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文

读懂一个人作文

时间:2021-12-04 17:14:00 人作文 我要投稿

读懂一个人作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画》种言简意赅地成就了“境界”说,境界之中处处闪烁着思辨的智慧光茫,我想每一个诗人或词人都是中华文明蹒跚而来的脚步,他们“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才构建起中华文化的高阁。

读懂一个人作文

思辨地看待问题,我们能拨开历史的迷雾,清晰地看到苏东坡,李易安和辛稼轩那些鲜为人知的一面面,这是一种境界。曾际何时,你听到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东坡浅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了吗?曾几何时,习惯了平日里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还了秋风又还寂寞,可你听到了她那高歌慷慨之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阵阵咆哮了吗?曾几何时,你发现了刀光剑影里的辛弃疾除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之外,还有那“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脉脉此情谁诉了吗?真的好像历史和现代人开的一个玩笑,多少人只是看到豪放派的肆意洒脱,婉约派的绵绵愁情。可是这哪里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正真让人读懂的人,分明地是被后人主观臆断只具有一种人文情愫的“人”。

《人间词话》有言曰:“入乎其内,故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是多么精辟的独白啊!静安先生一语道破为诗属词的玄机,凸现了人生的智慧明达。不仅如此,他还告诉我们——读者,去读一个人的时候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看到共性更看到个性看到一般更看到特殊。这样才能走进一个人,真实的了解一个人。流芳百世,恩泽千秋,如此,就能获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第一境。

然而,全面地了解还是不够的。真正的读懂一个人,必须要感他所感,爱他所爱,于他同笑同啼,同忧同乐……

常常听到有人漫骂唐玄宗,讥笑宋神宗,说他们不能慧眼识珠,埋没人才,给李白“赐金漫游”,让柳永“且去浅吟慢酌,要何浮名”,否则国家得此栋梁,政坛多一新星,必然国富民安,天下大治。所以,我们总是为这些诗人词人的多灾多难感到痛惜,替他们鸣冤,打抱不平。可是你想想,李白敢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他热情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的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的'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壮浪纵恣的诗风,一泻千里的诗情,是他一个李家王朝几片名砖利瓦所能承载的起的吗?想想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汪洋般的柔情凄楚,江水般的离愁别恨,一如漫天迷雾的悲欢离合,好似无边丝语的孤寂乡愁,是他大宋世俗官场所能容的下的吗?试想,李柳二人,若不浅尝则止真的溺于政坛,又怎会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又怎会留下精神食粮贻养后人?我们吟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时候会想起苦闷失意的张继,当年的状元,当年的权贵,又谁还会想起?要读懂一个人,就必须走进他的苦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人间词话》有言: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景物真情感哪里来?没有仕途不顺,炼其词魂,没有困难挫折,壮其词声,没有凄苦愁情润其词色,李白的诗就不可能有振聋发聩的惊响,柳永也不可能写出催人泪下的篇章。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失意与苦难造就了一个英雄。读一个人的苦难,读一个人直面苦难的万丈豪情,才能真正的读懂一个人。正确的看待苦难,并且勇敢面对无怨无悔,像王国维一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

“人间词话强调意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得统一,理想与现实得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滕咸惠语),然而完成如此的统一,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实在不易>

【读懂一个人作文】相关文章:

如何读懂高校招生章程11-04

高校招生章程如何读懂08-08

如何读懂高考招生录取规则10-29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的优秀教案06-15

一个小故事读懂分级基金11-15

2017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为话题08-19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指导教案12-08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08-26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案12-08

中班健康《一个人在家》09-02