道理。以前中国人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远行,简直是一种奢望。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这种无奈:“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等社会开放了,大家终于有钱有时间可以去旅游了,可跟着旅游团又不舒服,于是那些不想被束缚的旅行者成了背包客:拿起背包就走,喜欢哪里就待在哪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上学的时候,就爱拿这首歌跟好友调侃。后来桂林终于成为我第二次自助游的圣地,当我坐在竹筏上恣意地拥抱漓江沿途的美景时,看到身边不时路过的豪华游轮用厚重的玻璃窗将人们硬生生地拉出了大自然的怀抱,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拿上背包吧,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2002年的那个暑假我又宅在家中,把网站升级到2.0版本。增加了“电影”板块,又在“旅行”板块增添了许多页面。旅行和电影,一直是我仅有的两个爱好。旅行,让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电影,告诉我世界有无限可能。”

  旅游和电影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当我快乐时,我会去旅行;当我不快乐的时候,我也会去旅行。而电影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学会观察,聆听,思索,发现。旅行,让我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电影,让我用别人的视角去探索这个世界。

  “那一年的留学时光,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欧洲各地旅行,用游学来形容可能更加恰当。但由于囊中羞涩,我只能以各种省钱的方式旅行。比如坐一宿夜车就可以节省一天的住宿费用;比如能走路抵达的地方就不会乘坐公交;比如在巴黎的前两天我只吃了从荷兰带过去的一斤鸡翅和几片面包。当时还是冬天,矿泉水一直暴露在冷风中,竟然被冻成了冰块。但是心中是快乐的,巴黎就在我的脚下,梦想其实并不遥远。现在想来,那些小小的艰苦与磨难已经变成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曾经我和好友也是这样流落在香港街头,所有的疲惫不堪都被一次又一次的全新体验化为乌有,我们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用身体的狼狈迎接每一次即将来临的兴奋。“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

  “高迪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铜匠。追溯更古远的祖先,甚至还能找到铁匠、木匠。遗传基因让高迪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能力和雕塑感觉。我甚至相信高迪作为雕塑家是先于他作为建筑师存在的,因为那些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甚至碎瓦残陶在高迪看来都可雕可塑。我还相信高迪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那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色彩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圣家堂是高迪最伟大的作品。他把生命中最后46年都奉献在这里。1926年 6月 7日的黄昏,像往常一样,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到市中心的`圣菲利普教堂做礼拜。他漠然于繁华的街道,脑海中仍在构建圣家堂的壮丽——这里应该用到什么结构,那里该用什么颜色,尖顶的线条是否太突兀……就在一刹那,一辆电车驶过,所有结构、颜色、线条都被封印在他的头脑中。”“1926年,就在高迪去世后不久,一个日本年轻建筑师到巴塞罗那考查地铁项目。当看到没有完工的圣家堂时,他惊呆了,我看到东北正面与西北面的半圆形墙面已经建好,但圆顶还没有完成,抬头可见灰蒙蒙的天空。鹰架被搭到了钟楼顶端,巨大石块上的浮雕环绕着钟楼。雨中,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圣家堂。这个年轻的建筑师名叫今井建治,回到日本后仍久久无法忘记圣家堂带给他的巨大震撼,从此放弃了对地铁设计的研究,成了高迪的狂热追随者。后来年轻人变成了老教授。老教授走上讲台,讲的仍是高迪,讲着讲着,老教授竟盈着泪,说不出话来。他那些自命不凡的学生们听不下去了,对教授由尊敬变成不屑,一辈子跟在别人后边,能有什么出息?有个学生偷偷溜出教室,买了张机票,来到巴塞罗那,要看看高迪到底有什么了不起。这个学生叫石山修武,当他看到未完工的圣家堂时,感受到的震惊并不比老师少多少。他把圣家堂阐释为被现代主义封印了的神话世界,神话世界通过废墟与现代连接,而圣家堂就是这样一座活着的废墟。日本人讲话总是这么悬乎。”

  我彻底被这段文字给迷住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巴塞罗那膜拜这位后世建筑界的"上帝 "。

  “很快那座葡萄酒庄园就在眼前出现。她径直把汽车开进酒庄,随后用法语问清参观路线,又用英语翻译给我们。确定我们明白后,她才挥手和我们道别。我和姚远局促得不知该如何表示感谢。老太太说,不用谢,如果她的儿子在中国旅行时遇到麻烦,相信也会有好心的中国人帮助他。因为 love is a circle,她一脸虔诚地说道。在我的旅行中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人无私地帮助,最好的回报方式应该是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人,因为爱是一种可以循环的能量。在旅行中发现爱,传递爱,这是否应该成为每个旅行者的信仰?”

