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选读后感

时间:2024-06-17 09:26:11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行知文选读后感

  不知不觉中翻阅完了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写的《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逊。掩卷沉思,陶行知先生创造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及“知行合一”,等等独特的教育思想渐渐浮现在脑海中。陶行知先生无愧为“万世师表”。读罢,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陶行知文选读后感

  感触之一:创新是发展教育的灵魂。纵观《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逊,无论是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还是“学生自治”、“乡村教育改造”,无不折射出积极实践,努力创造,不断创新的思想。他在倡导全民创造性教育中认为:天天是发明之时,处处是发明之地,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创新精神是一个发展着的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积极的天性表现。只要积极实践,把理性认识不断结合实际,那么便可以说:天天是积极实践之时,处处是不断创新之地,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性劳动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凡是心态积极向上的人,都会有一些创新的灵感和创造的闪见。重要的是,应该把创新的思想,运用到实际需要的实践中去,而不要空有多少创新的灵感和创造的闪见,空留多少没去实干过的感叹和遗憾。为了强调实践的第一重要性,陶先生曾把原名陶知行改为陶行知。因为“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从。应该说,近20年来中国的教育发展形势比较好,教师和教育地位显著提高,受教育范围和国民入学比例逐年大幅度提高,教师素质逐渐提高,教育经费稳步增加,教学条件日新月异,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基础教育大大加强,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多,国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显著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教育事业如何在创新中发展已经显得非常迫切。

  感触之二:爱心是发展教育的基石。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邪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催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年青教师,需要努力做到“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本职,干好本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感触之三:生活是发展教育的根本。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教育,归根结底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造成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相对缺乏。陶先生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是吃人的教育,教学生自己吃自己,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是打-倒吃人的教育,它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感触之四:和谐是发展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先生在《民主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要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织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公平。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优先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安定和谐之本。尽管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绝对公平不现实),是一个过程,但是它的实现程度与我们的正确认识和主观努力有密切关系,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实现和谐教育。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改革旧教育,创建人民大众的现代新教育,为改革中国教育,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开拓、献身、创新、实践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教师学习和实践。最后,引用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即“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来与大家共勉。

【陶行知文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陶行知的语录11-25

陶行知的语录01-21

陶行知的名言09-30

陶行知教育名言,陶行知的名言语录11-04

陶行知的名言09-30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6

陶行知德育语录12-06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08-17

陶行知的名言名句08-19

陶行知的教育名句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