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 林-海音 读后感
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都知道:林-海音的文字总是那么优美、清新,令人陶醉。单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在“google”里输入“台湾文学”和“半壁江山”两个词,搜索结果中一定会出现“林-海音”这个名字。有人说:“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的播种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阳光。”理所当然,她是一个最棒的女文学家。
这学期,我们的语文书中就有一篇林-海音的文章——《迟到》。但是这篇文章却带给了我许多不同的感受。
这篇文章讲的是林-海音童年的故事。儿时的林-海音有赖床的坏毛病,有一次她因为赖床挨了父亲一顿暴打,最后还不得不悲伤地冒着大雨上学去,当她在学校里正上课时,爸爸突然来了,小海音非常害怕,却没想到爸爸送来了夹袄和两个铜板,小海音很感动。从那往后,不论冬夏,她每天都是早早地快快乐乐地去上学。
林-海音的这篇文章生动感人,但是文章中她爸爸的形象却让我感觉不太好。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爸爸的凶狠和小海音可怜悲惨的样子。
我想,如果让家长们来读这篇文章那会是什么结果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得到的启示肯定是:“孩子犯了错一定要狠狠地打,这样他们才会改正错误,才能像林-海音一样有出息。”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对待犯错误的孩子,结果是有些孩子不但不会改正错误,还很可能会从此与家长作对,这样的话,家长与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矛盾,孩子越不改正错误,家长就揍得越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后果会不堪设想。
小海音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知道父亲打她是因为爱她,她理解父亲的行为,所以她后来改正了错误,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小海音那么聪明、懂事理。有些挨揍的孩子会认为家长揍他们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那样的话,他们就会从心里恨家长,有心里话也不和家长说。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一句话:“家长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我觉得很有道理。家长们逞强凌弱,这对弱势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也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好的影响,让他们以为暴-力可以代替正义。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过避免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辨别是非,培养正确思想的过程。有时候,揍一顿能够让犯错的孩子改正错误,因为他(她)害怕再挨打,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错误可能带来的后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温柔智慧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会让孩子受益更大。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做数学题时特别粗心,老妈非常生气。但是她没有揍我,而是耐心地让我自己总结粗心的原因,给我讲粗心的危害,她说:“你现在做错一道题可以用橡皮擦掉,所以你会觉得粗心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你想想,如果一个医生有粗心的毛病,那后果会是什么?如果一个建筑设计师有粗心的毛病,那后果又会是什么?这些因为粗心而造成的后果可不能用橡皮一擦了之。”这次谈话让我认识到粗心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必须把这个缺点改正过来。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生物学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因粗心而填错了生物的资料,那带来的后果将会危害全人类,多么可怕啊!
没有那个孩子喜欢挨打的滋味,我很同情童年的林-海音。不过,在我和老妈讨论这篇文章时,她说我不了解旧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所以不能理解这位爸爸的举动。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位爸爸不能成为家长们的榜样。
这就是我读完《迟到》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迟到 林-海音 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海音的作品的读后感06-22
林-海音的经典语录05-06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06-22
林-海音窃读记读后感03-11
林-海读后感03-25
林海音迟到的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08-11
《意林》读后感06-12
意林读后感06-10
《意林》经典读后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