  07年春天第一次自助游为了心中一直未能放下的梦想去了香港,当时的我还是个菜鸟背包客,但是我依然收获了香港人的热情和真诚,他们会主动拿出笔和纸为我们画出乘车路线,也会打电话向亲人咨询我们的酒店地址,那一刻我们真的很感动,love is a circle。

  “有时候想得强烈,当我在希腊小岛看日落如血,当我在瑞士雪山俯瞰世界,当我仰视比利牛斯的山鹰,当我倾听地中海的涛声……这些时候,我都会强烈地想起你。那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因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不在身边。”“失恋的痛苦仍旧超越了我的承受极限。我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和你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一想起你就会让我呼吸急促。于是我选择离开北京。”

  读到这里,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08年的秋天,注定是个悲伤的季节。失恋的痛苦让我一头扎进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为自己没事,然而沿途的美景却将心中巨大的孤独召唤出来,我爱的人不在身边,那眼前的一切还有意义吗?感到痛,痛彻心扉,痛到想永远离开这座城,痛到希望自己能够永久失忆。白天的我可以假装坚强,但是晚上呢,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彻夜失眠、从梦中哭醒,于是感到害怕,躺在床上对自己说如果生活已经毫无意义,不如放弃一切去流浪,去寻找自己。不过最终凡夫俗子的我选择让时间摆平这一切,然后耐心等待。。。

  “对我来说,每次对未知城市的探索都像冒险一样充满刺激。但没有任何旅行者无所不知,也就无法避免旅行中的各种失误和错误。如果是一个人旅行,当错误出现时,我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觉得兴奋。可如果和同伴在一起,我就会觉得内疚,会尽可能事先想得周全一点儿,可这样也就少了那种无知者无畏的自由。这应该是我喜欢一个人旅行的原因吧。虽然我自觉方向感十分强大,但就像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所以迷路对旅行者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迷路时千万不能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总能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探索,冒险,迷路,多么熟悉的字眼呀。对未知的好奇一直也是我的通病,从小就喜欢挖掘非常规路线,偶遇意料外的风景。小时候我总爱拉着妹妹在老汉口的街头巷尾四处乱窜,那些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的老巷子散发着未知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每窜进一个陌生的巷子都充满了对它到底会通向哪的向往。第一次去北京坐地铁,突然玩心大起,就是很想知道如果从地铁另一个出口出去到底会到哪,到底会和之前那个出口出来有什么不同,结果可想而之,那就是大大的不同,出来之后除了完全的陌生、彻底的傻眼之外,最可怕的是问了路人甲乙丙丁居然都不知道我说的目的地在哪,于是我总算对北京庞大的地铁系统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带着些许的兴奋和幸灾乐祸继续寻找那些看上去像老北京的人问路,结果又让我不经意的发现北方人和南方人对于地名的叫法不同。一位阿姨终于知道我说的地方并且还同路呢,于是她指着前方对我说过了那个巷子口就到了,但是我努力睁大眼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就是没发现传说中的巷子,原来北方人管那种稍微窄一点的路口叫巷子,而我们南方人的巷子应该是他们的口中的胡同吧。有时候我的好奇还体现在对于眼见为实的执着。09年去成都青城山,明知道08年的地震重创了青城山上的庙宇,却毅然而然地偏离大部队拖着疲惫的身躯攀上了最高峰去看那被夷为平地的残根断瓦,感受灾难来临时的惊心动魄。很多时候和同伴在一起,我会尽量去压制这份好奇心,因为我知道满足它们会带来身体上的狼狈和无法预知的意外,所以今年我也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体验一次travel alone,做一个快乐的背包客,尽情享受无知者无畏的自由。

  “西贡的夜色让人惊艳。不过对我来说,这种惊艳并不陌生。第一次是在夜色中抵达丽江古城,溪水、酒肆、红灯笼让我误以为闯入了世外桃源;第二次是在夜色中抵达爱丁堡,高大嶙峋的哥特式建筑像极了蒂姆伯顿的电影布景。”

