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读后感
1.
最近,读了几篇陶行知先生有关“生活教育”的论文和办学故事,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而且也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比如:
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好学”,可是我常常问自己:你自己是真正“严谨好学”的吗?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随性敷衍之时?
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正直勇敢,见义勇为,那么我们自己可以算作是“敢作敢为”的吗?
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热爱科学,反对迷信,可是自己是不是在冥冥之中,依然给神留着一个隐秘而崇高的'位置呢?
我们深知“教育兴国,人才强国”的道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那么,为了培育祖国的未来,自己给学生的爱可以说足够吗,面对学生的困难,自己又给予过多少赤子之忱呢?
2.
不同国家对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形式有不同的理解,并由此产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读了来自美国和法国的两篇音乐教育的文章很有感想。
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认为“必须把音乐教育作为思想、过程的关系来说明,才能有效地推广音乐教育”。
在另一篇题为《音乐与法语的综合:一个成功的课例》的文章中,作者指出,在法国的小学里将音乐课与法语相结合,将法语课文、诗歌或新学的生词编成歌曲,通过多种形式教学生演唱,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肯定。在这种跨学科形式的教学下,其教学成果显示出一定优势:接受音乐与法语综合教育的学生,其音乐和法语两科的成绩比接受分科教学的学生优秀。它在音乐课方面的具体优势显示在:孩子们发现音乐节奏、旋律的变化和朗读句子语气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两者之间建立了关联。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儿童发展创造技能,引导他们发现音乐与语言在技能和概念上存在的关联,并最终发现音乐与日常学习的关联。然而从更深远的层次看,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
1.促进学习中的迁移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
3.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门学科在它的整体教育结构中的角色。
4.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将以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可以看出美、法两国在对音乐教育目标的理解上都并不十分强调音乐学习的直接结果,即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音乐表演的水平,而更注重像当今美国人所认为的那种所谓“思维和过程的学习”。同样,法国的这种跨学科教学法也证明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整体而非割裂的思维方式来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正如作者所述:“跨学科教学法建立在儿童整体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目的是促进学生领会知识概念与能力的关系,并有助于儿童在所学知识中发现自我与社会的意义。”
由此可以认为这两篇文章值得中国音乐教育者思考的是:美、法两国人认为的良好的音乐教育结果是什么?他们的侧重点或者处于音乐教育中第一位的是什么?以什么来作为我国音乐教育成效高的依据。
我想我们可否借鉴以及怎样借鉴美、法特别是法国的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法?我认为这对我国音乐教育界所提出的改革来说是不应被忽视的。
【教育论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06-22
教育实结的论文05-26
对教育的未来展望论文03-01
职业教育毕业论文探究论文07-15
设计素描教育探索论文07-12
英语阅读教育教学论文07-07
油画创作教育教学论文07-06
初中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08-16
职业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研究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