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时间:2023-02-18 22:47:29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四溢的民族,而且又十分豪爽。下面百分网小编整理了蒙古人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蒙古人习俗礼仪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窗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蒙古人热情好咨,有一套独特的待客礼仪,具体表现在迎客、问候、待答。送客等方面。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举家相送,并一再说“再见”、“欢迎再见”、“祝您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

  在游牧或日常生活中,蒙古人相遇时,首先,总要极有礼貌地相互问候家畜安好,其次再互问家人平安,最后才相互寒喧。这是因为以牧业为主的蒙古人,把家蓄置于生活中特殊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传统,即使对陌不相识的来客,也往往以礼相待。所以,人们说:“在蒙古,即使没带干粮,也可旅行数月”。蒙古各地每年7月总要举行那达慕盛会。

  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客人来访时,忌讳将鞭子或棍杖随身带进主人的毡帐,否则便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将帽子朝着门口放,当主人用盛在银碗里的酸马奶来招待客人时、客人必须一饮而尽,忌讳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如果遇到贵宾临门,他们则以全羊款待。他们有这样的风俗,在以全羊招待贵宾时,应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则贵宾是不吃的。他们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块炖牛羊肉,重约1公斤左右,他们不喝汤,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着吃。餐桌上须放盐。他们忌吃鱼虾、海味、肥猪肉,也不爱吃糖醋、过辣的.或带汤汁、油炸之类的菜肴以及蔬菜等。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是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荐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要加羊心、羊肝、直肠和羊肚。制法是将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锅,水温上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开,并经常翻动。肠、肚、心、肝和燎好的羊头另锅煮烂。另配调料。开宴时将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盘子里,尾巴朝外,羊头上要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时主人要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先动刀切割,然后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娘家人须煮羊胸脯肉给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别。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蒙古人饮食习俗

  蒙古族食品以炒米、奶制品、牛羊肉为主。

  明清时期,主要是奶茶、炒米、奶制品,稷米稀饭,手把肉。早餐,一律奶茶泡炒米;副食:胡日达(奶豆腐),西拉陶苏(黄油)、乌日莫(熟奶皮子)、苏来(奶干)、阿尔其(奶酪干)。中午,炒米拌酸奶子,老年人炒米面拌奶。晚餐,肉粥、奶粥或手把肉。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解除对蒙旗土地封禁政策后,汉族农民大批移入农耕。受汉族饮食的影响,蒙古族在以肉食、奶制品、炒米为主的同时,开始吃五谷杂粮和少量蔬菜。

  解放后,牧区蒙古族基本上保持过去的饮食习惯,但食谱丰富,花样增多。如肉粥,除稷米肉粥、炒米肉粥外,还有小米、大米、玉米等肉粥。用荞面、白面做吐古拉汤、猫耳朵汤。有荞面、白面饺子、馅饼。蒙古族馅饼形如小碗口,薄软透明,香柔可口,是兴安盟各族人民喜食之佳品。用牛羊油炸制面食点心有“包日查嘎”、“哈必酥”饽饽。奶制品除胡日达、西拉陶苏、乌日莫、苏来、阿尔其外,还有爱如格(酸奶子)、哈拉萨森乌鲁莫(干奶皮子)、乌鲁莫(未提炼的奶脂肪)等。牧民野外游牧的'肉食有:简易手把肉、烤肉串、烤干肉条等,食用方便。农区蒙古族杀年猪时,喜食白片肉、面肠、肉片烩酸菜粉条。

  每逢喜庆佳节或招待贵宾时,煮(烤)全羊(蒙语“乌查”)或羊背子。即将全羊取其头、四肢,带尾入锅。煮熟后用特备的灶火烤,边烤边涂油,加调味品,烤至皮焦肉熟后,置于盘内,谓之煮(烤)全羊。羊背子,即将全羊由背上第7肋骨至尾部割去一段,四肢、肋、胛各为一件,带尾入锅,煮熟后置于大盘内。煮全羊端上餐桌,由端盘人持刀从羊背右至左划出印,接着由主宾客或待客长者用刀将羊头右耳根部压出印,就餐人开始从羊背前部执刀割取食用。这种礼仪一直延续至今。

  火锅是蒙古族传统佳肴之一。每当节假日或招待宾朋故友,即用火锅。将切成薄片的肥肉(猪)、瘦肉(羊、牛)和切成条状的新鲜蔬菜(白菜或圆白菜),放入锅内加调味品,汤滚沸后即可夹取食用,美味可口。本世纪50~70年代,用炭火锅,80年代后,用电火锅,既经济又方便。

  烟、酒、茶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喜爱之物,红、白喜事更不可缺少。年长者对烟具很讲究。烟袋嘴有玉石、玛瑙、琉璃等;烟袋锅用银或铜等制作;烟袋杆多数为木质,也有铜或白合金质的,长短不一;烟荷包更讲究,用各种彩丝线绣出水山花鸟图案,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吸的烟多是自种的叶子烟,也有吸更辣的旱烟“蛤蟆头”。青年人吸烟多是用纸自卷叶子烟。酒,在清代、民国时期喝奶酒,用爱如格酿制,备作喜庆佳节和接待宾客时饮用。茶,苏台伽(奶茶),是用一种特制的砖茶,在铜壶或铁锅里煮沸后加鲜奶、酥油、细盐,味道鲜美可口,四季皆宜。早茶掺些黄油、炒米,夏季掺奶食品,冬季掺些肉羹。饮食具,在明清时代,主要用锅撑子、铸铁锅,木制水桶、木碗、小刀;清末民初始,逐渐使用筷子。

  阿拉食,每年阴历十月末选一屠宰日,杀牛宰羊,把一冬、春食用的牛羊肉冻藏起来。在屠宰解肢时,用尖刀按关节解肢,忌用刀斧乱砍。每年4月1日至5月5日,忌宰杀牛羊,这一个多月吃素。5月5日打猎,开始吃荤。

>>>下一页更多精彩“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蒙古招待客人的方法

  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但这些奶食品都是很饱人的,所以如你不便多吃,掰一小块奶豆腐或舀一点奶油表示品尝就行。这同样使主人高兴。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要是你表现出几分客气的样子,大家就唱起感人肺腑的敬酒歌,主人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当你接受主任的盛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时,主任会感到极大的愉快。因为你尊敬主人并接受了主人象奶酒一样纯洁的友情。这时候,好客的主人遇到知心朋友,和你对酌,多喝几盅酒。确实也有那种“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迈气概。只有在这时你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

  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美德,这种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蒙古人的民族禁忌

  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蒙古人的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赴内蒙古人才工作考察报告08-03

风俗习惯08-03

风俗习惯08-03

风俗习惯08-04

风俗习惯08-03

风俗习惯08-03

白族的风俗习惯02-02

除夕的风俗习惯11-10

瑶族的风俗习惯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