  蒂姆伯顿是我的老朋友了,那份怪诞和诡异充满了童趣,怎会让人不着迷,那么哥特式的建筑也将成为我下一次的朝圣地。

  “一条小河穿城而过,几只木船在河水中漂漂荡荡。河边有座三层小楼,是个餐馆,叫做灯塔屋。如果囫囵着看,灯塔屋圆圆胖胖,长得更像个谷仓。我和小美走上三楼,选了一个可以把河水、古镇、灯笼店尽收眼底的位置。服务生捧上菜单,细声询问我们有什么需要,面容谦卑,带着微笑。点餐后小美拿出她的牛皮本子,开始在本子上画画。这是她在旅行中一直做的事情,那个本子已经快被长长短短的线条涂满。她画墙壁上吸饱鲜血的蚊子,画越南街头一晃而过的摩托车,画卫生间里的马桶,画龇牙爆眼叼着烟卷的魔鬼。有的极其写实,有的又极其抽象。”

  08年去杭州,烟雨渲染下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手中的照相机根本无法描绘那份绝美,同伴不停地提议搞个单反,但是我更想用画笔去勾勒那份不可言传的意境。希望这不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用画笔去记录眼前的一切。

  “随着海拔升高,高原反应终于不期而至。开始仅仅是头痛,仿佛千百双大手一起挤压着脑壳,随后就感觉浑身无力,甚至连举起相机都感到力不从心。慢慢地,我的声音在大家的聊天中变得越来越弱,他们的声音在我听来也越来越远,并且失去了前后逻辑。车过五道梁,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带的 40%,又是凹陷的风口,大多数人到这里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对我而言,则更是雪上加霜,因为中午吃得太饱了。我感觉胃中一阵恶心,食物翻滚着要找一个排泄的出口,舌根死死地抵着喉咙,才把这一阵翻涌压下。这时出现了一段长长的下坡路,身体不由得前倾,右臂靠在前排的椅背上垫着额头,左手死死地抓着什么,一直在忍。又是一阵翻江倒海的恶心。身体本能地扑到窗口,头伸出车外,脖子上的肌肉突然紧绷,像打鸣时的鸡脖子一样了几下。胃里的全部食物混合成黏稠的汤液喷溅而出,剩下的酸水从鼻子里流出来。吐完后马上清醒了许多。红姐拿出随身带的小药箱,递给我晕车药、红景天、维生素和葡萄糖,张姐又递给我氧气袋。我吞下一大把药片,但因为怕产生依赖而坚决没有吸氧过沱沱河时又吐了一次,把刚刚咽下去的药片和水吐得一干二净。再后来只能干呕,已经吐无可吐。这时同车的其他人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症状。大家各自头痛,各自坚持,也就都不再说话。车里一下静下来,音箱中传来梁静茹的《宁夏》。宁静的夏天……知了也睡了……。”“关于高原反应的几点建议: 1:提前至少 10天服用高原红景天 2:进入高原第一天,不要吃太多 3:进入高原第一天不要在超过海拔 4500米以上的地段过夜4:除非要死,最好不要吸氧 5:坚持,一定要坚持,没什么大不了”

  09年去九寨沟,由于自己的鲁莽仗着年轻,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从黄龙山顶冲下来,结果彻底体验了一把高原反应,太阳穴像要爆掉一样的痛,反胃恶心,坐车下山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前排的椅背上顶着额头强忍着,据同伴后来说那晚车子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地在曲折的山路上前行,其实有点危险,但是那时候的我已经难受得什么都不知道了。安全到达酒店后睡了一觉居然就好了,但是两天后回到成都,高烧、呕吐、腹泻,一个也没落下。看来下次去西-藏的话我可得小心谨慎了!

  《背包十年》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让人找回自我,收获梦想。于是我开始憧憬去西-藏寻找神秘的拉姆拉错湖,去南印度体验当地人的热情如火,去突尼斯尝尝嘴馋到能吃饱的面包蘸萨辣酱,去撒哈拉仰望星空,去湄公河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去加拿大金斯顿阴气森然的Frontenac Club旅馆沾染一些鬼气,去美国纽约百老汇看场地道的音乐剧,去法国小镇吉维尼欣赏莫奈德花园,去捷克品味波西米亚生活,在骷髅教堂和蜡像馆体验好莱坞式的恐怖,在查理大桥上走九遍勾勒古堡、大桥、老城构成的布拉格,去柬埔寨的莲花池塘看日出,去南非观看贯穿天际的彩虹,当然更想远离文明世界,去天堂岛国大溪地感受“一座岛屿从海洋中涌现,花木迎着第一缕阳光发芽”。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二

  背包,想像中总会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牵挂;流浪的人,心是否会有所属。这是我一直对身边或背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测,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鹏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当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牵挂是因何而来,他们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梦想不现实,能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现实的梦想,只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我们真的无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独的是流浪的那个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个人。

  小鹏初去欧洲,他说他会想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还会想另外两个人,不过他没有写出来。小鹏应该很想写出来,不过他不知道如何去写。

  此时弥漫的中草药气息,让我有一种心神安宁的享受。真的,我一直很享受中草药所弥散出来的那种安抚的气息。它不会让人浮躁,也不象西药或是来苏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开读的是《活着的废墟》那篇,发现了两处错误。一是“胡楂儿”,想应是“胡茬儿”;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这或许是我读书一个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从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开始读下去,却并没有再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文风,但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读着。

  我没有随同小鹏一起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寻我自己一直以来所探求的问题与答案。

  当读到“想你的天空”这五个字时,当看到“法兰克福”这四个字后,瞬间我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结局。其实也是一直以来我的一个质疑。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孤独与流浪的结局。

  今天早晨的公交车上,我还在对着《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时的徐霞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车,买了一屉包子与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了弥漫着中草药芬芳的厅廊,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气息,老人,时光;与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视而飘浮的异界游魂,一切与我无关。

  中草药的气息,浸入背包的文字,书读半程,不知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程的文字,小鹏一定在思念,却并没有写下。

  不知为何,很久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这种中草药的芬芳,以及中草药芬芳里的那份安宁。

  背包十年读后感篇三

  每个喜欢旅行的人,都应该都会有一两本自助游攻略,我也不例外。不过这本《背包十年》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汇总,更像是作者在在旅行中的成长经历,渐渐地他把旅行当成了一种职业,一件他愿意投入所有时间去成就的一件事。背包十年,十年的背包生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独自上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最初的理想呢?屈指可数。但是作者坚持了,所以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中,被关于旅行的文章迷倒,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依然清楚了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本书中描写的撒哈拉沙漠的异国情景,让这个以前对于我来说只是地理课本中可能出现的名词,变得鲜活起来。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把三毛的著作全部的读过了几次,最后还觉得了解她不够,在图书馆里面到处找她的传记和图片,痴痴地阅读。一度我觉得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希望可以像她那样游历各国,即使喝白开水吃面包,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各地缤纷的色彩。

  上大学了之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去旅游了,而旅行对于我,最开始新鲜激动到处张望,现在更加能够在旅行中去过滤自己的忧思,在旅行中放松调节自己。貌似去过的地方,细数起来,也不算少了,西安,上海,苏州,武隆,成都,云南,都是趁着假期的时候跑出去。刚开始以自虐而自豪,50 块钱的火车票一路坐到了西安,忽略自己从来没有单独坐过火车,忽略了坐硬座的苦,第二天到达西安站的时候还是蹦蹦跳跳地开始一天的行程了,不得不感慨,那时候真是青春无敌。晚上10 点开始爬华山,一直到5 点到达北峰准备看日出,接着又把另外几个峰爬了一次,直到下午 1 点多下山,整整连续走了,15 个小时,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这些。

  不过华山的壮丽景色也征服了我,让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腔感情在胸膛里面激荡,爬山时的苦和累也似乎免得可以忍受了。不过渐渐地,旅行变成了一种调节身心的过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可以无目的地走着,注意街边的小吃、美女、建筑,忘记自己身处哪里、来自哪里,忘记本来要有什么工作要完成,这个时候我仅是一个放飞的灵魂,由自己的心引导着走向前方。这种转变,当然是由于旅行经历的增加所致,同时也由于阅历的增加所致。在旅途中,直观的感受是了解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景观,但是学会了尊重和包容,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收获。

  不过跟作者作为职业旅行者对比,我的旅行经历太少了,我也不知道因为三毛所激起的渴望旅行的欲望,什么时候会消失尽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到,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我们未必都能成为职业旅行者,但是我们都应该选定自己的职业,属于自己的平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背包十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背包十年经典语录05-13

《背包十年》读书笔记07-23

《背包十年》读书笔记12-31

《背包十年》读书笔记9篇02-01

《背包十年》的读后感07-08

《背包十年》读后感03-21

背包十年读后感09-20

《背包十年》的读后感09-02

《背包十年》读后感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